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494
颗粒名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
分类号: F427.42
页数: 4
页码: 116-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15年左右在钢铁产量上超过英国的口号,随后中国制定了赶超战略,导致经济建设出现盲目发展。1958年开始的大炼钢铁运动广泛发动起来,但所产钢铁均属废品,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关键词: 金塔县 社会主义时期 大炼钢

内容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提出15年左右在钢铁产量上超过英国的口号。12月上旬,刘少奇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了这个口号;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又改为在今后5年或稍长时间赶上或超过英国,15年或稍长一些时间超过美国。这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由发展优势战略转变为赶超战略,这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具备条件的。此后,中央把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由原定620万吨,增加到850万吨。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以钢为纲”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但截至8月底,全国钢产量只完成450万吨,这就意味着要在4个月内完成全年64%的任务。于是任务指标上传下达,要求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采用大搞群众运动,“大兵团作战”,各行各业支援,以及土洋结合,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的办法,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中共甘肃省委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扫除一切障碍,来一个钢铁生产‘大跃进’”。1958年8月20日,中共张掖地委召开各县(市)委书记电话会议,向各级党委发出紧急指示,要求年内必须完成25万吨钢铁的冶炼任务。8月23日,地委又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县在9月10日前“炉炉出铁,遍地开花”。于是城乡职工、农民、学生和机关干部组成一支钢铁大军,掀起了一个大炼钢铁的高潮。出现了白天列队上山砍树挖煤,寻找矿石,黑夜灯火通明,号声不绝,村村无闲人,户户炼铁忙的壮观场面。
  金塔县成立了钢铁生产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挂帅,建立小土炉、小高炉,组成浩浩荡荡的采矿和运输大军进山找矿,动员群众回收废铁,掀起大炼钢铁的高潮。为寻找原料,开展了收购废钢废铜的突击运动。县乡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发动,昼夜搜寻,家家被翻箱倒柜,有的地方甚至提出“掘地三尺,搜集钢铁”的口号。短短半个月时间,各县收集到几百万公斤废铁,几十万公斤废铜。其中,一些地方把群众用的锅盆等炊具也当做废铁收购,多数地方都发生了硬摊硬派、强迫命令现象。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广泛发动起来了。为实现钢铁生产“大跃进”,金塔县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一是“以钢为纲”,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均以钢铁生产为中心。各级党政领导要服从这个中心,不准与钢铁生产闹矛盾,并及时地逐级召开生产计划会,人人订计划,层层订计划,逐级提出加快钢铁生产的行动计划;二是抓思想整风,以整风促生产,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办法,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智慧挖掘出来;三是狠抓技术革新,贯彻土洋结合的方针,发挥群众智慧,克服一切困难,加快钢铁生产速度;四是加强统筹安排,工、农、财贸等各业全力支持大炼钢铁,农村、机关、学校、厂矿参加大炼钢铁;五是开展插“红旗”,放“卫星”评比竞赛活动;六是成立钢铁生产领导小组,组织钢铁生产兵团,开展大会战,逐周逐月检查生产进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广经验。当时虽然物质基础和技术水平都不具备,特别是广大群众根本没有接触过炼钢炼铁过程,但由于党组织在群众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广大群众又有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所以很快掀起了大炼钢铁的高潮。1958年8月,金塔县开始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县城乡职工、农民、学生和机关干部、部队共有1.6万余人组成了几十个钢铁大军,抽调汽车、胶轮车、牛车、骆驼车、骆驼、毛驴投入运输,开挖矿石3.95万吨,建炼铁、炼钢土炉1692个,产铁4412.25吨,钢139.75吨,所产钢铁均属废品,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1958年8月6日,《甘肃日报》以“土洋结合快如风,铁水横流遍地红”为题报道:“酒泉县由主管副书记安骏带领30名干部和1000多名工人到北山,发现了新的铁矿区,大炼钢铁。”这个新的铁矿区,就是酒泉、金塔协作炼钢、炼铁、炼焦炭的大本营——“芨芨台”。很快5000多人的炼铁大军涌进了这个深山老岭,采矿的、挖煤的、建炉的、修路的、炼焦炭的、运矿石的,昼夜不停,加班加点。有人曾形容这一场面是:“白天一片人,晚上一片红,车似流水马如龙,昼夜乐曲奏不停。”四个多月过去了,总算超额完成了炼铁任务,但都是“烧结铁”,只能送到“小酒钢”去回炉。9月7日到9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央北戴河会议精神,提出坚持“小土群”的生产方针,制定了全县完成炼钢3500吨的任务。全县组织了8600人的采矿炼铁大军,几乎占到全县农业劳力的三分之一。抽调大批车辆和牲畜,按军事化方式编制,分五路进山,寻矿建炉。由于大量劳动力被抽走,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12月19日,县委《金塔县1958年钢铁生产总结报告》总结说,截至12月15日,全县生产铁(含铁75%的烧结铁)4412.25吨,完成计划的220.16%;炼钢139.75吨(大部为废旧钢铁回炉),占任务的69.88%,回收废钢铁415.5吨。开采矿石39542.7吨,生产炼焦煤44147吨,原煤17600吨,焦炭18417吨。炼钢铁先后投入劳力5900人次,汽车38辆,其他车辆5000辆次。厂矿农村相应开展了“拔白旗、插红旗、放卫星”活动。其中,“拔白旗”422人,后来事实证明是打击了一批说真话和坚持真理的干部群众。
  为了进一步掀起大炼钢铁的新高潮,根据中共甘肃省委1958年10月3日电话会议精神,中共张掖地委于10月5日在酒泉召开了各县委第一书记紧急会议,确定了在钢铁生产上组织波浪式、跃进式前进的指导思想,即五天组织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地搞,并以跃进带动缓进,以战役的胜利带动日产步步提高为指导思想,计划十月份完成生产生铁4万吨,争取完成5万吨。计划10月5日产500吨(据称实际完成528.48吨),10日产1000吨,15日产5000吨,20日、25日、30日各产1万吨。金塔县为了完成任务,钢铁指挥部在全县党政军机关和干部中,号召捐助旧棉衣、皮衣和旧鞋袜等实物,支援钢铁战士。组织商业服务部门到工地供应生活用品,缝鞋、补衣、理发等。商业部门在保证完成国家皮毛收购任务的前提下,将多收部分组织加工,做成皮大衣供应钢铁战士。要求各人民公社除负责钢铁战士的吃饭外,每月发给3元零用钱。要求邮电局和书店把书报及时送到钢铁战士手中。县组织剧团和电影队到工地慰问演出,以活跃文娱生活,鼓舞士气。为了组织钢铁生产大跃进,放射高产卫星。全县开展了大打钢铁生产的“战役”。社与社、企业与企业之间展开了炼铁大竞赛,比干劲,比速度,人人不离炉,一日三送饭。经过20多个昼夜的奋战,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炼铁任务。
  “大炼钢铁”运动,从1958年4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历时8个多月,由于盲目上马,土法冶炼,大部分为次品,实际上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全民大办钢铁运动”虽然表面上增加了钢铁总产量和工业总产值,但这种不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蛮干的做法,不但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持续下滑,比例严重失调。为了完成这次钢铁任务,全县为解决燃料问题,砍伐了大量山林,对生态、社会、经济和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破坏。所炼的钢铁大部分因含硫量高不能使用。动员各家各户上交的铁床、铁锅、铁门、铁盆及其他铜器用具,本来能够使用,却砸碎重新回炉冶炼,结果变成了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品。同时,在大炼钢铁中,实行全党动员,全民上阵,直接和间接投入的人力几十万,造成农业第一线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和其他战线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跃进”运动造成的损失主要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产上浪费严重,生活水平下降。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有关金塔工业发展历程和历史变化,是一部据实载述、综述历史、横展成就、着眼实用的典籍史册。本书融纪实传记为一体,荟文字图片于全卷,全面反映金塔县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原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参考性。全书上承远古巧工精华,下纳现代商企卓著,纂辑古今文献,荟萃四方举要。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抚金塔之经济,问工业之生产,励振兴之壮志”留下了一部鉴古知今,承前启后的专业性史话著述。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