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图书馆
金塔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塔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部分 近现代史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胜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299
颗粒名称:
第四部分 近现代史迹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23
页码:
427-4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鼎新黑河大桥、金塔公园等名胜古迹的简介。
关键词:
金塔县
近现代
名胜古迹
内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步入太空的历史见证,修建于1975年的鼎新黑河大桥,是当时河西地区最大的公路桥梁之一,这些沧桑尽显的近现代史迹,无不凝聚着金塔人民建设祖国,改造家园的心血和汗水。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概况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位于金塔县城160千米处的黑河河畔,距酒泉市210千米。航天城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卫星综合试验、发射基地。基地初建时,出于保密需要,在与北京三个总部的有线电话联系时使用的通讯代号为“东风”,这就是人们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称为“东风基地”的原因。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被誉为金塔新八景之一:
神州揽月
吴兴保
豪气干云碧霄宫,茫茫太虚遨苍穹。
横空大荒落烟雨,缓步银河上九重。
吴刚嫦娥酒尚温,织女牵牛云未虹。
一朝雄鹰贯斗牛,日月星辰揽手中。
代表我国航空航天技术最高水平的神舟飞船就是从这里升空的,它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是世界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之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航天技术、自动控制、电子工程等高科学技术的密集区,它曾经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十个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第一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打破核垄断,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做出了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的决策。1956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军委会议,听取回国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关于发展我国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一个月后,中央做出在我国建立和发展导弹事业的决定,成立了以钱学森为院长的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集中了一批当时最优秀的科学家,开始了我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57年秋天,中央军委决定筹建导弹、原子弹试验靶场,并于1958年1月组成了有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各军兵种领导及苏联专家组等参加的导弹、原子弹靶场勘察队,通过勘察认为酒泉以北的金塔、额济纳旗一带地势开阔平坦,地质坚硬,远离居住区,气候和水源条件尚可,移民容易,不占耕地,能满足一般导弹试验的条件,同时认为酒泉农业基础较好,交通相对便捷,建设初期可以作为施工器材和军需物资的中转站。勘察组向中央军委写出勘察报告,建议导弹综合试验靶场选定在酒泉以北的金塔、额济纳旗境内。3月27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综合实验基地在酒泉成立。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汽车运输部队和地方科研院校、建筑公司也纷纷抽调精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戈壁滩,投入到了建设我国最早的“航天城”的战斗。基地第一任司令员由在红军长征途中率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军团先遣团一营营长、某兵团副司令员孙继先中将担任,原空军第三军政委粟在山任政委。基地建设初期,中央军委计划要在三年内修建部分铁路、公路、架设通信线路,埋设电缆,建设一座中型水库和一座发电厂,建成50多万平方米的营房、医院、科研机构等,还要建成导弹发射场、附属工厂、通讯、观要察场所等。中央军委从全国各地调部队,集中兵力进行建设。从1958年3月30日中央军委的第一个调令起,先后有数万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向酒泉聚集,担负起导弹试验基地建设的重任。最先开进茫茫戈壁的是工程兵、水文地质勘探队。高高的井架屹立在戈壁滩上,隆隆的机鸣声震响在大漠深处,勘探人员在风沙中搏斗,短短8个月时间,打百米以上深井100多眼,顺利完成了水文地质勘探任务,为导弹基地建设立了第一功。在清水通往基地的铁路尚未修通时,施工器材和部队给养全由火车运到酒泉,再由酒泉装汽车经几百公里的颠簸拉到部队驻地。
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715个厂矿和各军兵种的通力协作下,仅用两年六个月的时间,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就全部竣工了。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金塔人民艰苦奋斗,为部队提供了部分粮食和军需品,并承担了部分基建工程劳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仅倾注了航天创业者们的聪明才智,也融入了金塔人民的应有的奉献,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建国防的乐章。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创建迄今,已经在中国航天史上创下了多项第一:
1960年9月,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发射成功;1960年11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1966年10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5年11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0年5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1981年9月,在中国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3颗卫星。
1987年8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1999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16日6时23分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载两名航天员成功发射进入太空,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加的空间科学实验。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是我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11月4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神舟八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3年6月16日18时56分,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后与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既是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在夏季窗口发射,又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载人飞行;既是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十次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5次航天飞行。
1997年起,航天城开始有条件地对国内游客开放,开放的景点有:神舟飞船发射场、东方红卫星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基地历史展览馆、圆梦园与问天阁、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东风水库、沙漠胡杨林等。
神舟飞船发射场
神舟飞船发射场,又称921工程发射阵地,该工程是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立项的载人航天工程。整个发射场分为技术区和发射区两大块。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着陆。2001年1月10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升空,在轨道运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搭载了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2002年12月,承载着“神舟”四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上。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数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然而发射场遇到了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为确保设备可靠运行,指挥部决定对60多米高的船箭塔组合体采取加温保温措施。发测兵们轮流值班监控,连续四昼夜守护在发射架旁。“神舟”四号飞船发射一举成功,发测站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至目前“神舟”号火箭发射架先后9次发射了“神舟”号飞船。
东方红卫星发射场
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也称2号卫星发射阵地,始建于1966年。1970年4月24日21点36分,上千名专家历时三年研制成功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推动下,徐徐升上太空。10分钟后,重达172公斤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东方红”的发射成功,奠定了我国空间飞行器研制、航天基本数据建设、观测跟踪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步入太空时代,被列为当年世界十大新闻之首。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也是“东风三号”中程导弹全程试验、“东风四号”导弹初期试验和“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飞行试验的发射场,同时,也曾是卫星飞行实验发射场地。
在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地地导弹发射前一个多月,由于国际形势巨变,有关国家单方面撕毁协约。原本由国外进口的火箭燃料和加注设备已不可能运到。发测站官兵立下誓言,在一无资料、二无设备的困境下,开始了中国航天艰难的起飞。白天他们顶着烈日扛水泥、搬砖头、打地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夜里,官兵们守着煤油灯啃书本,画电路图,拿着用罐头盒、三合板制作成的简易训练模型探讨技术问题。没有燃料,他们就研究探索使用国产燃料的新方法;没有加注设备,他们就将打气筒改成抽气桶,冒着生命危险加注燃料。1960年11月5日,寄托着中国人强国梦想的首枚导弹在天空拉出一道洁白的烟云,准确命中目标。聂荣臻元帅激动地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一枚争气弹,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基地历史展览馆
基地历史展览馆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占地500多平方米。展览馆内陈列着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导工作、视察基地的史料等。此外还收录了各类火箭卫星的珍贵图片,火箭发射回收的残骸,各种火箭、卫星模型及光电模拟发射现场等,系统地再现了历次发射的记录和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
前厅设有航天城全貌微缩景观,航天飞机模拟发射演示台。正中是一幅《中国飞天港》长卷,长17.5米,高2.8米,整幅画由74张照片组成。画中的远山、沙石、戈壁象征航天人所处的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骆驼、胡杨、红柳、骆驼刺体现了航天人扎根戈壁、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蓝天、白云喻示了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和中国航天事业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展览馆记录了东风基地从建设至今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可用五个“最”字来概括:一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组建于1958年初,是我国第一支航天发射部队。二是任务最重,四十多年来,承担我国所有地地导弹,绝大多数战略导弹总共1000余枚导弹火箭的试验任务,承担了大角度中程轨道卫星和“神舟”宇宙飞船的试验和载人发射任务,发射频度之密集在各发射单位中是绝无仅有的。三是技术最先进,发射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是贡献最大,基地创建至今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五是环境最苦,部队大部分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带,发射场就在戈壁滩上,风沙干旱,远离城镇,荒凉寂寞,非常人所能忍受。“基地历史展览馆”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光荣历史和辉煌业绩的一个缩影,是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圆梦园与问天阁
圆梦园是专门为航天员进驻发射场设计的,意指航天英雄杨利伟从这里出征飞天,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圆梦园的核心建筑是问天阁,源自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诗句,也蕴含着航天人探索太空的勇气和梦想。
进入圆梦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建有假山喷泉的圆形大厅,十分敞亮。大厅中央是一段螺旋式楼梯,用砖头砌成万里长城的风格式样,直通二楼。大厅两侧的墙壁上各挂着一幅以古代飞天传说为主题的图画,寄托了航天人飞向太空的梦想。一楼主要是航天员的训练和饮食场所,设有医监医保室、心理训练室、多媒体训练室、体能训练室和桑拿洗浴室等设施,航天员的餐厅也设在一楼。一楼还有各种飞行准备间,航天员上天前最后的准备,包括穿着航天服、携带的工具包、上天前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测试等工作都将在这些准备间里一一完成。二楼是航天员的居室,一共四个单元,每单元有三套住房,可同时满足14名航天员入住。航天员的住房是标准的三室一厅,非常普通的家具和设施。在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翟志刚等航天员住过的房间,门后面都留着他们出征前的签名和具体时间,目前,这些签名被管理部门用薄膜裱着保护了起来,成为航天城别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航天员会见厅设计非常独特,一面半弧形的有机玻璃将大厅分为两间,里间较小,是航天员坐的地方,航天员座椅背后墙上悬挂着鲜红的国旗。玻璃墙将航天员和外面的人隔离开来,保证处于出征状态的航天员不受任何病毒感染。玻璃里外的人互相能看得清清楚楚,但说话必须依靠专用通信设备才能沟通。会见厅是整装待发的航天员在问天阁的最后一站,简短的会见结束后,航天员将正式出征,前往载人航天发射场,进入飞船,开始太空飞行。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十号区北4千米处,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被称为“九号半”。1988年重新规划整修,四周建起围墙。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园名是张爱萍上将题写的,聂荣臻元帅题写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碑名,碑形犹如火箭直至苍穹,象征国防、科技、战士扎根戈壁,志在太空。陵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安葬着二十基地、工程兵7169部队、空二基地等单位的六百多名官兵、职工及家属的遗体或骨灰。陵园正前方位置是聂荣臻的陵墓。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13个镏金大字镶嵌在黑色的大理石墓碑正面。背面的碑文由著名书法家厉国香女士用楷体书写,共1152字,它概括记述并高度评价了聂荣臻元帅光辉的一生。碑前面的玻璃罩里,安放着聂荣臻元帅的骨灰。汉白玉石盘上雕刻着93朵盛开的玫瑰,象征聂荣臻元帅93载辉煌的人生。
青山有幸埋忠骨。正如陵园入口处的碑文所写:“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是新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奋斗历程的缩影。”如今,发射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每次重大发射任务前,官兵和科技人员都要步入陵园,向先烈致敬,回顾这一历程,传承这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怕牺牲的航天精神。每逢清明节,基地的官兵和科技人员及各界群众也集中到这里扫墓,凭吊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现已成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东风水库
东风水库原名为“五一水库”,始建于1960年4月,1962年9月投入使用。水库位于东风场区西南约7000米处,占地面积8.5平方千米。这是一座旁引屯蓄式湖泊水库,水库大坝长1796米,库容1800万立方米,主要水利设施有黑河引水枢纽、2.8千米的引水渠道和7千米长的灌溉渠。东风水库是基地官兵为了改善恶劣的自然环境,确保基地生态平衡而建造的,它是荒漠戈壁中一处独特的景观。
1995年6月,由水利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国防科工委共同筹措资金,对水库进行了加固改建。主要对水库大坝作加固防渗处理,改建放水洞,增设渠道的进水闸、汇冲闸、溢流闸及挡水沙坝,工程挖填土石方26万立方米,总投资2632万元,于1996年8月顺利竣工。这次加固改建改变了水库淤积、设施老化、渠道引水困难和大坝渗漏严重的状况。东风水库的建成使用,为改善场区的气候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鼎新黑河大桥
鼎新黑河大桥位于金塔县城东北120千米处的航天镇营盘村通往鼎新的黑河渡口,是一座空腹式钢筋混凝土双拱大桥,是黑河天堑金塔段的第一座大桥,也是目前甘肃省仅存的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公路桥。
鼎新黑河大桥建于1975年,总投资70万元。大桥全长335.6米,桥面净宽7米。设计净跨20米、15孔等截面圆弧空腹式钢筋砼双曲拱桥。上部结构为五肋四坡,由75根腹拱跨度1.65米的拱肋组成。下部结构采用三柱式钢筋砼灌注桩基,每三孔设制动墩(即双排六柱),由68根钢筋砼灌注桩组成16个墩台,深15米。紧靠桥台上下游,各有两道浆砌片石导流坝,长达265米。大桥两端,土坝引伸长达2.4千米,并筑护坝截水墙,拦水入桥。坝顶用卵石、沙砾铺砌,焦油罩面。
整个桥身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犹如一条彩虹横跨黑河之上。桥下,68根钢筋混凝土桥墩矗立河中,稳托桥身。净跨20米的15孔空腹式双曲拱形似十五轮弦月映空.在浪涛滚滚的黑河水映衬之下,经阳光照耀,光彩夺目。大桥前面,块石浆砌的八字墙像勇士巍然屹立,保卫着大桥的安全。大桥两头,土坝延伸,土坝两侧,水草丛生,绿树成荫。当金黄色的沙枣花盛开时,香味扑鼻,沁人肺腑。周围秀丽的景色把黑河大桥装扮的分外妖娆。
黑河,又名弱水。徐松《西域水道记》作了明确解释:“弱水,今谓之黑河。”早在远古时期,大禹王曾“寻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它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山丹、张掖、临泽、高台、过镇夷峡进入金塔鼎新地区。据鼎新旧县志载:“黑河天堑,水无完止。士民终岁病涉,商旅视为畏途。”这儿河面宽达四五里,俗有“黄河没底,黑河没帮”之说。当山洪暴发时,河水猛涨,巨大的洪峰犹如凶猛的雄狮,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岸边众多的房屋被冲毁,无数的良田被吞噬。人们过河,只得依靠大轱辘牛车泅渡。车被冲走,人畜淹死者屡见不鲜,正如当地群众所说:“过河如登天,下水如进阎王殿。真是一人过河,全家担愁。”多少年来,人们多么渴望黑河上有一座永久性的大桥啊!可是,人民的希望在旧的社会制度下,难以变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金塔鼎新人民的疾苦,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办法综合治理黑河。首先在黑河边上修了许多小型水库,调节和控制了黑河水量。1974年,国家又拨款70万元,修建黑河大桥。建桥过程中,金塔人民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克服困难,战胜洪峰,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一座空腹式钢筋混凝土双拱大桥便凌空飞架!
1975年5月25日,鼎新黑河大桥正式通车了!
黑河大桥的建成,实现了金塔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使人们多年的幻想变成了现实。有了这座大桥,可以北通内蒙古额济纳旗,南达酒泉以至内地,使黑河天堑变通途。
20世纪90年代后期,鼎新黑河大桥年久失修,桥体老化,桥面、桥梁有不同程度破损,多处桥孔沉陷,部分拱肋和空腹拱圈断裂,成为危桥。2003年,甘肃省交通厅批准鼎新黑河大桥加固工程立项,由金塔县交通局组织施工。2004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7月竣工。
近年来由于运输量不断加大,使原本伤痕累累的大桥不堪重负,再度成为危桥。
2015年,金塔县投资1082万元在原鼎新黑河大桥北侧重新修建营盘至十四号公路黑河大桥。大桥位于X290线K1+494处,跨越黑河。上部结构为16米~2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全长325.52米。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桥面宽度:净7+2×0.5米。桥梁于2015年4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25日建成通车。营十公路黑河大桥的建成,对进一步完善区域公路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两岸居民出行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金塔公园
概况
金塔公园位于金塔县城中心地带,今航天广场所在地。1990年5月,开工建设,1991年5月竣工。工程总投资127万元,金塔县干部职工、金塔籍在外地工作的领导干部、在金塔县工作过的老领导、建筑施工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士为金塔公园建设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70万元,县城各单位干部职工、学生、驻军义务劳动工日1.5万个。
公园内主要园林建筑有人工湖、假山、土山、南北大门、康乐宫、夕照阁、花鸟店、湖心亭、铭碑、《鸳鸯情思》雕塑等10多处,栽植各种风景树5000株,绿化草坪1万平方米,购置游船6只。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原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题写的“金塔公园”匾额,分别悬挂在金塔公园南、北大门上方。1993年,金塔县筹资17万元,其中社会各界捐款9.7万元,新建观音洞、仙魔窟和儿童乐园,购置碰碰车、碰碰船等娱乐设备。2000年,金塔县投资120万元,扩建金塔公园,扩大人工湖面积,新建九龙壁、铁索桥、雕塑、喷泉、民族村、旱冰场,安装草坪灯、电子礼花灯,公园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2004年,金塔公园改建为航天广场。
谷牧为金塔公园题写匾牌
1989年,金塔县开始在县城修建公园,他们计划在1991年国庆节前竣工,向国庆42周年献礼。县委、县政府倡导名人题写匾牌,以增添公园彤辉,提高知名度。县上知晓谷牧的司机白天义是金塔县金塔乡金大村一队人,于是委派与他有同学关系的县城建局长肖德荣,于1991年7月前去北京联系请求谷牧题写公园匾牌一事。
谷牧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德荣找到谷牧的司机白天义说明来意后,白天义介绍说:“谷牧同志是党内的大书法家”,并经请示有关负责人后答复:谷牧同志最近工作繁忙,过几天去北戴河疗养期间题写。肖德荣返回金塔后,8月上旬收到谷牧办公室来信,寄来“金塔公园”匾牌题词,并有信函称:
“肖德荣同志:现寄去谷牧同志给金塔公园的题词,请妥为慎用。谷牧同志处。1991年7月24日”。
1991年9月30日,金塔县隆重举行金塔公园建成开园揭幕仪式,将谷牧题写的“金塔公园”刻匾悬挂在公园大门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公园,自谷牧题写匾牌后,逐渐有了知名度,金塔城也由此增辉。
宝水堂
宝水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金塔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当时,由于金塔县召开大型会议(如“党代会”“三干会”“四干会”)和举办文艺演出,均无固定场所,困难较多。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由时任中共金塔县委第一书记的陆为公和县长张和祥主持,经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在县城西操场,今政府礼堂地址坐北向南修建礼堂一处,取名“宝水堂”,意为引起全县干部群众惜水灌田意识。
工程于1957年5月制图,6月备料,7月1日正式开工,10月底竣工,11月7日投入使用。整个礼堂使用面积926平方米,可容纳840人至1050人。礼堂高5.2米,跨度17米,共13间。舞台160平方米,木板铺面。木架大梁12道,23路檩条起脊,脊高4米。水泥砂浆地平,沥青瓦砾封顶。室内纤维板吊顶,墙壁白灰粉刷。外墙砂子白灰粉刷。卵石散水。大门有屏风,南向正门3间砖混结构,上有女儿墙,正中有“宝水堂”三个红色大字。工程竣工后,县政府组织各部门领导、设计工程师和有关人员检查验收,质量尚可,可使用20年。只要加强管理,及时维修,估计可使用80年左右。
当年宝水堂工程进行到结尾阶段时,到底叫什么名称好,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就议论起来了。有的说叫:“友好堂”“文化宫”,有的说叫:“中山堂”“大会堂”,还有的说干脆叫“礼堂”,众说纷纭。县委第一书记陆为公认为起堂名要含蓄,有意义,符合金塔实际。因金塔地处讨赖河和红水河下游,历来缺水,影响农业发展。在酒、金两县水利争端未解决之前,要惜水,主张叫“宝水堂”,以引起全县干部群众惜水灌田意识。此意见经各单位讨论,一致拥护。堂名确定后。随即派员持陆为公亲笔书信前往兰州,特请清末进士范振绪亲书“宝水堂”三字。撰写碑文时,陆为公又再三说明,做事要有远见,书记、县长、设计、施工、泥木匠都不署名,免得以后一人有事,牵连碑文或碑被毁坏。在众人的建议下,他亲自拟定了宝水堂碑文内容:
“金塔素号缺水,但有干部群众不甚惜之。水为农业之命脉,唯独惜水,农业方能增产,人民生活始能改善。故以宝水名堂,既欲今人宝之,复欲后人永宝之意。本堂国家共花费人民币6万余元。”
随后,隐名埋姓派员去金塔中学征求语文教师意见,一字未改。然后选用原山陕会馆质地最好的一块石碑,由许得荣书写,高生俊雕刻,端端正正镶嵌在东墙第一个太平门南侧。
1982年,宝水堂因修建政府礼堂而拆除。
赵子俊墓
赵子俊墓,位于金塔县古城乡新分村八组北约1500米处的砾石戈壁滩上的赵氏家族墓内,东经98°49′27.5″,北纬40°12′4″。赵子俊墓葬为砾石堆积的圆丘形封土堆,底径1.5米,高0.6米。
赵世英,字子俊(1888—1924年),甘肃省金塔县东坝头分(今古城乡新沟村)人,他少年好学,颇有大志。1913年毕业于陕西西北大学,1917年留学并毕业于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法学部,获法学学士学位。赵世英是金塔县的第一个留学生,他学成回国后,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倡导民主,积极奔走于教育界。1917年被任命为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在教育界有所建树。在他的倡导下,于1918年5月10日动工创建了酒泉第一所新型学校——甘肃省立第九师范(今酒泉师范),并兼任第一任校长,为酒泉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建立了功勋。1919年被选为甘肃省第三届议员。1921年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
1921年,金塔县遇到了多年罕见的严重干旱,水贵如油,土地灌溉十分困难。四分村有一名叫陈三王子(人称人王子)的地方恶霸,不顾乡亲们浇水的困难,安排打手,在威虏坝新村坪口打埂截留水源,把水浇到自己的田里不说,还将剩余的水放入碱湖滩中,不让乡亲们浇水,激起了乡亲们的愤怒。看到乡亲们的庄稼就要枯死了,无法收成,新沟村水利管理员葛天帮、王居忠写状子上访,去兰州找身居甘肃省议会议员的赵世英,求他帮助解决,为民除害。赵世英非常重视,电函要求地方政府查清原因和真相,惩治恶霸,予以解决。不久恶霸陈三王子被抓,并判处徒刑,乡亲们拍手称快。1921年,甘肃省督军张光剑,金塔县县长张科强为赵世英悬匾四块,中匾题词为“黄河以西第一伟人”称号,以褒扬他为河西人民做出的贡献和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赵世英因积极革命,发扬民主,性格耿直,加之言辞过激,遭人妒忌,得罪了当时的军阀头目。1924年农历五月初的一个夜晚,被军阀特务揭掉住所的房顶砖瓦,惨遭杀害,时年36岁。为了使赵世英尸骨回乡入土为安,甘肃省督军张光剑亲自派兵昼夜行程700多公里,用骡轿车将尸体护送到老家安葬。
赵世英是一位法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生前针对北伐战争前夕的国内局势,作诗并亲笔书写的一副对联和四幅屏条,字里行间,闪烁着他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思想情感。为人要堂堂正正,像泰山那样,风吹浪打不动摇;处世,要光明正大,像太阳那样,乌云黑雾遮不住。并指出:革命军正待北伐,北洋军阀早已“形成”,在国难当头之日“收拾山河仗大兵”“书生仗策也从军”“铁血文明造自身”。
赵世英亲笔书写的对联与屏条尚存。
对联文曰:
山石不流动
天日自高明
屏条文曰:
齐鲁奔腾革命声,我来穷敌已形成。
开放炯眼看诸将,收拾山河仗大兵。
天生龙虎有风云,禹甸沉沉倚西熏。
不信斯民无勇武,书生仗策也从军。
万卷书囊制此生,儒冠峨载赴云程。
偏逢四海茫茫日,又执干戈诉不平。
铁弓金枪扰大秦,于今东土亦风尘。
祗怜祸起萧墙里,铁血文明造自身。
2002年5月,酒泉师范根据赵世英生前争取和平,为群众服务,以及在教育界做出的贡献,为这位“黄河以西第一伟人”在教学大楼门前雕塑铜像,让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瞻仰、怀念。
金塔县航天广场
航天广场位于金塔县城中心,是一个集政治宣传、文化娱乐、艺术观赏、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广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体建筑按照“双轴连一心,绿带环三区”的开放式构思设计建设。广场中心的主雕塑“腾飞”旨在按“航天”之名,扬“神舟”之威,靠现代科技,展金塔雄风,促各业腾飞。“两弹一星”与鵾鹏展翅腾飞,象征航天脚下的金塔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象征金塔人民在航天精神鼓舞下大展宏图、勇往直前;雕塑主体导弹模型高18.8米,代表金塔版图面积18.8万平方公里。雕塑副体模型顶部的圆球寓示着我国航天史上一个个鼓舞人心的第一,其高12.7米,代表星点的实际海拔高程为1270米。环绕主体的飞行器,笑傲苍穹,向人们昭示航天飞船在这里升空,金塔对外开放,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广场的儿童活动区、观赏游览区、活动健身区等设施设计精巧,构思新颖,具有现代生活理念。九龙壁、浮雕墙、图腾柱、方向盘物雕、鸳鸯情思、人工湖和天然绿色草地等设施突出了金塔浓郁的地方特色。整个广场以乔木遮阴,灌木点缀,色块配景,是一处别具特色的塞上旅游参观景点和多功能活动场所。
知识出处
《金塔胜迹》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山水湖泊、古遗古迹进行解读,既有对胜迹的概况介绍,又有对胜迹的考古考证文章,更有传说故事,还有编者对胜迹的感慨之情。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