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441
颗粒名称: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
分类号: TS-0
页数: 2
页码: 086-0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春秋战国时期,金塔手工业包括金属冶炼、陶器制造、毛纺织加工等,其中金属冶炼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在早期墓葬中,金属器物数量较少且质量粗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器物数量增加且质量有所改进。陶器制造仍然是家庭副业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制造技术得到了改进。毛纺织品是游牧民族生活中的重要材料,毛纺织加工也是金塔境内的重要手工业之一。此外,玉石制造业也是金塔境内的一项古老的手工业。虽然这些手工业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但仍然处于家庭手工业阶段,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生产部门。
关键词: 金塔县 春秋战国时期 手工业

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金塔手工业种类有金属冶炼、陶器制造、毛纺织加工等。在早期的墓葬中,出土有金属器物,但为数甚微,仅见于个别墓葬中,且质地粗糙。中期以后的墓葬中,情况有了变化,有了铁器和铜器。金属冶炼,金属工具制造,涉及一系列专门的生产工艺。这种生产方式,再不是作为家庭副业的手工业所能包容的了,它们必然是独立于畜牧业、农业之外的又一新的生产部门。考古材料证明,战国时期金塔境内的匈奴手工业已有相当发展,能制造各种铜器和铜武器,如铜镞、铜戈、铜剑、铜斧、铜盔等,此外还能制造陶器,加工毛皮和乳制品。当时居匈奴西边的月氏,势力比较强大,其手工业的水平应当说与匈奴不相上下。
  考古资料显示,在金塔境内的墓葬中普遍有陶器随葬。早期陶器均为手制,制作粗糙,器型较小,类型主要是作为日常生活用器的壶、钵、碟等。由于是手制,即使是同一墓葬内的同一类型的器皿,也只是基本相同,并不规范。器表和口沿内侧大多刷一层红色陶衣,烧制火候也不高。这说明,这时陶器制造还是作为一种家庭副业而存在。烧制陶器的方法也较原始。可能还是露天烧制,或是在封闭不严的土窑中烧制,所以火候低。公元前2世纪的墓中陪葬的陶罐,底圆口大,质量粗糙,陪葬品中金属器很少;公元前1世纪的墓葬中,陶器数量趋于减少,陶器形状大多为平底,质量也有所改进。这个时期的墓葬中,金属陪葬品比前一时期有所增加,而且铁器已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如铁锅等。这些金属器物,都是自己的手工业产品。
  在金塔境内,月氏、乌孙等是古老的游牧民族。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毛纺织业是一项重要的手工业门类。他们的衣着除毛皮外,毛纺织物是重要的材料。因此,毛毡的加工、擀制,是每户牧民都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术。它是将洗净的羊绒、羊毛平铺在草席上,用力捶打、压擀,压擀过程中不断添毛、绒并加水,增加毛、绒黏附力,不断擀压,使绒、毛压实成毡。这一工作,因需较大的体力,主要由男子承担。毛布纺织,也是户户牧民家庭必须掌握的又一种副业,无论是纺或织,主要均由妇女承担。将毛绒搓捻成线,编织成各种毛带,这是毡帐、搬迁、乘骑中都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纺织毛布,更是一件费工费时的手工劳作。从墓中出土的早期毛织物看,金塔境内存在毛纺织工艺是肯定的,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的金塔民间还有擀毡织毛线的手工工匠。陶器制造、金属冶炼、毛纺织品、玉石制造业等技术工艺在当时金塔境内已有较高水平。不过这时的手工业仍然处于家庭手工业阶段,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有关金塔工业发展历程和历史变化,是一部据实载述、综述历史、横展成就、着眼实用的典籍史册。本书融纪实传记为一体,荟文字图片于全卷,全面反映金塔县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原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参考性。全书上承远古巧工精华,下纳现代商企卓著,纂辑古今文献,荟萃四方举要。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抚金塔之经济,问工业之生产,励振兴之壮志”留下了一部鉴古知今,承前启后的专业性史话著述。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