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金塔汉长城遗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长城》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355
颗粒名称: 第十节 金塔汉长城遗物
分类号: K928.77
页数: 3
页码: 33-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居延遗址所属的肩水金关、地湾城和大湾城遗迹以及部分烽燧出土的遗物类型,包括木简、纸、帛文书、兵器、农具、日常生活用品、文具和钱币等。这些遗物对研究汉代边卒屯戍生活、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居延汉简也是研究汉代边防、农田屯田、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的珍贵资料。
关键词: 金塔县 汉长城 遗物

内容

金塔境内汉代长城遗存主要出土于居延遗址所属的肩水金关、地湾城和大湾城遗迹及部分烽燧,这些遗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木简、纸、帛文书;一类是兵器等军事用品,有刀、剑、箭镞、转射、燃烽燧用的积薪、草苣等;一类是屯戍农具、工具,有铁镰、铁凿、猎具、木量具、铁马嚼等;一类是日常生活用品,有铜镜、木梳、麻鞋、漆耳杯、陶瓷残片、石碗、陶匙、勺以及丝、麻、毛革制成的衣物残布;一类是文具和钱币,还有辟邪用的人面画杙等,这些遗存对于研究汉代边卒屯戍生活以及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具有极大的价值。
  居延汉简:指在额济纳河流域居延遗址中出土的汉代简牍,在汉代,因此地分属张掖郡的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简牍命名由此而来。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对这一代的烽燧遗址进行了考察,首次发现了约10200枚简牍,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1972—1976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再次在这一地区的烽燧遗址中发掘了近2万枚汉简,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这些简牍年代约在西汉武帝末年(公元前1世纪初)至东汉中叶(公元2世纪初)之间。绝大部分是汉代边塞上的屯戍档案,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其中屯戍档案又包括两大类:一是居延、肩水两都尉及下属候官及亭燧的各种名籍和簿册;二是居延、肩水两都尉及候官亭燧收受和呈递的各种公文文书。这些简牍的内容涉及汉代长城沿边的边防屯务及有关典章制度,屯戍吏卒的日常勤务和他们使用的兵器工具、吏卒及其家属的生活、沿边交通驿传的管理制度等,是极其珍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1972年秋,甘肃居延考古队沿黑河,南起金塔境内双城子,北至居延海一带进行了考古勘察。在调查、踏勘的基础上,于1973年和1974年夏秋季,对破城子、肩水金关、第四燧等三处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金塔境内的肩水金关故址,是本次发掘的第三个发掘点。在这里出土的文物仅简牍就达11577枚,加上1930年出土的850枚木简,在这里共出土简牍12427枚。还有货币、残刀剑、箭、镞、表、转射、积薪、铁工具、铁农具、竹木器械、各类陶器、木器、竹器、漆器、丝麻、毛、衣服、鞋、帽、渔网、网梭以及小麦、大麦、糜、谷、青稞、麻籽等,还有印信、印章、封泥、笔、砚、尺、木板画和麻纸等遗物1311件。(照001—028)
  1986年,甘肃省又组织专人对地湾城进行发掘,共出土汉简约2000枚。这些简的年份集中于公元前84年至公元前24年,属西汉昭帝至王莽更始时期。同时出土的器物很多,有木器、竹器、苇草器、角器、料器、陶器、铁器、铜器、皮革和织物等,还发现残笔一支。根据这里出土的函检与簿检,认定地湾城为肩水候官所在地。
  居延出土的简牍和遗物,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世人惊叹。这些简牍绝大多数是木制的,只有极少数是竹简。就形制而言,有牒、检、板、檄、椠、简、两行、觚、册、符、传、过所、削衣等分类。通常完整的简牍每枚长23厘米左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尺牍),最长者达88.2厘米,最短的仅3.8厘米。其中纪年简的上限始于西汉昭帝始元时期,下限至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其中西汉武帝时期和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以后的简数量极少。昭帝至新莽时期的年号简基本上是连续的,属于汉宣帝时期的最多。
  居延汉简内容包括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文物价值。
  政治方面包括汉代的养老制度、抚恤制度、吏制等内容;经济方面有关于农垦屯田的记载,其内容涉及屯田组织、农事系统、屯垦劳力、田仓储运、田卒生活、剥削形式和剥削量,以及农具、籽种、水利、耕耘、管理、收藏、内销、外运、粮价、定量等等,其学术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军事方面,肩水金关汉简多是西北边塞烽燧亭障的文书档案,文中所记载的武器名目繁多,最常见的为弩;科技文化方面,肩水金关函检中记载有《九九表》,同时,居延纪年简多载有年月日,一般在月名与日序之间注明朔旦,这无疑是研究两汉朔、闵排列的第一手资料。
  著名学者李学勤说,就汉简的价值而言,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居延汉简不仅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还涉及天文历法、医学、古代气候的变迁、农业生产、兵器制作等科学技术领域。看《甘肃简牍百年论著目录》,发表的学术成果已有2600多项,其中专著200多部。不仅国内各大学、各研究机构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都有研究简牍的学者,在港台地区,在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东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研究简牍的学者,有的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说,汉简的研究成果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而积淀在知识领域,进入民族文化的知识系统。
  从艺术的角度讲,居延汉简很多都是汉代书法的精品。不只是汉隶的典范之作,而且还有篆、隶、楷、草、行各体书法的出现和流变。日本民间一向把临摹汉简作为书法精进的必修阶段。日本的中学还把甘肃汉简收进了教科书。
  从西部开发的角度讲,汉简记录了我国西部开发的早期历史。汉武帝开拓河西、挺进西域,是中华民族对西部建设的早期贡献,与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其开发理念和勇武精神多有借鉴启迪处。汉简中的具体记载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角度讲,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汉简中有匈奴、羌人、乌孙、月氏等古代民族的丰富记载,而上述民族与现代的有些民族有着文化和血缘上的源流关系。研究各民族对西部建设的贡献,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
  从弘扬丝绸之路文化和发展中外关系的角度讲,7万多枚甘肃汉简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丝绸之路有关。它不仅直接记载了陕西、甘肃等丝路东段的情况,还记载了新疆地区丝路中段和帕米尔以西丝路西段沿途各国的情况,如此生动具体的记载在世界各国是独一无二的。
  从弘扬历史文化的角度讲,汉简中记载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制度本身,都有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宣传展示,都是对干部、群众和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进取精神、完善人格追求的最好教材。
  从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讲,汉简的出土地点,汉简记载的每座烽燧、每个战场,以及涉及的风土人情,都可为开发当地的旅游事业提供丰厚的文化内涵。另外,可以从书法艺术、简牍知识的普及、简牍简册的复制等多个方面开发出文化产业项目。
  总之,汉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记载,是我们今天应该着力研究和弘扬的文化遗产。

知识出处

金塔长城

《金塔长城》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通过对金塔县境内长城遗址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金塔县境内长城的历史概况和修筑情况做了考证。依据调查资料,对长城遗址的保存状况、地理环境、分布情况及长城设施做了调查,分析了金塔县境内长城的损害情况及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学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