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长城的起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长城》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3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长城的起源
分类号: K928.77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城作为一项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之一。文章提到,长城始于烽火台和列城等单体建筑,逐渐发展成为将这些建筑连接起来的城墙,并且在历史上的秦、汉、明三个朝代不断延伸扩建,形成了长城的规模。
关键词: 汉长城 起源 金塔县

内容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的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长城不仅工程雄伟壮丽,而且修筑历史悠久,从它开始修筑时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长城是由烽火台和列城等单体建筑发展起来的。初建的是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连续不断的防御城堡,而后用城墙把它们连接起来,便成了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秦、楚、齐、燕、韩、赵、魏等几个大国,由于诸侯称霸而穷兵黩武,形成了大国兼并、弱肉强食的纷乱局面。就在这样大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各诸侯国纷纷在自己的国土上起土为墙,内保统治,外御强敌。它们彼此间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利用原来的大河堤防或附近的山脉,逐段构筑城墙和关塞并将其连接起来,构成长城这一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但规模较小,互不连贯。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其后,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前后,齐、燕、赵、秦、魏、韩各国也相继修筑了互防长城。如“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的千余里,以备楚”(《史记·楚世家·正义》)。而“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城”(《左传》)。“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史记·秦本纪》)。“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至上古、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为了防御北部匈奴族奴隶主贵族的南下骚乱,秦始皇派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史记·蒙恬列传》)。把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筑长城以拒胡”的长城连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建。“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止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蒙恬列传》)。至此,这一世界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便巍然雄峙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知识出处

金塔长城

《金塔长城》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通过对金塔县境内长城遗址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金塔县境内长城的历史概况和修筑情况做了考证。依据调查资料,对长城遗址的保存状况、地理环境、分布情况及长城设施做了调查,分析了金塔县境内长城的损害情况及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阅读

相关人物

蒙恬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