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图书馆
金塔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塔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相关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胜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159
颗粒名称:
相关研究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
页码:
185-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古城位于本县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东北3千米处的沙漠中,被认为可能是唐代的威远守捉城或汉代的会水县城遗址。该城规模与河西唐代守捉、军一类城址相当,具有重要的军事、交通地位,是酒泉绿洲北部前沿防线。
关键词:
东古城
金塔县
研究
内容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李并成教授认为该城为唐威远守捉城。
其在《金塔绿洲历史变迁考》一文中写到:《新唐书·地理志》载,肃州酒泉郡置有“酒泉、威远二守捉城”。酒泉守捉当位于酒泉城内或其
左近,而威远守捉城恐应位处距酒泉城较远的绿洲北部前沿防线。破城恰处于酒泉绿洲北部,向西南直抵酒泉,东南可达张掖,向西北傍黑河而下可至唐宁寇军城(今额济纳旗马圈古城)一线,可谓戍防、通驿、控扼突厥南下的要地,具有重要的军事、交通地位。该城规模又与河西唐代守捉、军一类城址相当(如宁寇军城、白亭军城等),因而破城很可能即唐威远守捉城。
本地文史学者刘兴义认为该城为汉会水县城遗址。
其在《汉代会水县位置考》一文中写到:东古城为汉会水县城城址。其一,是与史料记载相吻合。据《汉书地理志》《西城考古录》《重修肃州新志》和《元和郡县图志》各志记载,归纳有二:一曰“众水所会”之地;二曰“在肃州东北一百四十里,其北有白亭,古曰白亭海。”按《重修肃州新志》则云:“众羌水会张掖河。”可知“众水”又称“众羌水”,点明了会水县在众羌水汇张掖河的地方。所谓“众羌水”即发源于祁连山之南(古称“羌中”之地)而向山北流之诸水,即今山丹河、张掖河与酒泉讨赖河三条河流。先有山丹河源起,西北流一百一十公里汇张掖河,又西北流四百里(称羌谷水)至鼎新大汇水口。酒泉讨赖河自西南来又名白水,东北流至暗门与红水河会,又稍北流,纳清水河(古亦称墨水),经鸳鸯池,过夹山,又东北一百八十里至会水口与张掖河会。真是“众水所汇”。会水县属酒泉郡,其位置在“肃州东北一百四十里。”按今公里计,即70公里,今已知从酒泉东门至金塔为50公里,而70公里之地,正是金塔镇五星村东北之东沙窝,位于讨赖河与黑河相会的夹角地带,与“众水相会,故曰会水”正相符合。二是规模与汉时的县城城址相符。三是地面遗物丰富。东古城周围数公里的地域内遗存有居民居住区遗迹和大量的古遗址、古窑址和古墓葬,地面散布有汉晋陶片、五铢钱、铜箭头、铜饰物、残砖片以及松绿石、红宝石及石磨残片等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据考证,大多为汉—魏晋时期的。据此证实,东古城为汉代会水县城当无误。所谓“城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今虽干涸变为沙漠,但从地势之高低,生物之状态,仍然能发现它的海域位置之所在。其海域大致在酒金公路干线之东,西南起西古城之芦洼,东北至金塔县良种场的斜长低洼区域,形成四十多华里长,犬牙交错的湖区。至于白亭,一般认为,其位置应与遗留至今的“白疙瘩”有关。“白疙瘩”,东南靠海滨,距东古城隔海约二十里,在古代,地多盐碱,终年呈现一片白色,故以白色冠地名。按此地为汉代酒泉郡通往北部障,以至居延海的边塞交通要道,沿线往往起亭、筑障。这个亭,不属农村行政建置,是军事性的站口,是通往酒泉北部障或居延肩水金关的一个腰站,是过往人员食宿之处,备有“传舍”(即今指国营旅社、客店之类)、烽燧、凉亭等,故称白亭。其海亦名白亭海。随着时代的变迁,郡县废而亭障毁,烽燧倾倒,传舍已毁,形成废墟。因而笔者认为,彼时之“白亭”,逐渐变为今日的“白疙瘩”。
知识出处
《金塔胜迹》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山水湖泊、古遗古迹进行解读,既有对胜迹的概况介绍,又有对胜迹的考古考证文章,更有传说故事,还有编者对胜迹的感慨之情。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