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鸭墩城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胜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213
颗粒名称: 黄鸭墩城址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3
页码: 264-2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大庄子乡永丰村的黄鸭墩城址,这座城堡是汉代居延塞防线上的重要军事设施。文章详细描述了黄鸭墩城址的地理位置、建筑布局和历史沿革,并探讨了该遗址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价值。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与黄鸭墩城址相关的传说。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名胜古迹 黄鸭墩

内容

概况
  黄鸭墩城址,位于大庄子乡永丰村东南12.5千米处的一南北宽200米,东西长400米,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风蚀台地上。
  1987年第二次文物普查记载:遗址平面呈方形,边长13.6米,墙系夯土版筑,夯层厚0.1米~0.4米,墙基宽2米,残高4米。西北部残存一窑址,平面呈圆形,直径3米,残深0.15米。周围地表散见大量灰陶片。推测为汉代古城址。
  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记载:城址在台地东部,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14米,东西宽13.5米,面积189平方米。墙体夯土版筑,残高5米,墙基厚1.1米。夯层薄厚相间,薄层0.12米,厚层0.38米。东墙坍塌严重,西南角有一下宽2.7米,上宽3.1米的豁口;北墙东部坍塌;城址中心有高2米的灰堆。城址四周散见大量灰陶片及少量石磨残片。城址西南100米处有3处窑址,仅留残底,平面呈椭圆形,宽1米~2米,长2.3米~3.2米,灰层厚0.06米~0.2米,深0.2米~0.3米,四周散见大量灰陶片及石磨残块。初考为汉代城址。
  该城址保存了部分墙体和基本的形制,周围文化层分布多样,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1995年8月被金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鸭洞的传说
  传说东沙窝一带,过去有一户人家,男的叫胡生,心肠歹毒,女的叫李兰,心地善良。他俩生了一个孩子,五岁多了还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为这事,胡生多次嚷嚷说:“养了这么个废物,长大了也只能吃闲饭,干脆把他送掉,免得叫人费心。”可当娘的怎能忍心呢?再不好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因此,只要胡生一骂孩子,李兰便把孩子搂得更紧。为了这个孩子,夫妻二人经常吵闹,再加上一些多事的邻居说三道四,李兰也不知挨了胡生的多少打。
  一天,村里在唱戏,胡生去看戏。李兰看胡生走了,就放心地把孩子放在家中上地去干活。胡生戏看到一半,回到家里,看妻子不在家,便心生歹意,抱起孩子就往黑河边跑去。李兰正在地里干活,忽然感到心头一阵发急,她不放心孩子,一趟子跑回家中,只见家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孩子的影子。出门一打听,才知是胡生抱走了孩子。邻居和李兰一直向东追去,一直追到黑河边,看到胡生正把孩子往河里扔去。等大家赶到河边,孩子已经被水冲走了,大家纷纷跳下水去打捞,胡生却趁着混乱跑回了家。正当人们四处寻找孩子时,孩子却从水中钻了出来,只见他两手抓着泥沙,使劲向河西摔去。顿时,只见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黑河西岸顷刻间变成了一大片沙丘。胡生和一些没有跑出来的村民都被风沙掩埋了。等风沙过后,孩子说话了:“娘,乡亲们,我为了惩治恶人,把一些无辜的乡亲和大片的良田压在了黄沙下,我造了孽,问心有愧,天帝念我虽事出有因,但殃及无辜,要把我变成黄鸭。你们现在可到河东岸居住,我将常常飘游在这儿,挡住西岸的黄沙,不让它过河。”说完,就变成了一只黄鸭,向上游游去,人们只好到了河东岸,在那里定居下来。
  后来,每当春天风大时,只见成群结队的黄鸭游在河转弯里。多少年来,东沙窝里的风沙刮到了黑河西岸,但从来没有过河。河东岸一直风调雨顺没有受到风沙侵害,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为了感谢黄鸭的恩情,人们就把黄鸭经常出没的地方叫做黄鸭洞。

知识出处

金塔胜迹

《金塔胜迹》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山水湖泊、古遗古迹进行解读,既有对胜迹的概况介绍,又有对胜迹的考古考证文章,更有传说故事,还有编者对胜迹的感慨之情。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