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移民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412
颗粒名称: 汉代移民屯田
分类号: K294.2
页数: 2
页码: 012-0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西汉时期,酒泉、敦煌等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引进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了代田法等农业技术,并重视水利建设,使该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窦融等官员也积极组织垦荒和修筑渠道,保护环境,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金塔县 汉代 移民屯田

内容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朝军队占领河西走廊中部、西部,先后建立酒泉(辖今金塔县境西部)、武威、张掖(今金塔县境东部)、敦煌四郡。西汉王朝在酒泉设郡后,实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屯田。据文献记载,若是“关东下贫”的移民,就会得到官府的扶持和接济,包括“募徙贫民,县次给食。到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于犁、牛、种、食”,减免租赋,并“予冬夏衣……能自给为止”。同时为加强屯田管理,西汉王朝在酒泉设农都尉、护田校尉、侯农令、守农令、劝农椽、仓长、仓佐、仓曹史等官职。农都尉是一个屯田区的最高长官,其他田官都在农都尉的管理之下。西汉王朝对屯田者使用的土地、农具、种子、耕牛及所需的粮食、衣物、零星钱实行完全供应制,屯田者耕种国家土地,为国家服劳役,纳力役地租。屯田生产的收获物全部上交给朝廷,以供边军和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食用。
  屯田劳力,一是原有居民。朝廷鼓励他们开荒屯田,发展生产。二是戍卒。汉王朝采取亦兵亦农、且田且守的戍边措施,组织戍边士卒开展大规模的屯田。屯田戍卒分为田卒、河渠卒、守谷卒等,他们都来源于戍边军士。屯田戍卒有一定期限,一般为一年,屯田者每人耕种土地约20亩。《史记·平淮书》记载“初置张掖、酒泉郡,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中国缮道运粮,远者三千,近者千余里”。三是移民。移民多来自关东各郡,“关东下贫”占绝大多数。“关东下贫”,指潼关以东的陕西东部、河南、山东、河北一带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还有征来的良家子弟、应募士、刑徒、谪卒和失去官职的人。朝廷对著籍的移民管理,采用什、伍编制,分属郡、县、乡、里进行管理。随着大批移民的迁来,酒泉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西汉王朝重视水利建设。汉武帝时,“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现宁夏一带)、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司马迁《史记·河渠书》卷29)。居延汉简有甲渠、临渠、广渠等名称,还有专门从事治渠引水的“河渠卒”。据《水经注》记载,敦煌人索励率兵千余在伊循城(今新疆若羌县米兰)屯田时,曾调集鄯善、焉耆、龟兹等地士兵三四千人,拦截发源于昆仑山的注宾河,掘渠分水、灌溉农田。他还把“井渠法”推广到新疆和河西走廊。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四月,西域乌孙国发生内乱,汉王朝派将军辛武贤(后任酒泉太守)率兵1.5万人到达敦煌,“通渠积谷,欲以讨之”。大规模的屯田,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引种了中原品种繁多的农作物。汉简中记载的农作物品种有麦、大麦、粇麦、穬麦、谷、糜、秫、胡麻等,还有种植蔬菜和果类的记载。汉武帝末年,赵括发明的代田法,在边郡和居延首先推广。由于重视水利兴修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酒泉、敦煌粮库充足,戍边力量大大加强。
  窦融经营酒泉时,命各州县设立田官,组织垦荒,并给耕种者发给官牛、种子和农具。组织人民修筑渠道,修理沟渠,把祁连雪水引入平川,发展水利。窦融颁布“吏民毋得伐树木”的禁令,要求民众保护树木,保护环境。酒泉一带牛马除用于军事之外,还用于农业生产。东汉光武帝建武四年(28年),光武帝下诏“毋得屠杀马牛”。这些措施推动了酒泉农业的发展。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工业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有关金塔工业发展历程和历史变化,是一部据实载述、综述历史、横展成就、着眼实用的典籍史册。本书融纪实传记为一体,荟文字图片于全卷,全面反映金塔县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原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参考性。全书上承远古巧工精华,下纳现代商企卓著,纂辑古今文献,荟萃四方举要。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抚金塔之经济,问工业之生产,励振兴之壮志”留下了一部鉴古知今,承前启后的专业性史话著述。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