产业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617
颗粒名称: 产业状况
分类号: K294.24
页数: 3
页码: 25-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金塔境内的产业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农业在技术、工具和生产结构上有所进步,精细耕作技术开始出现。畜牧业以月氏和乌孙等游牧民族为主,品种多样且驯养技术高超。手工业包括冶炼、陶器制造、毛纺织、骨角器加工等,但尚未发展成独立部门。
关键词: 金塔县 春秋战国 产业发展

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金塔境内的产业主要是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这一时期,农业仍在继续发展,但它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有下降和衰退之势,而畜牧业生产则在快速发展,与农业并驾齐驱,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之一,金塔由原始农业区转变为半农半牧。由于月氏、乌孙和匈奴等游牧民族相继进入金塔,更使畜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并最终使金塔成为以游牧为主的畜牧业经济区。手工业则主要是金属冶炼、陶器制作、毛纺织、骨角器加工等。
  月氏、乌孙都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祁连山下广阔的优质草场,为月氏、乌孙等民族从事畜牧业提供了优良条件。他们放牧的牲畜品种主要有牛、羊、马、驴、赢,还有駃騠和騊駼(古代良马名)等。羊是游牧民族主要衣食之源,月氏人不仅养羊数量大,而且养得好。郭璞注《山海经》云:“月氏国有大尾羊,如驴,即羬(大也)羊也。”《太平御览》说:“月氏国有羊,尾重十斤,割之供食,寻生如故。”说月氏人养的羊有肥大的羊尾,像韭菜一样,割了能再生,这把月氏人养羊都神化了。牛也是主要的畜种之一,它是驮物的役力,也是食品——肉和乳的重要来源之一。马,更是重要的畜种,可以吃肉喝奶,可以代步驮物,打仗还可以冲锋陷阵,更代表一个民族的战斗力。同时,祁连山里有野驴,月氏人也有能力驯养它。月氏人牧养的牲畜品种多,不但能驯养野马、野驴,而且能使它们杂交,这说明他们的畜牧业很发达。
  乌孙的牲畜种类,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主要有马、羊、牛、骆驼、驴等,而以马、羊为主。考古发掘中,曾发现马、羊、狗的骨架或部分骨骼,以马、羊骨居多。《汉书·匈奴传》说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
  春秋时期,金塔境内的氏族部落都是兼营农业的游牧人群。月氏人的祖先本身就擅长农业,由于月氏人放牧的草场自然条件优越,既是天然草场,又适宜发展农业,久而久之,游动少了,相对固定了,月氏人又重新重视农业了。这从月氏人离开河西辗转到大夏,并很快适应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的事实也可以得到印证。他们较大规模的在河流两岸的低平地区开垦耕地,用各种木石骨蚌农具和青铜农具耕播。为了防洪排涝建立起农田沟洫体系。与此相联系,垄作、条播、中耕技术和选种、治虫、灌溉等技术亦已萌芽,休闲制逐步取代了撂荒制。为了掌握农时,人们已开始利用物候知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农业虽然还保留着原始农业的某些痕迹,但无论工具、技术、生产结构和布局都有很大进步和变化,精细耕作技术已在某些生产环节出现。
  根据考古资料,在大约战国时期的乌孙墓葬中,开始发现有谷物和农业劳动工具,如碾谷子用的石头碾子、磨盘、青铜镰刀,烧焦的谷物等。这说明,当时农业已在乌孙社会生产中出现,当然这时的农业生产规模仍然较小,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并不占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金塔手工业种类有冶炼、陶器制造、毛纺织、骨角器加工等。考古资料证明,战国时期匈奴手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制造各种铜器和铜武器,如铜镞、铜戈、铜剑、铜斧、铜盔等,此外还能制造陶器,加工毛皮和乳制品。当时的月氏势力比匈奴强大,其手工业的水平应当说与匈奴不相上下。
  毛纺织业,是游牧民族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手工业门类。毛纺织物是他们衣着的重要材料。他们用羊绒、羊毛加工、擀制的毛毡,建造穹隆形的毡幕,遮风避雨,易于搬迁,很符合游牧生产和生活的特点。毛布纺织,也是户户牧民家庭必须掌握的又一种技能,主要由妇女承担。
  陶器制造、金属冶炼、纺织、玉石制造等工艺在当时金塔境内各游牧部落中已有较高水平。不过这时的手工业仍然处于家庭手工业阶段,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完全的独立部门。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