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图书馆
金塔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塔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宝水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胜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312
颗粒名称:
宝水堂
分类号:
TU242.1
页数:
2
页码:
444-4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宝水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金塔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位于县城西操场,今政府礼堂地址坐北向南。
关键词:
金塔县
礼堂
宝水堂
内容
宝水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金塔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当时,由于金塔县召开大型会议(如“党代会”“三干会”“四干会”)和举办文艺演出,均无固定场所,困难较多。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由时任中共金塔县委第一书记的陆为公和县长张和祥主持,经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在县城西操场,今政府礼堂地址坐北向南修建礼堂一处,取名“宝水堂”,意为引起全县干部群众惜水灌田意识。
工程于1957年5月制图,6月备料,7月1日正式开工,10月底竣工,11月7日投入使用。整个礼堂使用面积926平方米,可容纳840人至1050人。礼堂高5.2米,跨度17米,共13间。舞台160平方米,木板铺面。木架大梁12道,23路檩条起脊,脊高4米。水泥砂浆地平,沥青瓦砾封顶。室内纤维板吊顶,墙壁白灰粉刷。外墙砂子白灰粉刷。卵石散水。大门有屏风,南向正门3间砖混结构,上有女儿墙,正中有“宝水堂”三个红色大字。工程竣工后,县政府组织各部门领导、设计工程师和有关人员检查验收,质量尚可,可使用20年。只要加强管理,及时维修,估计可使用80年左右。
当年宝水堂工程进行到结尾阶段时,到底叫什么名称好,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就议论起来了。有的说叫:“友好堂”“文化宫”,有的说叫:“中山堂”“大会堂”,还有的说干脆叫“礼堂”,众说纷纭。县委第一书记陆为公认为起堂名要含蓄,有意义,符合金塔实际。因金塔地处讨赖河和红水河下游,历来缺水,影响农业发展。在酒、金两县水利争端未解决之前,要惜水,主张叫“宝水堂”,以引起全县干部群众惜水灌田意识。此意见经各单位讨论,一致拥护。堂名确定后。随即派员持陆为公亲笔书信前往兰州,特请清末进士范振绪亲书“宝水堂”三字。撰写碑文时,陆为公又再三说明,做事要有远见,书记、县长、设计、施工、泥木匠都不署名,免得以后一人有事,牵连碑文或碑被毁坏。在众人的建议下,他亲自拟定了宝水堂碑文内容:
“金塔素号缺水,但有干部群众不甚惜之。水为农业之命脉,唯独惜水,农业方能增产,人民生活始能改善。故以宝水名堂,既欲今人宝之,复欲后人永宝之意。本堂国家共花费人民币6万余元。”
随后,隐名埋姓派员去金塔中学征求语文教师意见,一字未改。然后选用原山陕会馆质地最好的一块石碑,由许得荣书写,高生俊雕刻,端端正正镶嵌在东墙第一个太平门南侧。
1982年,宝水堂因修建政府礼堂而拆除。
知识出处
《金塔胜迹》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山水湖泊、古遗古迹进行解读,既有对胜迹的概况介绍,又有对胜迹的考古考证文章,更有传说故事,还有编者对胜迹的感慨之情。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