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598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5
页码: 1-5

内容

金塔,历史悠久,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类就在这块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居住在山洞或丛林中,靠狩猎、捕捞、采摘维持生计,并开始制作简单的打制石器、木器和骨角器,学会了火的使用和火种的保存。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境内的原始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到距今5000年左右,金塔先民普遍使用方形、圆形的半地下穴式房屋,开始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制陶业开始萌芽,石器得到广泛使用。距今3900年左右,金塔先民进入青铜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逐渐迈入文明的门槛。
  夏、商、周时期,羌、戎、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交相开拓、耕耘,创造了灿烂的四坝、火烧沟等青铜文化,经济社会逐步发展。
  秦汉之际,匈奴利用楚汉相争、中原内乱之机迅速发展壮大,逐走乌孙,打败月氏,占据河西一带。过着逐水草、住穹庐、食畜肉、饮奶酪、衣皮革、被毡裳的游牧生活。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兵河西,大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据两关设四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立会水县,金塔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治范围。为了保证河西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武帝在会水县境内修筑军事设施,派遣重兵把守。为加强军事力量,在会水县内设东部都尉、北部都尉等军事机构,统辖境内各亭、障。此后,西汉王朝大举移民实边,迁中原数万人到会水和相邻的居延地区屯田,掀起了金塔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开发高潮。
  西汉末年(8年),王莽篡汉自立,改为新朝(8—23年),历史上称为“新莽”,并进行改制。将会水县改为萧武县。
  23年,王莽被杀,天下大乱。时局动荡,地方势力拥兵以求自保,乘机割据称王,窦融保据河西。窦融统辖河西前后十多年,对金塔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金塔先后被曹魏、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统治。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人口流离失所,而河西一带虽被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交相占有,但总体局势却相对稳定,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北凉玄始十年(421年),北凉王子沮渠牧犍在金塔境内修建了土筑围墙,墙高丈余,建筑宏伟,占地百亩的牧庄,史称“王子庄”,促进了金塔经济社会的发展。
  隋唐时期,金塔经济社会有了一定发展。“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吐蕃攻陷甘州和肃州,金塔被吐蕃占领,长达84年。由于民族歧视和阶级剥削,加之吐蕃内部相互残杀,许多老百姓背井离乡,千里河西一片荒凉,金塔经济文化由盛到衰,民不聊生,人口急剧下降。848年,敦煌人张议潮大败吐蕃,收复河西,举兵归唐,建立张氏归义军政权,金塔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时期。
  五代及北宋、南宋时期,金塔相继为甘州回鹘政权和西夏政权统治。特别是西夏政权统治金塔长达191年,对金塔的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西夏宝义元年)五月,蒙古汗国军队攻占蕃和郡(肃州),六月攻占镇夷郡(甘州),金塔全境纳入蒙古汗国的统治范围。到1368年元朝灭亡,元政权对金塔统治长达142年。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年),置甘州路总管府(辖今金塔县东部鼎新片),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置肃州路总管府(辖今金塔县西部王子庄片),驻肃州(今酒泉市肃州区)。元朝把“酒泉北境”(今金塔县境内)视作保障河西的重要军事重地,修城筑障,大力开展军民屯田,促进了金塔经济社会的发展。
  明朝时,为了巩固边防,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王朝在金塔境内设立威虏卫和威远卫两个军事机构,并采取了修筑长城和墩台、修建城堡等措施加强防务。修葺金塔寺堡、威虏城、王子庄等城堡,安置从关外迁来的回回、撒里畏兀尔等少数民族。实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经济政策,开展大规模军民屯田,金塔一带农业逐渐恢复,户口逐渐增多,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重新垦殖,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流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出现了民族交融、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清代前、中期,在今金塔县西部增设肃州直隶州王子庄分州,在今金塔县鼎新镇、航天镇一带设高台县毛目县丞(又称高台分县)。由于政府实行积极的经济政策和大规模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农业开发达到了历史高峰。清代中、后期,采矿、金融开始发展,文学艺术、学校教育大力兴起,引发了金塔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清末,由于政治腐败,内战频繁,导致经济衰退,自然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艰辛。
  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金塔先后被北洋军阀、国民军和国民政府统治。1930年,居延汉简的重大发现引起世界轰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加大对交通、农业、教育、能源等基础设施投资,现代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开始起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大肆抓兵征粮,强征苛捐杂税,致使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1949年9月,金塔、鼎新两县相继解放。1956年,金塔县与鼎新县合并为金塔县。从此,金塔县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金塔作为河西与北方少数民族交融的前沿阵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汇聚,综观金塔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的史诗。远古至今,先后有羌、戎、月氏、乌孙、匈奴、突厥、回鹘、鲜卑、吐谷浑、吐蕃、党项、回、蒙古、撒里畏兀尔、满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或战或守,或进或出,在这块古老而又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各自的足迹和不同文明的烙印。几千年来,狩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汇传承,居延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创造了金塔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积淀下厚重的历史结晶,向世人昭示了金塔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更是我们了解和研究金塔社会发展、风土人情、文明进步的重要依据。
  《金塔简史》采取存真求、详古察今、述而不论、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编著《金塔简史》,也是为了进一步发掘和传承金塔历史文化,展现金塔独特的历史风貌,弘扬金塔时代精神,为广大读者了解金塔,发掘、利用金塔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推动富裕和谐美丽活力幸福的金塔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由于金塔地处边塞,历史上战乱纷争,统治政权更替频繁,地方建制变化无常,史料匮乏,考证困难,加之作者历史文化功底浅薄,学识有限,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方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不吝赐教,并期待后来者弥补增章。
  为了便于读者记忆,编者将金塔历史编写了一首三字歌谣,以飨读者:
  金塔历史三字歌谣
  金塔县,历史悠,四千年,文明久。新石器,先民居,兴农牧,制陶器,古遗址,星罗布。夏朝初,划九州,金塔地,属雍州。青铜业,萌芽起,羌戎族,居其地。经商周,得延续。战国时,乌孙领,秦统一,归月氏。
  西汉初,匈奴据。汉武帝,遣骠骑,驱匈奴,到漠北,金塔地,归中原。公元前,一一一,置会水,筑长城,迁移民,垦田地,小绿洲,各业兴。王莽篡,改萧武,东汉初,复旧置。东晋时,又开发,沮渠氏,滋畜牧,王子庄,拔地起,民安定,牧业兴。南北朝(北魏时),会水废,前后历,五百载。
  隋文帝,郡改州,金塔地,属甘州。隋炀帝,州改郡,张掖郡,辖其地。唐统一,又改州,金塔地,属肃州。唐广德,吐蕃占,唐后期,回鹘据。宋宝元,西夏立,金塔地,被割据。元朝初,属甘州,元后期,酒泉地。
  明洪武,设卫所,威远卫,毛目驻,威虏卫,辖西境。清雍正,移民垦,毛凤仪,劈峡口,鸳鸯池,碧波流,灌田亩,兴农牧,金塔境,百业兴。王子庄,设州同,毛目城,设县丞,安肃道,领全境。乾隆朝,扩堡城,金塔城,始告竣,州同署,迁此处。同治时,修营尔,鼎新城,也告罄。
  民国初,一三年,废州同,设县府,金塔县,始成立。鼎新片,设毛目,二九年,鼎新立。四九年,得解放。五六年,建新置,两县府,二合一,古县城,展新姿。
  勤习史,人睿智。史为鉴,知兴衰。祖先辈,奋斗史,后世人,不忘记。新一代,抖精神,弘扬好,老传统,勤俭朴,记心间,爱金塔,建家乡,筑和谐,奔小康。
  编者
  2017年10月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