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图书馆
金塔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塔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鸳鸯池水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胜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121
颗粒名称:
鸳鸯池水库
分类号:
TV62
页数:
13
页码:
43-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鸳鸯池水库是中国土筑坝工程建设的里程碑,位于金塔县城西南处的夹山峡谷中,总库容1.04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2439平方千米,回水长度12千米,担负着金塔县14万人和40万亩耕地的灌溉和防汛任务。
关键词:
鸳鸯池
水库
水库工程
内容
概况
鸳鸯池水库,也叫鸳鸯湖。位于金塔县城西南8千米处的夹山峡谷中,是全国最大的土筑坝水库,国家AAA级水库风景名胜区。它与下游5千米处的解放村水库(金沙湖)一山之隔,一脉相承,人们称其为“母子湖”。碧波清流滋养万顷良田,珠联璧合绽放异样光彩。它们与金鼎湖、西湖生态公园、清泽溪一道构成“四湖一溪”景区,为金塔大地平添了许多灵动和魅力,被誉为金塔新八景之一。
碧湖映日
吴兴保
人间瑶池碧波清,明珠飞离玉霄宫。
世上从此添画图,银河自身撒黄金。
一对玉人弄清影,两轮丽日绕湖行。
碧红相映西湖羞,临波欲照倩倩影。
鸳鸯池水库,始建于1943年6月,1947年5月建成投入运行。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五次除险加固扩建,形成现有规模,是一座集蓄水、防洪、发电、旅游、养殖为一体的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发电洞、电站等五部分组成。总库容1.04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2439平方千米,回水长度12千米,抗7级地,防百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担负着金塔县14万人,40万亩耕地的灌溉和防汛任务。“金饭碗”系金塔人民对鸳鸯池水库群之雅称,“生命库”乃社会各界对“母子湖”的厚爱。
清初,夹山将讨赖河水阻隔,注蓄于鸳鸯池中,冬春及洪水期,水从峡口越山而过,农历五六月,庄家急需用水时刻,也是上游减流季节,夹山南池水汪洋,碧绿一方,夹山北河道干涸,禾苗枯死。时任肃州通判的毛凤仪,雇用石匠三百名,披星戴月,将夹山水峡口凿深劈宽,使河水无阻地流入金塔境内。民国17年(1928年),县长黄文中面对金塔连年抗旱,民不聊生的惨景,组织以全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参议员,甘肃省第七行政区水利专员,金塔县临时参议会议长的赵积寿为首的水利委员会,专司水利之责。赵积寿以均水为己任,开始访州官,拜县衙,据理力争。从民国23年(1934年)起,赵积寿每年带着“万民折”“呈诉状”枯死幼苗及青秕谷物去兰州请愿,跪泣于省政府门口,求见省主席和有关官员。最终,引起省政府重视,于民国30年(1941年)4月,修建鸳鸯池水库之案始定。聘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主任原素欣教授为主任,开始测量、设计和钻探工作。民国32年(1943年)6月正式施工。民国36年(1947年)5月,工程告竣。
鸳鸯池水库建成后,先后进行了六次加固维修,至目前,水库主要由库区、大坝、输水洞、溢洪道、纪念碑亭等5部分组成:
库区 水库流域控制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库区面积14平方千米,回水长度12千米。总库容10048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程1321.8米,正常蓄水8500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程1320米。
大坝 鸳鸯池水库大坝坝型采用砾质土心墙沙砾壳坝,坝基防渗形式采用黏土心墙截水墙,后坝坡分三级而上,有两个马道,宽2米,大坝坝坡从下到上依次为1:2.5、1:2.5、1:2.25。如今大坝高37.8米,坝顶长230米,宽6米,坝顶高程1323.8米,坝面采用砾石沥青铺设,防浪墙高1.2米,高程1325米,它是我国用现代科学技术建造的第一座砂砾石土石坝水库,是中国土筑坝工程建设的里程碑。
输水洞 为钢筋砼有压洞,长128米,洞径2.5米,底宽3米,最大泄洪量50立方米/秒,用2台25吨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控制,后洞口设锥形阀工作门。装备微机处理系统,实行自动观测报警。
溢洪道 鸳鸯池水库溢洪道,有11孔堰上闸门组成,总宽100米,净宽76米,堰顶高程1318米,采用开敞式堰闸形式,透过护栏向下便看到平板平轮钢闸门,闸门宽6米,高3.2米,重2.5吨,启闭设备选用6X50KN双向门机,最大泄洪量为710立方米/秒,消力池消能形式采用雷保克消能齿。汛期泄洪时,波涛汹涌,水声轰鸣,浪花飞溅,飞瀑流云,恰似银河落九天。
纪念碑亭 鸳鸯池水库除险加固纪念碑亭于2001年7月20日竣工。碑亭正面的浮雕,形象反映了鸳鸯池水库初始修建,历次加固和扩建过程,由手拉肩扛人力车到铁锹、牲畜车,最后到挖掘机、汽车等机械化作业的演变过程。鸳鸯池水库历经五次加固扩建,蓄水由原来的1200万方,扩大到现在的1亿万方,灌浇灌面积由原来的7万亩地,扩大到40万亩田。建功碑正面所刻的鸳鸯池水库铭,全面反映了建库的由来、意义、过程、规模和人文历史等。
此外,水库还建有装机容量2690千瓦,年发电量1100万千瓦时的水电站以及鸳鸯山庄、沙生植物园、儿童游乐园、金塔县青少年植绿护绿纪念营地、鸳鸯广场、青山村庄和青山寺等休闲娱乐及礼佛朝拜设施。根据鸳鸯池风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将景点景区工程分为东山宗教文化区、西苑休闲避暑区、南海水上游乐区、北海沙浴疗养区、中心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区。鸳鸯池水库已成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鸳鸯池水库始建以来,党政群同心协力,热心人解囊相助,中共金塔县委、县政府换届不变规划,易人不变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画到底,各政界要员始终关心着鸳鸯池水库的发展。
1949年10月16日,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的彭德怀专程前来视察鸳鸯池水库,体察民众疾苦。他当时的谈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金塔人民,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篇章。
2001年8月31日清晨11时许,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带领专家团一行40人来鸳鸯池水库视察并题词。
2001年4月15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来鸳鸯池水库视察。
2002年6月29日,河海大学水力发电学院、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安全监测中心总工程师原玉琴、顾淦臣教授夫妇来鸳鸯池水库视察,顾教授看到当年亲自修建的鸳鸯池水库,挥笔写下了“鸳鸯池水库工程是中国第一座用现代技术建成的水库,是中国土筑坝工程建设的里程碑,优良的管理工作,使工程发挥巨大效益,希望更上一层楼,造福人民”。
鸳鸯池水库碑铭
金塔县鸳鸯池水库自建库至今,共树二碑。
一、中华民国36年(1947年)五月,鸳鸯池水库竣工后,当时的县府立碑纪念。碑为铜质,碑名为“甘肃肃丰渠鸳鸯池蓄水库铭”,由甘肃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合肥籍人士郭寄峤撰文,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天水籍人士冯国瑞书丹。碑文如下:
甘肃肃丰渠鸳鸯池蓄水库铭
甘肃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合肥郭寄峤撰文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天水冯国瑞书丹
酒泉金塔二县,北屏嘉峪关,南峙祁连山,故汉酒泉郡地,衍为平源,垦畴弥望,以雨泽稀少,频源灾旱,顾山雪融注,佩带成溪,其著称者曰:讨赖、清水、临水,三河滋泽二县境,皆祁连雪水,鸳鸯池旧地名也。惜未尽沟洫之力,溢多用寡,争灌聚讼,由来久矣。民国二十七年,甘肃省政府始勘测地形,拟於洪水口及鸳鸯池间,筑蓄水库,泯患兴利,复勘决行。三十年八月委托甘肃水利林牧公司董其役,至三十二年六月兴工,迄三十六年五月告成,历时四载,国内土坝工程之巨,尚无出其右者,其可记者有五端:一曰土坝,长凡二一六公尺,顶宽五公尺,底宽一八九·三〇公尺,高三〇·二六公尺,挖沙三一九三七七·七〇公方,清基三一七六一·二六公方。填土二九六八〇〇公方。圬工三五·九一公方。木板桥一八二·五〇平方公尺。二曰导水墙,分上下焉,上者长八四·〇〇公尺。高九·〇〇公尺。下者长七九·二〇公尺,高四·〇〇公尺。共圬工八七〇五·九八公方。三曰溢洪道,宽凡一〇〇·〇〇公尺,长一八二·五四公尺,挖土三三二九六·五〇公方。挖石五九五五三·八〇公方。滚水坝,高二〇〇公尺,长三八·〇〇公尺,挖土一三五·八八公方,挖石五六五·二七公方,圬工二七二五四公方。四曰给水涵洞,长凡一六四·〇O公尺,明槽长七六·〇O公尺,宽三·〇O公尺,涵洞高二·五〇公尺,顶成方形,共挖土五〇五·八五公方,石四四六八·二二公方,护砌圬工三七五·四四公方。五曰进水闸及管制室,闸门两铁门,宽一·七六公尺,高二·六〇公尺,重三吨,两闸门间,为桨砌料石闸墩。高五·五〇公尺,宽一·〇O公尺,长七·七公尺。料石二八·六六公方,钢筋混凝土八三·二〇公方,室作圆形,圬工三一·六五公方,内装启闭机关一座,亦铸铁制成,两县民工四十三万,共人工计八十六万有余,民工资六亿三千八百万元,共工资计十六亿元。於是两县之田,得灌溉者,凡七万余亩,盖蓄水量为一千二百万立方公尺,命之曰肃丰宜矣,是年七月十五日,落成放水,万众欣欣,寄峤吴成盛典。而建议中枢,及设计经营此伟大工程者,则前甘肃省政府主席武进朱公绍良,及安顺谷公正伦也。始终勤恪斯役,历百艰弗懈者,则工程师原君素欣也。爰范金铸词,以昭万祀。铭曰:
河西天富宜耕农,祁连绵伟亘且雄。
细流奔注雪水融,森漾畦畴悚溃洪。
鸳鸯旧池涵碧空,酒泉金塔清波通。
凿辟水库大乃客,胼胝克章四年功。
漠漠水田望无穷,渠名肈赐以肃丰。
卓哉懋绩记考工,河西永固此泽同。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
(按铭词并序系铜质刊铸,高二尺,宽三尺五寸,四十三行,行三十二字,冯国瑞氏书熹平石经隶书体,亦陇右金石之一新制也。)
选自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九日《大公报》宁人。
二、一九九八年鸳鸯池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后,为了纪念这一福泽千秋惠及桑梓的水利工程竣工,县政府于二〇〇〇年九月立碑纪念,碑文如下:
鸳鸯池水库铭
金酒原一家,佳山为脊,池水汇三河,鸳鸯游栖。西北本干旱,金塔素缺水,冬天水白流,夏季贵如油,上游截,下游争,纠纷时起,械斗不断,因水起祸端,兄弟成路人,为化干戈为玉帛,先贤宵衣而旰食。一七二六年开通峡谷,一九四七年建成水库,储水千皕万方,首开蓄灌先河。毛凤仪有凿山引水之绩,赵积寿有跪表请命之功,原素欣有躬亲督建之能。王子庄居民未忘。新中国伊始举国欢庆歌盛世,彭德怀西进取道莅临察民情。金塔人民铭记。
物换星移,光阴荏苒。一代代人为它流血汗,一双双手熬磨出老茧。全县干群同心戮力,社会各界解囊相助。始建半个世纪,历经五次加固,蓄水量十倍于初建,总库容达一点一亿;发电站扩建运营,年供电千皕万度,为使水能再利用,保障电站畅运行,下游先后兴建解放村、板滩两库调节之。千禧告竣,工程永固。
山涧如镜,泛起轻舟出峡谷;溪流涓涓,淌过龙口润沃土。溢流堰飞瀑流云,恰似银河落九天;发电站机声震耳,喜把光明送万户。皑皑雪峰流玉韵,哺育王子庄灵秀;清清碧潭聚琼液,滋润二万顷良田。金塔受祁连雪之惠,库区有天然俏之形。
谷中郁郁葱葱,桃李挂满枝头;水中波光粼粼,银鱼剔透玲珑。人皆云:水是生命之源泉,电乃科学之根基,库系群英之造物,景为人文之荟萃。今日之鸳鸯池已是集蓄水、灌溉、防洪、发电、旅游于一体的大型枢纽工程,它倾注了诸多水利专家、仁人志士、政界要员,热血民众、县外赤子的智慧和心血。“金饭碗”系金塔人民对鸳鸯池水库群之雅称,“生命库”乃社会各界对“母子湖”的厚爱。正是:宝库驻绿波千家受益,青流转电能万户沾恩。池谷开凿数百年,金塔年年出英贤,拙笔难书丰功业,敬留来者续新篇。
金塔县人民政府
2000年9月
鸳鸯池水库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一、鸳鸯池水库,是抗战时期民国中央政府与甘肃省政府为了解决河西走廊重镇酒泉与金塔两县持续十余年的大规模水利纠纷(简称“酒金水案”)而专门修建的大型现代化水利工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兴建现代化大型工程来解决社会矛盾的宝贵尝试。
二、“酒金水案”持续时间之长、冲突之惨烈、解决过程之复杂曲折,为西北仅见、全国少有,其间颇多传奇故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先后有三位出身海外名校的留学生县长黄文中(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周志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赵宗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到金塔任职,在他们的授意与支持下,本地士绅赵积寿带领金塔人民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声索水权之路。其中,黄文中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位带有“隐士”色彩的特殊人物,今日杭州“西湖十景”的著名楹联多出自他手;黄文中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他曾翻译《日本民权发达史》一书,而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出自给这本书的题词。
三、鸳鸯池水库大坝是由中国人运用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原理,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大型土石重力坝,在水利工程学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是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高等院校水利教科书中的经典工程案例;鸳鸯池水库大坝在高度、长度、工程、库容等方面,创造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水利工程的诸多第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水坝基础上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加高、改建,为全国水利工程罕见,充分证明了原水库工程高水平的工程质量。
四、鸳鸯池水库建设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主要依靠银行进行融资,在中国开创了以现代金融手段支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先河,宋子文等重要金融人物都曾不同程度参与了这个项目。
五、鸳鸯池水库工程从争取立项、勘测施工到后期维护,汇集了当时全国一流的水利、农业专家(清一色“海归”)直接参与,如中央大学水利系主任原素欣、水利部河西总队队长黄万里、中国银行高级顾问张心一等,可谓群星璀璨;亦获取了政界的特别关注。水库修建期间,蒋介石曾亲自派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乘专机为总工程师原素欣赠予裘皮大衣,以示褒奖;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将军离任前视察的最后一站是鸳鸯池水库,彭德怀元帅在酒泉解放后视察的第一站亦是鸳鸯池水库。
六、鸳鸯池水库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一流水利工程人员。原素欣、黄万里等领军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奋战在一线,参与了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的论证设计。当时水库工地上的小字辈技术人员顾淦臣、雒鸣岳、江浩、刘月生等,分别在水利部、各大高校与各省水利厅担任主要技术、教学职务与领导职务,其中顾淦臣和刘月生二老尚健在,已近百岁高龄。
七、鸳鸯池水库自1942年开始勘测,1947年正式完工,主体工程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完成的。广大技术人员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地方官员、士绅带领人民群众通力配合、排除干扰,依靠人力与铲、锹、牛车等最原始的工具,将当时条件下最先进的工程设计变成现实。
八、鸳鸯池水库至今仍是讨赖河流域最大水库,是金塔全县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保障,是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鸳鸯池水库建成的同时,讨赖河流域形成了新的流域水权机制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当今中国水权体系中的“活化石”,在当今水利体制、水利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九、由清华大学水利系王忠静教授、历史系张国刚教授牵头,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水利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张景平主持,地方档案、水务、文化单位共同参与的“讨赖河流域水利史文献抢救性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对鸳鸯池水库相关历史进行了四年的深入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搜集史料,编撰完成了总计100万字的《河西水利史文献类编·讨赖河卷》(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大量生动、鲜活的历史细节与完整的历史故事经过艰苦挖掘第一次系统呈现,且有一定的图片作为支撑,并涉及蒋介石、宋子文、张治中等诸多民国要人,适合作为纪录片拍摄素材。
十、在大多数国人眼中,近代甘肃始终给人以贫穷落后、边远闭塞的印象。然而,回顾鸳鸯池水库的修建历程,则可以发现甘肃近代史中亦有在全国开风气之先、具有领先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以影视手段全面展现水库建设者的智慧、辛劳与历史责任感,不仅是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也是以历史上的鲜活事例宣传“甘肃精神”的一次有益尝试。
(本文摘自《金塔文化遗产研究文集》,作者系河西学院文学院教授吴 浩军)
鸳鸯池水库赞
这山口镶嵌的
是王母仙扇上的玉坠
龙王三太子的剑锋
引来雪山之魂
碧波荡漾涓流不息
柳花和驼娃的相思
化作鸳鸯
从此永恒
毛凤仪劈峡的镐声
久久回荡
赵积寿跪泣的身影
历历在目
金塔人民屡次建设的足迹
刻印于此
“金饭碗”里
盛满了丰收和希翼
鸳鸯湖啊
犹如一位慈母
背靠祁连雪山
眺望金塔大地
用自己甘甜的乳汁
守护着这颗“瀚海明珠”
生命的延续
鸳鸯池的传说
坠玉沉池
相传,公元初时,西天瑶池王母前往瀛洲欲与东王公百年相会。脚踏五彩祥云,徐徐向东行进。时值炎炎夏日,行至祁连北麓,倍觉气候干燥,灼热难禁,遂从腰间摘下天鹅羽扇驱暑。忽然一声巨响,如山崩之声震九霄;似地裂之响彻云端。说时迟,那时快,一团尘雾起自足下。王母大惊道:“是何方妖孽滋事人间?”跟班仙吏急匆匆按落云头,察看究竟,不多时回禀娘娘道:“不曾发现妖孽,乃是娘娘如意鸳鸯坠掉落凡尘,撞击山岗所致。”
王母思之再三,即派仙吏同绿衣仙女下界询问“可曾伤及无辜?便察人间衣食丰歉,瀛洲回禀”。二仙领旨,变做一对老夫妇来到玉落之处,但见砾石焦山,荒无人烟,再向北行,萧瑟秋风中有百十户人家,残垣断壁,树木稀疏,看情形庄稼收竣,五谷归仓,女人们围聚南墙湾锥帮纳底,男人们在拾掇柴火准备过冬。见二老过来,仙风道骨,疑是远方客人走亲串戚,都放下手中活计,热情招呼。二仙见众人亲热,便问及适才可听到甚么声响?答曰:“不曾。”道是今年盛夏离此不远处曾发生怪事一桩,一声巨响,似天崩地裂,睨!那边的瓦砾就是。不久前有人放牧到那里,看到山石陷下去偌大一个深池,甚是壮观,可惜池中没水”。二仙心道: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真是不虚。二仙又问:“近年日子过得可好?”众人答:“这里土地肥沃,只是缺水,仅有泉一眼,养育着全村老少和牛羊,水贵如油,生活清苦。只要有水,此间定是粮丰草茂,牛羊成群的富庶之地。”
却说二仙听得清楚,探得明白,到得瀛洲向王母如此这般一说,王母即招龙王商议之。龙王素知三太子嘲风最善历险,才智超群,派其前往。
嘲风不日来至祁连山下,拈仙弓,搭火箭,向着雪山之峰射去,不一会,一股清流顺山坡而下,折向东逝,好个三太子,见水流东向,情急之下,抽出丈八宝剑,憋足拔山之气,顺着大池方向划开一道地沟,引水入池。从此,池漫水溢,涓涓不息,浇田耕牧,得以永年。因王母鸳鸯玉坠成池,故称其为鸳鸯池。嘲风回报,王母寻思,既为鸳鸯池,当有鸳鸯而不妄,于是王母摘下玉坠,吹一口仙气,顿时间,两只小鸟飞身入池,一对鸳鸯游弋水面。这正是:鸳鸯本是玉雕禽,王母点化通灵性。为保池水不枯竭,生生世世结同心。
双龙赐福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不知又过了几多岁月,西王母身居瑶池,闲来无事。一日心血来潮,欲去南天门看看人间景象,随唤七彩仙女跟随。到了南天门,坐在望凡亭,低仙首张神目把个大千世界看了个清清楚楚。“这世界变化真快,多日不见,人间已是公路阡陌,铁道穿山,高楼林立,船泊四海,一派升平景象。”鸟瞰一番,不觉有点乏热,挥扇趋暑,忽见那鸳鸯扇玉坠又回到了身边,“不是已点化到了凡间?”那绿衣仙女急忙禀道:“确有其事,当年玉坠落地沉池,东海龙王三太子开山引水入池,点化玉鸳鸯落户池中,后因那里水源充足,人多集聚,广垦耕地,池水告急,人们为争水而械斗,池中年秋见底,那鸳鸯无法生存,且现今人世亦大不如从前为善,常毙飞禽饱口福,是故玉鸳鸯归位。”
王母仔细浏览了这块地方道:“这里倒也比先前繁华了许多,至于人们争水之事就烦请龙王酌情救助。”
绿衣仙女离开南天门,驾祥云到了东海,按落云头,拨开碧水,来到水晶宫,恰遇龙宫聚会,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哥四个携众龙子正把盏言欢,绿衣仙女把王母之意如此这般地一说,便返回了天庭。
四海龙王听了仙女所授口谕,西、南、北三龙王说道:“既是找东海,还请大哥辛苦,我等就此别过。”敖广一看也罢,即唤三龙子嘲风过来说:“这事原与你脱不了干系,还是你去解决。”嘲风这次欲作长远计,西海龙王敖闰三太子玉龙,也就是当年随唐僧西天取经的小白龙,而今的八部天龙说:“我和嘲风去天庭求计于斗战胜佛(就是当年的美猴王)定有妙计。”
嘲风和八部天龙东西两海三太子拜别大圣,在长江入海口吸了满腹淡水,飞临祁连山麓上空,但觉空气干燥之极,大概有些时日未曾受过雨露,二龙便把腹中之水一路喷将下来,顿时大雨倾盆。其时正是甲申年七月初八日,该地降了一场多年罕见的暴雨。
话说二龙子吞云吐雾又降了雨,在夹山山坳戏耍了一番,时近子丑,便来到青山寺龙王庙,依计施出托梦之术把求雨保水之法托知当地父母官,用分身之术借艺人之手把自己的形体留在池畔,并嵌“双龙赐福”吐露甘霖。以期净手者文工,饮用者神清,有求必应,不弃不离。待祭降雨,造福万民。
柳花和驼娃的爱情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湖边村里,有个名叫柳花的姑娘,父母早年双亡,与兄嫂一起生活。她一年四季伴随着羊群,放牧长大。柳花的村上有个名叫驼娃的小伙,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驼娃从七八岁就开始给刘财东放牛。每天清晨柳花和驼娃迎着初升的太阳,赶着牛羊到鸳鸯湖边放牧,傍晚又赶着牛羊回家,在湖边草滩上留下了他们嬉戏追逐的足印,湖水与浪花交织着他们欢快的笑声和笛声。随着时间的推移,驼娃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柳花变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他们互生恋慕之情,便私定终身。贪色的刘财东,虽有三妻四妾,却又看上了柳花姑娘,欲将柳花姑娘纳为小妾,多次派人到柳花兄长家求婚。爱财如命的兄嫂看到白银重礼,满口答应了这桩婚事。柳花得知,决不答应,誓死与驼娃在一起,非驼娃不嫁。狠毒的刘财东,为了叫柳花死了这条心,在一个风沙漫天、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派打手将驼娃暗害,扔进湖里。柳花闻知驼娃被害,痛心难忍,恸哭了三天三夜,昏迷不醒。这时刘财东迎亲花轿已到,狠心贪财的兄嫂强迫给柳花穿上新衣,将她绑上花轿。刘财东骑高头大马,仆人抬轿,吹吹打打,向刘家走去。沿途路过湖边,忽然一阵狂风吹来,霎时天昏地暗,坐骑受惊,腾空把刘财东掀进湖水。一声霹雳,翻腾的水浪从中分开,驼娃从水里含笑走出,上前携着柳花的手,踩着浪花,向水晶宫走去。从此,每当晨曦初露的时候,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总有一对鸳鸯嬉水畅游,形影不离,人们认为是两青年魂精所化。人们便把此湖称为“鸳鸯湖”。后来湖水下泄,渐缩为池,一对鸳鸯比翼双飞,后人遂称之为“鸳鸯池”,神话故事也就流传至今。
知识出处
《金塔胜迹》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山水湖泊、古遗古迹进行解读,既有对胜迹的概况介绍,又有对胜迹的考古考证文章,更有传说故事,还有编者对胜迹的感慨之情。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