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角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胜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190
颗粒名称: 西三角城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
页码: 239-2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西三角城的概况以及金塔的坞堡遗址。
关键词: 金塔县 古城址 西三角城

内容

概况
  西三角城,位于金塔县羊井子湾乡羊井子湾村东北1千米处,东经99°02′34.9″,北纬39°59′37.7″,海拔1239米。周围为戈壁砾石地带,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
  遗址中心有45米×40米的小城一座,城墙遗迹尚存,残高2米~3米,基宽2.7米,夯层厚0.1米~0.23米,南面开门。似为当时的坞院遗迹。遗址内地表有大量绳纹灰陶片及石器残片。周围分布着多处古遗址、古窑址、古墓葬。其中在城北500米处有一处古遗址,地表散布大量的夹砂红陶片和彩陶片,从彩陶纹饰看属四坝文化类型,并发现许多碎骨,似为墓葬区;在城西北300米处的台地上发现一窑址群,范围31米×17米,共发现窑址6座,呈不规则的排列,间距1米,平面均呈马蹄形,面积3米×3.5米,灰层厚1.5米,据推测为汉代制陶窑址。在城南500米处发现窑址群1处,在3座小土丘上有残窑底3座,周围发现大量的烧结铁块和灰陶片,灰层厚0.3米,窑壁烧结层0.5米,据推测为汉代冶铁遗址。城东65米处有窑址1座,平面呈椭圆形,长2.5米、宽1.9米,残高0.2米,窑壁烧结层厚0.05米。据考证,为汉代烧制陶器的场所,距今约2000年左右。
  1993年3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塔的坞堡遗址
  在金塔县境内东部的东沙窝即汉会水县城周围分布有11座城堡,正中是东古城,正西有一堵墙坞障,西南有西古城、三角城、下长城坞障、潘家湾坞障,正南是西三角城,东南是小三角城,东北是黄鸭洞城,西北有北三角城,正北是下破城。这11座城堡经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均已残破不堪,但遗迹犹存,有的城墙残存,有的只剩一角,有的只剩一段城墙。这些城堡,城内和周围遍布大量的灰陶残片和石磨残块,从地表散见遗物和城址结构看,应为汉代古城址。除东古城和西古城规模较大,已考证是汉会水县城故址和魏晋时的和韶屯遗址外,其余9座城堡规模都较小,他们的用途一直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在地处边陲的金塔会遗留如此多的汉代古城呢?它们的用途又是什么呢?
  金塔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代王朝十分注重在金塔的设防。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溃匈奴后,为了巩固边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移民实边国策。据《史记》记载,汉武帝从元狩五年(前118年)开始移民实边,其中河西地区(包括居延)是重要的移民实边之地。汉武帝先后多次移民河西,《史记·平淮书》:元鼎六年(前111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这次移民也包括会水。汉武帝往河西移民,首先是为他巩固河西的统治服务。这是策略性的军事行动的延长和有力补充。移民是先卫边,后屯田。在先期的移民屯田中,移民的衣食是国家供给的。随着河西以长城为主干的防御体系的逐渐建立,边境的安全,人口的不断增加,再要从内地运粮,所费甚多,国家也承受不了。移民的活动重心也逐渐向农业生产转移。
  会水县是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的。由于当时的会水县地处黑河和讨赖河交汇的夹角地带,水源充足,土质肥沃,十分适宜农耕生产。移民的活动重心转向农业生产后,会水的粮食生产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由于会水地处边陲,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尤其是对粮食的掠夺尤为严重,如何保存粮食成了老百姓生存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老百姓生产粮食、储存粮食、保护粮食,统治者动员老百姓建“坞”;到了东汉中后期,由于从西汉末出现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要求有一份自己耕耘的土地。伴随这个经济上的要求的产生,原先的那种半军事化的堡垒式的生活方式已不适应人们要求自由生活的原则,农民渴望打破旧的束缚,建立自由耕作、自由交往的新体制,到适合自己生产生活的地方去建自己城堡式的居处已形成潮流,这时就出现了大量城堡式的坞壁。这种坞壁,延续到魏晋时很发达,成为一种经济形式,称“坞壁经济”。隋时隋文帝诏命河西地区“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因此,统治者又动员老百姓,充分利用和加强从西汉后期、东汉及魏晋南北朝以来修建的坞堡储存、保护粮食。这种坞壁是用黄土夯筑而成,四面有厚而高的围墙,围墙上某一角有炮楼。四面围墙的一面开门,门有几道,似小城门,不易攻破。围墙面积的大小由造者决定,可大可小;一家独住或财力薄弱,可小些;几家同住或财力宽裕,可大些。里面有居室,有猪、牛、马、半圈,有磨坊、油坊,甚至有水井等设施。平时,早出晚归,在田间耕作或干其他营生;若遇敌情,即可据以自卫;若遇进攻,即可凭坞反击。
  从这些小城址的结构规模和地面遗迹看,很可能就是这种坞堡。这些小城堡,城墙均系夯土版筑,夯层严实,墙基宽均在2米左右,墙体厚而结实,虽经历两千年的风雨侵蚀,依然遗迹犹存。如在西三角城的西北角有坍塌的大土堆,可能是炮楼遗迹,在城周围分布有多处古窑址;在北三角城城址内,城内西北角有大量的灰层堆积,厚约1.2米,城中心偏北有一白刺沙丘,下部全为灰层。城内西南角有大量的牲畜粪便堆积,厚约1米。这充分说明了城内既有人居住,又有牲畜圈舍。城北30米处有一残窑底,仅存灰层,厚约0.1米,形制不清,周围散见许多青灰色残砖。城西南40米处有一残窑底,被人为盗挖破坏,周围散见灰色烧结土块。城内及周围近1平方公里内散见大量灰陶残片,并有石磨残块和铜钱币碎块。这些小城堡周围均发现有古窑址,更进一步证实了农民居住的可能
  性。

知识出处

金塔胜迹

《金塔胜迹》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山水湖泊、古遗古迹进行解读,既有对胜迹的概况介绍,又有对胜迹的考古考证文章,更有传说故事,还有编者对胜迹的感慨之情。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