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关汉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胜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148
颗粒名称: 肩水金关汉简
分类号: K877.54
页数: 6
页码: 89-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肩水金关汉简的源流及价值。
关键词: 肩水金关汉简 金塔县 源流

内容

肩水金关汉简的源流及价值
  简牍,是我国优秀的古文化遗存物。金塔县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汉简称肩水金关汉简,是众多简牍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之冠,多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与关注。
  肩水金关汉简,是指出土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所辖的肩水金关遗址及其附近的地湾城(肩水侯官所)和大湾城(肩水都尉府城)遗址,总计17000余枚。早在1930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肩水金关出土汉简800余枚,现存于台湾省“中央研究院”。时隔四十多年后,1972年至1974年由甘肃省文物部门主持发掘的甲渠候官《破城子》、第四燧以及肩水金关遗址再次取得重大收获,其中肩水金关出土汉简11000余枚,这批简绝大部分现存于甘肃省简牍博物馆,少部分在甘肃省博物馆用于展出。
  肩水金关汉简内容包括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文物价值。
  政治方面包括汉代的养老制度、抚恤制度、吏制等内容;经济方面有关于农垦屯田的记载,其内容涉及屯田组织、农事系统、屯垦劳力、田仓储运、田卒生活、剥削形式和剥削量,以及农具、籽种、水利、耕耘、管理、收藏、内销、外运、粮价、定量等等,其学术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军事方面,肩水金关汉简多是西北边塞烽燧亭障的文书档案,文中所记载的武器名目繁多,最常见的为驽;科技文化方面,肩水金关函件中记载有《九九表》,同时,居延纪年简多载有年月日,一般在月名与日序之间注明朔旦,这无疑是研究两汉朔、闵排列的第一手资料。
  肩水金关汉简的发掘,由于方法得当,不但发掘数量多,而且比较完整,成册的较多,这为简牍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准确性。
  作为出土的一种历史资料,肩水金关汉简虽属历史文献学的范畴,但是它内容丰富、繁杂,涉及范围广,自身又具有一种独立的文化内涵。这些文物及长城、烽火台、关隘要塞遗址,让人们重新认识居延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显得尤为重要。金塔有令世界瞩目,被中外学者称为汉代档案库的肩水金关遗址及肩水金关汉简,轰动海内外。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西北边塞的守御器备、烽火制度、管制文书、亭障遗址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大充实了汉代社会的历史,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的难题。目前,对肩水金关汉简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一个新的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肩水金关的辉煌距我们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今天面对着这些曾经令世人瞩目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不仅仅是要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和发掘甚深邃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遗存与蓝天白云、大漠孤烟、黑河流域、胡杨红柳等融为一体,必将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鉴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掘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肩水金关汉简的三次发掘
  肩水金关汉简的考古发掘共三次,分别在1930年、1972—1976年和1986年。
  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沿弱水两岸,北起宗间阿玛,南至毛目(今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约250千米之间,以及在布肯托尼与博罗松治约60千米之间,发现有汉代的塞墙和障堡亭燧,其间共有3段塞墙、39个烽台、2个城和4个障,在这些文物故址中获得10200枚汉简。其中在金塔县境内的肩水金关故址共出简850多枚。同时出土的还有木、竹、角、陶、铁、芦苇、葫芦等器以及皮革、货币、织物。大湾城故址城区及其边沿共出汉简1500枚。
  1972年秋,甘肃居延考古队沿黑河,南起金塔县双城子,北至居延海一带进行了考古勘察。在调查、踏勘的基础上,于1973年和1974年夏秋季,对破城子、肩水金关、第四燧等三处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金塔县境内的肩水金关故址,是本次发掘的第三个发掘点。在这里出土的文物仅简牍就达11577枚,加上1930年出土的850枚木简,在这里共出土简牍12427枚。还有货币、残刀剑、箭、镞、表、转射、积薪、铁工具、铁农具、竹木器械、各类陶器、木器、竹器、漆器、丝麻、毛、衣服、鞋、帽、渔网、网梭以及小麦、大麦、糜、谷、青稞、麻籽等,还有棨信、印章、封泥、笔、砚、尺、木版画和麻纸等等遗物1311件。
  这次居延考古队在肩水金关出土的简牍和遗物,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世人惊叹。这些简牍绝大多数是木制的,只有极少数是竹简。就形
  制而言,有牒、检、板、檄、椠、简、两行、觚、册、符、传、过所、削衣等分类。通常完整的简牍每枚长23厘米左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尺牍),最长者达88.2厘米,最短的仅3.8厘米。其中纪年简的上限始于西汉昭帝始元时期,下限至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前283年),其中西汉武帝时期和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前32年)以后的简数量极少。昭帝至新莽时期的年号简基本上是连续的,属于宣帝时期的最多。
  1986年,甘肃省又组织专人对地湾城进行发掘,共出土汉简约2000枚。这些简的年号集中于前84年至前24年,属昭帝至王莽更始时期。同时出土的器物很多,有木器、竹器、苇草器、角器、料器、陶器、铁器、铜器、皮革和织物等,还发现残笔一支。根据这里出土的函检与簿检,认定地湾城为肩水候官所在地。
  肩水金关汉简的研究和展示情况
  自肩水金关汉简出土以来,中外学界就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文献。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等省市县人民政府和文物管理、研究机构始终没有放松对肩水金关遗址及其出土汉简的保护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让学界肯定的成绩。
  2011年9月,学界期盼了30多年,由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5家单位联合编辑的《肩水金关汉简1(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中下册)》公开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肩水金关所出汉简的全部简影和释文。《肩水金关汉简》记录了汉代河西地区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包含有当时驻守此处士兵的日常活动记录,为研究汉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法律、民族关系、中西交通、文字、书法等各领域,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批简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
  2013年8月,金塔县成功举办了“金塔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参会专家、学者和地方文史工作者共计180余人,收到论文170余篇。会后,从本次学术研讨会论文中精选了104篇,2014年12月,由中共金塔县委、金塔县人民政府、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敦煌学学会共同编辑出版了《金塔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为居延遗址及肩水金关汉简的研究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及富有价值的资料。
  金塔县在国家和省、市文物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实施了大湾城防洪堤工程、居延遗址(金塔部分)抢险加固工程,并在肩水金关、大湾城、地湾城等遗址树立了保护标志、埋压了保护界桩,使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
  甘肃省博物馆对肩水金关出土的部分汉简进行展示,金塔县博物馆以复制的形式对肩水金关出土的部分汉简进行展示。

知识出处

金塔胜迹

《金塔胜迹》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山水湖泊、古遗古迹进行解读,既有对胜迹的概况介绍,又有对胜迹的考古考证文章,更有传说故事,还有编者对胜迹的感慨之情。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