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其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055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其它
分类号: K872.42
页数: 3
页码: 193-1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博物馆琥珀卧虎(一级)、毛刷(一级)、琥珀雕对鸟佩饰(一级)、弋(二级)、骨珠(二级)、墓砖(三级)、金花(三级)、瓷扁壶(三级)、木神龛(三级)和绿琉璃塔顶(二级)的情况。
关键词: 金塔县 文物 藏品

内容

在我县博物馆馆藏的其它类藏品中,也有部分珍品。现就较具代表性,研究和观赏价值较高的做一简要介绍。
  琥珀卧虎(一级):1988年出土于我县东沙窝臭芦草窝墓群,为汉代人体佩饰品。长4厘米,宽3.4厘米,高3.2厘米,腹围10厘米。是利用一块棕红色琥珀雕刻而成。它利用琥珀的天然造型,只寥寥几刀就雕刻出一尊憨态可掬、生动活泼的小虎现象。刀法古朴、简了、自然。该藏品不论在雕刻工艺上,还是在造型构思上都十分出色,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已具有高超的艺术创造水平和高层次的审美观念。虎身有直径3毫米的4孔相通,为系绳而用。可见此物为当时富贵人家所用的高档装饰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汉代当地经济文化发达的景象。
  毛刷(一级):出土于我县黑河沿岸的居延遗址,为汉代制品。该品以羊毛为锋,木片为柄,间以麻绳捆扎。刷通长18厘米,其中刷毛长5.2厘米,柄长12.8厘米,宽1.6厘米,类似现今毛刷。现笔锋上还遗存有部分朱红色颜料痕迹,据此,可以推断,它是用来给器物涂抹颜料的一种工具。做工虽然粗糙简单,但据专家考证,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如此之早的毛刷尚属首次,在众多史书资料中还没有在如此之早就给器物表面涂抹颜料工具的记载。这把毛刷的发现,无疑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也充分说明这一地区当时经济已相当发达。
  琥珀雕对鸟佩饰(一级):1984年县文物普查队在臭芦草窝东汉墓群残露的古墓中采集。为汉代人体佩饰品。此饰物用一块天然琥珀的造型雕刻而成,呈棕红色。形状为椭圆形。只用寥寥几刀就雕刻出一对鸟儿,好似鸟妈妈正在给小鸟喂食,造型逼真,形态可爱。中间有一小孔,用于系绳,表面有清晰可见的纹饰。此饰物反映了汉代雕刻技艺的高超。
  弋(二级):出土于大湾城遗址。汉代木质,长17.5厘米,匕首形,中间有一小孔,表面有黑线,用抽象手法描绘近似人脸的图案。该藏品的制作和绘画技法虽略现简单,但历经两千余年保存如此完好,实属罕见。
  骨珠(二级):新石器时期的人体佩饰品。是用兽骨经研磨加工成直径为0.6厘米的圆形白色颗粒状,中间有一小圆孔,用于穿绳,多个组成一串。此藏品在当时的用途,与现今人们配戴的项链、手镯等有相似之处。如此精细、小巧玲珑的饰品充分说明了先民磨制加工技术的高超,也表明了当时的先民已有了较高的审美观念。
  墓砖(三级):东坝镇境内的龚家岗汉墓群采集,汉墓建筑材料,呈长方形,从左至右刻写“金童玉马”四字。
  金花(三级):1987年县文物普查队在东沙窝臭芦草窝汉墓群采集。人体佩饰,金质,呈花瓣状,由四片花瓣组成,正中有小孔。
  瓷扁壶(三级):2002年群众捐赠。瓷质,为清代的生活用品。
  木神龛(三级):1987年县文物普查队在东坝镇征集。为清代艺术品,木质,彩绘,长方形木牌,底座八瓣形,牌的四周有棱出的木纹花卉雕刻,中部有雕刻彩绘的图像。该藏品整体造型构思精巧,雕刻工艺细致入微,是一件难得的木雕艺术精品。
  绿琉璃塔顶(二级):1987年在塔院寺内采集。质地为琉璃,绿色,呈圆锥状,高65厘米,底径46厘米,分为上下两部分,顶部呈心状,下部鼓腹形似坛子。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