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出土的琥珀雕爱情鸳鸯配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胜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263
颗粒名称: 金塔出土的琥珀雕爱情鸳鸯配饰
分类号: K876.8
页数: 3
页码: 339-3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博物馆收藏了一件东汉时期的琥珀雕爱情鸳鸯佩饰,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价值和研究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关键词: 金塔县博物馆 文物 鸳鸯佩饰

内容

金塔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琥珀雕爱情鸳鸯佩饰,是1987年金塔县文物普查队在臭芦草窝墓群残露的古墓中采集的。据专业人员实地调查,并对出土配饰的墓葬形制、陪葬器物等进行分析考证,确定该墓是一座典型的东汉时期的古墓葬,出土的琥珀饰品为东汉时期的人体佩饰品。此饰物用一块长5.6厘米,宽4.5厘米,重约60克的棕红色椭圆形的天然琥珀雕刻而成。该饰品只用寥寥几刀就雕刻出一对连理鸳鸯,两嘴相对,四目传神,卿卿我我,恩恩爱爱,造型逼真,形态可爱,表面有清晰可见的纹饰。该饰品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爱情的美好期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汉代雕刻技艺的高超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该饰品的发现,对研究汉代的文化习俗和工艺品的制作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极具历史考古价值和研究价值。2002年6月被省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古代松柏科、豆科植物的树脂,埋于地层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通常年龄大于1500万年。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又名北方之金,虎魄等,分为金珀、血珀、翳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红松脂等种类。琥珀的形状为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多角形,大小不一。血红色、黄棕色或暗棕色,近于透明。质松脆,断面平滑,具玻璃样光泽,捻之即成粉末。无臭,味淡,嚼之易碎无沙感。不溶于水,燃烧易熔,并爆炸有声、冒白烟,微有松香气。入药有镇静,利尿,活血的功效。
  琥珀是波斯语kahruba的汉译,产于波斯及其他各国,可做药材。《中国印度见闻录》载:“琥珀生长在海底,状似植物,当大海狂吼,怒涛汹涌,琥珀便从海底抛到岛上,状如蘑菇,又似松露。”唐宋时期琥珀作为高级贡品传入中国,中国汉文史籍里保存了大量此方面的记载。《册府元龟》卷九七二载,唐代宗大历六年九月(前771年),“波斯国遣使献珍珠、琥珀等。”《宋史》卷490亦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大食遣拖坡离进琥珀”。
  琥珀是佛教七宝之一,最适合用来供佛灵修,同时,具有强大的辟邪化煞能量,佩戴琥珀饰物能辟邪和消除强大负面能量,是经常外出人们保平安的最佳饰物。西方古时候把它拿来当作除魔驱邪的道具。琥珀还能够消痛镇惊,有的地方常给小孩胸前挂一串琥珀,以此驱邪镇惊。
  由于琥珀形成的原因与过程,被人们认为具有来自大地之母的安定力量,因此也有可调和男女、阴阳的功用,让人们在思考时有更敏锐的感受。人们认为琥珀戴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其他功用:戴在眉轮,可协助去除杂念,让人更清明无惑;戴在喉轮,协助加强沟通能力,个性更开朗,更体贴他人,助人完成远大目标;戴在心轮,让情感在理性的约束下,找到真正的心灵伴侣。
  琥珀是一种古老的宝石饰品材料,自古以来是欧洲贵族佩戴的传统饰品,代表着高贵、古典、含蓄的美丽。作为宝石,也有近6000年的历史。在中国、希腊和埃及的许多古墓中,都曾出土过用琥珀制成的饰品。

知识出处

金塔胜迹

《金塔胜迹》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山水湖泊、古遗古迹进行解读,既有对胜迹的概况介绍,又有对胜迹的考古考证文章,更有传说故事,还有编者对胜迹的感慨之情。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