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金塔县博物馆文博事业发展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07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金塔县博物馆文博事业发展纪事
分类号: K872.42
页数: 7
页码: 245-251
摘要: 本文收录了金塔县博物馆文博事业发展纪事。
关键词: 金塔县 博物馆 发展纪事

内容

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我县肩水金关等居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获汉简4350余枚,其中东大湾城发掘汉简1500枚,地湾城发掘汉简2000余枚,肩水金关发掘汉简850枚。
  1973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在居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我县境内共获汉简一万余枚,其中在肩水金关遗址发掘汉简11577枚,金关东第四燧发掘汉简3000枚,大湾城发掘汉简2800枚。
  1978年,地区文物普查队在我县境内进行了第一次文物普查,共登记文物点26处。
  1981年9月,我县大湾城故址、地湾城故址,肩水金关故址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省居延考古队在地湾城进行考古发掘共获汉简2000枚。
  1986年6月,省文化厅拨款20000元,县自筹资金10000元,由县文化馆对塔院寺金塔进行维修加固。在维修期间,省文物工程队赵忠祥工程师亲临检查指导工作,断定古塔为明代建筑。建议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4月15日,为完成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县成立田野文物普查小分队,队长潘进德,副队长曹延茂,成员由文化馆4人和11个乡镇的文化专干组成。
  1987年4月15日—10月15日,进行了我县第二次文物普查。文物普查小分队历时6个月,普查了全县12个乡镇96个村和生地湾农场,总面积达12000多平方公里。共普查登记文物点168处,收集文物328件。地区拨文物普查经费3350元,县财政拨款500元。
  1987年5月,县政府拨搬迁费2000元,由县文化馆负责将县中学院内的东岳庙搬迁到塔院寺“金塔”东侧,并改名为“文昌阁”。
  1987年5月6日(阴历四月初八),利用庙会,县文化馆在文昌阁举办文物展览,宣传《文物保护法》,普及文物知识。
  1987年6月18日,金塔县人民政府颁布了《金塔县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共8章23条。
  1987年10月1日,在新落成的县文化馆大楼举办文物成果展览,参观者达1600余人次。
  1988年1月,金塔县境内的居延遗址地湾城、大湾城、肩水金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9月3日,地区拨文物普查经费1400元,由县文物普查小分队补查东沙窝文物点。共发现文物点85处。
  1989年10月,东沙窝汉墓群13座墓葬被盗。案件侦破后追回被盗文物37件,经鉴定,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35件。关押11人,判刑3人。
  1989年12月21日,金塔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
  1990年1月12日,省文化厅副厅长马文治一行三人来我县调查东沙窝汉墓被盗挖事件。
  1990年5月4日,金塔县文物普查小分队被省文化厅授予“甘肃省文物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刘玉林同志被评为文物普查先进工作者。
  1990年6月8日,各乡镇成立文物保护小组10个,聘请业余文物保护员25人。
  1990年7月15日,文物普查小分队在大庄子乡至玉门汉长城遗址沿线进行普查,新发现长城烽燧7处。
  1990年7月20日,酒泉行署授予金塔县文物普查小分队为全区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称号,潘进德、曹延茂、赵立云、王希才、王天虎、蓝玉寿六同志被评为酒泉地区文物普查先进工作者。
  1990年8月8日,金塔县人民政府发布金政发[1990]第126号文件,成立“金塔县博物馆”,为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隶属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
  1990年10月27日,金塔县人民政府发布金政发[1990]第156号文件,决定成立“金塔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有15人组成,副县长李春江同志任主任。
  1991年6月,酒泉地区拨款13000元,省文化厅拨款10000元,修建文物库房120㎡。
  1992年1月,省博物馆初十宾馆长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
  1992年4月4日—5日,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薛英群同志来我县考察黑河东岸汉长城烽燧遗址。
  1993年3月,我县境内的缸缸洼遗址、火石梁遗址和西三角城遗址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由省文物局投资100万元,县文化体育局组织实施,完成了大湾城防洪工程。
  2002年6月8日,博物馆正式分设成立,挂牌运行。由马世举同志兼任博物馆副馆长。2002年6月18日,省文物局专家董彦文、赵文祥、张东辉来我馆鉴定文物。鉴定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38件。
  2003年4月22日,省文物局投资3.8万元,在我馆文物库房安装了安全报警设备。
  2003年4月25日,县文化体育局局长罗翠英,陪同县委副书记李瑞,县政府副县长杨彦君,对我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情况进行大检查。
  2003年6月26日,肃州区博物馆全体人员来我馆参观指导工作。
  2003年7月,我县境内的塔院寺“金塔”和大坡梁——天泉寺墓群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8月21日,在文化体育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县第一次文物工作会议。
  2003年10月17日—18日,西北师大敦煌考古研究所李并成教授一行,来我县考察县境内的长城分布情况。
  2003年11月2—3日,东坝镇新地村3组发现塌陷古墓葬一座,经博物馆组织人员清理后,清理出带字汉砖1块,残灰陶罐1件。
  2004年4月,县政府副县长杨彦君,文化体育局局长罗翠英带领有关人员对全县部分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
  2004年5月18日,博物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文物保护知识。
  2004年7月20日,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正兴一行5人来我县考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肩水金关。2004年10月8日,博物馆召开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会议,通过自愿报名,业务考试,现场答辩等形式,完成了博物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
  2005年5月17日—19日,博物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制作宣传牌4块,印发宣传单1000份,租用宣传车1辆,走乡串户,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通过宣传,提高了全县人民文物保护意识。
  2005年7月,县上调整博物馆领导班子,梁世林兼任博物馆馆长,陶玉乐任博物馆副馆长。
  2005年10月12日省文物局局长苏国庆一行4人,来我县检查文物工作。
  2005年11月28日—12月1日,县文化体育局委托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对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遗址进行保护工程勘查设计。
  2005年12月8日,省文物局调拨电脑一台,专门用于数据录入工作。
  2006年3月,利用1个月时间对文物库房藏品进行了彻底清点,并进行了按序摆放。
  2006年10月,省文物局调拔“文物安全督查”车一辆,车型为猎豹。
  2006年6月,完成国保单位建档工作。
  2006年11月,完成长城及其沿线城障烽燧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
  2006年12月,完成馆藏三级以上文物数据采集录入工作。
  2007年4月,完成前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
  2007年4月7日,酒泉市文物局李文军一行4人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及羊井子湾乡文化站,对西三角城故址进行考察并试掘。采集到双耳罐1个,彩陶盖1个及部分彩陶残片。
  2007年4月14日,省文物局安全处贺养洲处长及酒泉市文物局杨国文局长一行5人,在县文化体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县境内的西三角城、西古城等部分文物点的安全工作进行了督查。
  2007年4月18日,酒泉市柴绍豪副市长、市文物局杨国文局长一行,在县政府副县长闫长顺的陪同下对我县文物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2007年6月—7月,省长城普查队,对我县境内的明长城进行了普查。
  2007年9月26日—10月7日,在县城航天广场举办了“庆十一迎十七大”精品文物图片展。
  2007年12月,居延遗址(金塔部分)抢险加固工程国家文物局正式立项,工程预算497万元。
  2008年3月28日,县上召开全县文化体育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会议。
  2008年4月7日,举办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暨业余文保员培训班。会上为聘请的70名业余文保员颁发了聘书。
  2008年4月9日,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2008年7月,省考古所副所长王辉一行10人对我县境内的缸缸洼、火石梁等5处青铜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察。
  2008年7月31日,省文物局郑兰生处长一行6人来我县检查指导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2008年8月1日,根据群众举报,县博物馆与公安部门联合,在金塔镇五星村8组附近的臭芦草窝墓群抓获盗窃古墓葬犯罪嫌疑人6名。
  2008年8月—10月,由敦煌研究院施工,完成了肩水金关和地湾城抢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100万元。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