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形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609
颗粒名称: 社会形态
分类号: K294.24
页数: 2
页码: 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夏、商、西周时期,金塔先民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后期过渡到青铜时代。夏代,金塔一带生活着氐人和羌人两种部落和人群,氐人从事农耕和制造业,羌人从事游牧和狩猎。金塔的社会组织结构较小,主要是核心家庭和血缘家庭,部落内部出现了阶级对立和斗争,出现了专职的军事首领。最初出现的阶级和剥削是家长奴隶制或家内奴隶制,随着氏族内部贫富分化的加剧,出现了奴役本氏族成员的现象。由于地处偏僻,金塔的物质文化和生产活动受到影响,社会发展缓慢,明显落后于中原地区。
关键词: 金塔县 历史沿革 奴隶社会

内容

夏、商、西周时期,金塔先民和中原地区一样,已基本结束野蛮时代,迈入人类文明的门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后期则过渡到青铜时代。
  夏代,金塔一带大体生活着两种部落和人群,即夏王朝所称的“氐、羌”。
  氐人,即定居于河谷、平川等较低地带,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耕部落人群。他们以固定农业为主,兼营饲养业,也进行狩猎活动;他们继承了马家窑文化的冶炼技术,形成了冶炼和制造红铜、铅铜、青铜等多种铜制品的冶铜业,还有制陶业和家庭纺织业。他们的居址为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使用白灰面装饰墙壁。他们实行土葬,有氏族公墓,葬式多样;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父权制发达,女性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贫富悬殊,私有制逐步确立,正向奴隶社会过渡。在社会组织上,由父权制大家族组成部落,为解决部落间的种种矛盾和必要时抵御外侮,逐渐形成由多个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既是政治联盟,又是军事联盟。
  羌人,即在草原、山地以畜牧为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游牧部落人群,包括与农耕部落接壤并实行定居的半牧半农人口。“羌”是甲骨文中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他们居无定所,以氏族部落为社会组织形式,逐水草而从事放牧羊、牛等牲畜的畜牧业生产,兼有狩猎、采集活动,在条件适宜的地方,也从事简单的农业种植。他们与农耕部落的“氐”族相比,由于生活条件较为艰难,在整体素质上低于“氐人”。而且,由于他们长期与“氐人”和睦相处,互通有无,相互通婚,互相学习,互相渗透,开始酝酿创造与他们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文化,并终于在夏代后期创造出了先进的酒泉火烧沟文化。《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火烧沟墓葬中出土的四羊头铜权杖柄、羊头柄彩陶方杯,尤其是随葬羊骨,都体现出了典型的羊文化特点。
  当时的金塔,社会发展阶段虽已出现奴隶制,但军事民主制仍占很大成分。社会组织结构较小,主要是核心家庭和血缘家庭。部落内部出现了阶级对立和斗争,出现了专职的军事首领,设立了由氏族部落首领、军事领袖、宗教祭司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处理日常的事务,重大事件则由民众大会决定,还没有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机关。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进入了早期的阶级社会。在氏族中出现了氏族贵族和特权阶层,他们拥有着比一般氏族成员更多的财富和权力,这就为阶级和奴隶制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最初出现的阶级和剥削,是家长奴隶制或家内奴隶制。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人的劳动产生价值,开始把战俘、养子作为奴隶。不过家长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和奴隶都是很少的,家长一般不脱离劳动,也不歧视劳动。奴隶往往被吸收到家庭中,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和其他成员一起劳动。最早被奴役的都是外部落、外氏族的人。随着氏族内部贫富分化的加剧,才出现了奴役本氏族成员的现象。家长奴隶制是奴隶制的雏形,在阶级对立的程度上处于萌芽状态。奴隶已成为主人的私有财产,奴隶主不仅占有其劳动,还占有其人身。私有财产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扩大,同时奴隶主利用奴隶劳动也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人们对财富和奴隶的渴求也就愈来愈强烈。原始社会开始向阶级社会转化,迈入国家和文明的门槛。
  综上所述,夏商周时代的金塔,由于地处偏僻,物质文化和生产活动受到影响,社会发展缓慢,明显落后于中原地区。氏族部落和军事联盟是以分散无主导的自然发展形成,偏离了由多样性到统一性发展的进程。由于文化发展滞后,整个西北地区都没有形成以国家形态为特点的社会组织结构。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