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525
颗粒名称: 其他工业
分类号: F427.42
页数: 5
页码: 218-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其他工业的情况。其中包括服装加工、皮革加工、木材加工等。
关键词: 金塔县 其他工业 企业

内容

服装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金塔、鼎新两县城乡仅有极少个体手工缝纫户承揽服装加工。一般人家的服装全靠妇女手工缝制。1953年开始销售脚踏缝纫机,城乡人民逐步用机械加工。1954年由7户缝纫个体户成立缝纫组,1956年9月转为被服合作社,隶属金塔县手工业联社,有职工12人,缝纫机12台,年产服装2000件。1958年8月转为国有企业,称金塔县服装厂。1962年仍改为集体企业。1975年开始使用电动缝纫机,1978年后逐步使用电剪、电钻、锁眼机、钉扣机等设备。1989年有职工38人,其中会计员3人。厂区占地面积1051平方米,建筑面积472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142平方米,有机械设备30台,汽车一辆,动力设备总功率9.9千瓦,固定资产原值7.4万元。主要产品有“金塔”牌风衣、呢大衣、西服、童装等。年产服装1.3万件,工业总产值19万元,利润总额7500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189元/人。另外,城乡尚有服装加工个体户132人,从业人员168人。
  金塔县服装厂 金塔县服装厂前身是个体户缝纫组,1954年由7户缝纫个体户成立缝纫组,1956年9月转为被服合作社,隶属金塔县手工业联社,有职工12人,缝纫机12台,年产服装2000件。1958年8月转为国有企业,正式称金塔县服装厂。1962年改为集体企业,1975年开始使用电动缝纫机,1978年后逐步使用电剪、电钻、锁眼机、钉扣机等设备。1989年有职工38人,其中会计员3人。厂区占地面积1051平方米,建筑面积472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142平方米,有机械设备30台,汽车一辆,动力设备总功率9.9千瓦,固定资产原值7.4万元。主要产品有“金塔”牌风衣、呢大衣、西服、童装等。年产服装1.3万件,工业总产值19万元,利润总额7500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189元/人。另外城乡尚有服装加工个体户132人,从业人员168人。
  金塔县兴隆公司 原名金塔县服装厂,1990年有职工80人。1996年10月,金塔县服装厂被金塔县五金修配厂兼并。1997年,金塔县五金修配厂实行合同制企业改革后,更名为金塔县兴隆公司。服装厂属兴隆公司下设分厂,独立核算,自负盈亏。2002年,金塔县服装厂参与工商企业改革,由兴隆公司筹资转换职工身份,进行经济补偿,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资产由兴隆公司看管。2003年4月,金塔县服装厂部分资产租赁给个人进行服装加工。
  皮革加工
  金塔县皮革加工包括熟制皮张、缝纫皮衣、制作车马挽具、皮鞭等,全系个体工匠手工经营。1956年建立金塔县皮革加工联营小组,后并入金塔县被服厂。1971年3月建立金塔县皮革加工厂,有职工9人(其中临时工8人),用手工加工车马挽具、熟制皮张等。1983年改名为轻工综合加工厂,开展皮革、木器、擀毡、手套等加工业务。1989年有职工13人,其中助理会计师1人。厂区占地面积1902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拥有机械设备7台,动力设备总功率15千瓦,固定资产原值5.4万元。工业总产值16.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588元/人。
  木材加工
  据金塔县双古城、大湾城、地湾城汉代遗址考证,汉代就有木器加工,历代沿袭。主要生产各种农具、车辆、纺线车、织布机以及各种门窗、日用家具等。1949年金塔、鼎新两县共有私营木器加工57户、205人。1956年县、乡社分别成立了木器加工社(组),私营木器加工户均加入集体组织。1958年6月建立国营金塔县农具厂,生产木制农机具。1976年金塔县车辆修配厂购置锯车1辆,配制电动机3台,安装带跑车木工带锯机组1套,动力总功率39.2千瓦,每小时可锯各种板材31.6平方米,其效率是人工锯解板材的36倍。各公社也相继办起了电锯坊。个体工匠走村串户开展加工比较活跃。1989年全县有电锯加工厂16个,从业人员72人,固定资产原值10万元。
  造纸
  民国初期,金塔县就有私营手工造纸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金塔县城乡有私营纸坊8户,均以本地马莲和蒲毛为原料,用土法生产张面大小不等的粗草纸(俗称马纸)。民国三十年(1941年),金塔生产草纸35万刀(每刀100张),除供金塔县使用外,大部销往外地。1949年有纸坊3户,从业人员11人,年产草纸2.93吨。1956年后私营纸坊停业。1958年金塔人民公社建立金大、红光两个纸坊,利用麦草和废纸做原料。1963年仅剩金大纸坊1家,年产草纸3360刀。以后随着造纸技术设备不断更新,质高价廉的各类纸张大量涌入,金塔造纸业于1965年停办。
  印刷
  金塔县清代就有木刻板印刷。民国十九年(1930年),有私营印刷店1家,店员5名,用手工印刷表册、账簿、票据、包装纸品等,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停业。1956年中共金塔县委宣传部用石板刊印《金塔报》,版面54厘米×39厘米,每刊200张,另兼印县委、县人委文头纸,总印件3万张。1957年4月因资金困难,材料不足而停办。
  金塔县印刷厂 1971年1月金塔县印刷厂筹建,属国有企业。1971年1月筹建,投资2万元,购置元盘印刷机和四开印刷机各1台及五号铅字等设备。1972年投产,年印刷文教用品及学生作业本270万印张。有职工25人。1978年把部分设备由原来的手工操作改为机械生产,年印刷文教用品及学生作业本270万印张,工业总产值6.3万元,利润4200元。1985年投资3万元,购湛江牌NP-40型复印机1台。1986年至1987年两年共投资12万元,新建了纸箱车间,改建了印刷车间,印刷版本有对开、4开、16开3种,产品由原70种增至170多种,年印刷量达900万张。1989年有职工45人,其中干部4人(助理经济师1人、技术员2人),全厂设财务、供销、业务3股和排版、机印、装订、纸箱4个车间。厂区占地面积7308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有机械设备18台,总功率25千瓦,有汽车1辆,累计投资23.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3.2万元。工业总产值43.7万元,利润4.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298元/人。
  1990年,金塔县印刷厂实行“保实现利润、保归还贷款、保上缴利税、超额分成、歉收自补”的承包经营形式。
  1991-1993年,金塔县印刷厂实行“上缴利税包干,超收分成”的承包形式,其间投资15万元新建瓶盖和电子锁生产项目。1994年,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投资20万元新建787型小型造纸项目,投资5万元购置佳能NP400复印机一台,同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6.3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增加600元。1995-1996年,企业先后对纸箱生产设备、印刷印前设备进行改造升级。199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万元大关,实现产值133.6万元。199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4万元。
  1997年1月,金塔县印刷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更名为金塔县印刷纸箱厂,投资15万元购置对开胶印机1台,晒版机1台,当年增加产值25万元。1998-1999年,投资6万元购进纸箱生产设备开槽四联机和全张切纸机各1台。2000年,企业实行法人持大股经营。2001年,印刷纸箱厂投资100万元修建生产、办公楼,建筑面积389平方米。
  金塔县新雅印刷有限公司 由金塔县印刷厂、金塔县印刷纸箱厂改制而成。2002年5月,金塔县印刷纸箱厂改制为民有民营企业,更名为金塔县新雅印刷有限公司,下设财务股、生产技术股、行政办公室、印刷车间、装订车间和纸箱车间。2004年,公司有固定资产160万元,生产设备80台,员工21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万元,销售收入95万元,上缴税金6.5万元。
  金塔县万顺达印刷有限公司 1997年8月兴建,是一家集普通印刷、彩色印刷、特种印刷于一体的私营印刷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公司购进全套胶版印刷设备,引进丝网印刷技术。2008年,公司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固定资产810万元,有员工12人,年产值100万元,利润10万元。业务范围由县内发展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解放军某部空军基地、酒泉市、嘉峪关市、玉门市、敦煌市、青海省等地。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有关金塔工业发展历程和历史变化,是一部据实载述、综述历史、横展成就、着眼实用的典籍史册。本书融纪实传记为一体,荟文字图片于全卷,全面反映金塔县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原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参考性。全书上承远古巧工精华,下纳现代商企卓著,纂辑古今文献,荟萃四方举要。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抚金塔之经济,问工业之生产,励振兴之壮志”留下了一部鉴古知今,承前启后的专业性史话著述。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