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细腰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胜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233
颗粒名称: 年羹尧的细腰妹
分类号: K249.205
页数: 2
页码: 283-284
摘要: 本文讲述了清康熙年间,年羹尧在甘肃金塔地区解决水利纠纷,为当地人民造福的故事。后来,年羹尧因多种原因被贬谪,家眷被追讨。年羹尧的贴身奴仆年忠带着他的小妾细腰妹和儿子逃往西北偏远之处,最终落户金塔,改姓“连”。当地人民知道年羹尧的事迹后,帮助他们盖房开地,使他们在金塔扎根立世。后来细腰妹去世,人们将她安葬在一座烽火台前,并将这座烽火台改名为细腰墩。年羹尧的铠甲作为传家宝被连家人代代相传,最终捐赠给酒泉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关键词: 年羹尧 金塔县 细腰妹

内容

话说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安徽怀远籍人士年羹尧登进士,改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授翰林院检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广东乡试正考官。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以礼部侍郎衔任内阁学士。同年,皇子胤禛晋封为雍亲王,并充任镶白旗旗主。年羹尧之妹年氏被选为雍亲王侧福晋,因此成为胤禛亲信。同年,年被抬入汉军镶黄旗并被任命为四川巡抚。康熙六十年(1721年),任川陕总督。
  当时的甘肃一带属川陕总督管辖。年羹尧上任后微服私访,体察民情。金塔因地处黑河和讨赖河下游,每年都因水量分配问题与黑河上游的张掖高台和讨赖河上游的酒泉发生争执,严重时发生械斗,流血事件时有发生。年羹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命令地方官主持订立了分水案,瑜令地方严格遵守。从此,金塔人民不再为浇水犯愁,老百姓将年大总督的好记在了心中。
  后来,年羹尧在拥立雍正帝即位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得雍正赏识,官至抚远大将军、一等公,权倾一时。
  年羹尧因多有战功,且恃雍正帝眷顾,做事逐渐骄横,引起了雍正皇帝的不满。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将年羹尧革职,调任杭州将军。同年七月,再连续降为二等公、三等公,并降为闲散旗员。八月,年羹尧因牵扯李维钧案,再连续降为一等子、一等男、一等轻车都尉。
  直到此时,年羹尧预感到自己要出事,他明白他一旦出事势必牵累到家人。有一天,年羹尧对跟随自己多年的贴身奴仆年忠说:“我可能迟早要有不测,我现在最放不下的就是我的小妾细腰妹和尚未成年的儿子。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我想把他们母子二人托付给你,你带他们隐姓埋名,悄悄去西北偏远之处暂避一时,如果我没事我就接你们回来,你将我的这件铠甲带上,作为信物。”年忠背着铠甲和孩子,带着细腰妹连夜出城,向西一路赶来。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们来到了酒泉,看到了城门上贴出的告示,一打听是追讨年羹尧家眷的,知道年羹尧已被满门抄斩了。他们一刻也不敢停留,连夜向北逃去。当他们来到金塔时,看到这里地处偏僻,老百姓淳朴厚道,就在一户农家落脚,改姓“连”。连忠帮他们种地养畜,细腰妹帮他们一边料理家务,一边抚养孩子。就这样他们寄居在别人家过了好多年。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时雍正皇帝已死,乾隆皇帝即位,为年羹尧平反,年忠和细腰妹才将家事讲出。当大家听说是年羹尧的家眷和后人后,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们毕竟没有忘记年羹尧当年为金塔人民做的好事。当地老百姓帮他们盖起了房屋,开垦了土地,从此,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年羹尧的儿子也娶妻生子,就在金塔扎根立世,延续着年家血脉。后来年忠和细腰妹先后辞世,人们将细腰妹安葬在一座烽火台前,为了纪念她,将这座烽火台改名为细腰墩。这件铠甲作为年氏的信物,被年家后人即金塔的“连”家人作为传家宝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
  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破四旧”,要求连家人交出铠甲。连家人为了保住这件铠甲,把它藏在水槽下面、麦草堆里和窖里面,使这件铠甲幸免于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连家后人感到要想保存好这件铠甲,还是由公家来保管更合适。于是,他们将铠甲送到了当时的酒泉博物馆。如今,这件铠甲,已被肃州区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在展厅展出。

知识出处

金塔胜迹

《金塔胜迹》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山水湖泊、古遗古迹进行解读,既有对胜迹的概况介绍,又有对胜迹的考古考证文章,更有传说故事,还有编者对胜迹的感慨之情。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