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铜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04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铜器
分类号: K876.41
页数: 4
页码: 175-1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博物馆铜器收藏情况和代表性藏品具鞍铜立马(一级)、铜鼎(三级)、扣花(三级)、铜盘(三级)、战国铜矛(三级)、铜壶(三级)、双环铜壶、铜釜、铜羽人灯、铜刀、铜耳杯、铜簇、铜钟、铜火锅和铜钱币等情况。
关键词: 金塔县 文物 铜器

内容

我县的馆藏文物中,有铜器(包括铜钱币)527件,占总数的41.7%,其中铜钱币450枚(有汉代的五铢钱币、唐代的开元通宝和大量的明清钱币),铜簪子15件,铜箭头3枚,铜矛2枚,铜印章3枚,铜马1件,铜鼎1件,其他73件。
  具鞍铜立马(一级):在铜器藏品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是1992年东沙窝臭芦草窝汉墓群出土的东汉具鞍铜立马。该藏品为青铜烧铸,呈站立状,高35厘米,长34厘米,马背有一铜鞍,马尾翘起,马鞍和马尾可御下与马分离,马鞍两边各有四小孔。马昂首站立,两耳前立,两眼凸圆直视前方,炯然有神,呈现出静态的力感,给人一种养精蓄锐之后急待出征的迫切感。它肥大的前胛和粗壮有力的四肢与传说中的大宛汗血宝马极相似。整匹马形体雄健,轮廓分明,意气轩昂,造型逼真,形象生动。铸造精细入微,体现了汉代铸铜业高超的工艺水平。因其历史悠久,形象逼真,出土很少,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鉴定为为国家一级文物。
  铜鼎(三级):1987年县文物普查队在东沙窝臭芦草窝墓群采集。随葬品。铜质,敞口高领,束颈圆腹,腹上部有对称双耳,圆底,底部有三足支撑。口径18厘米,高10.5厘米。
  扣花(三级):1987年县文物普查队在青沙黑墓群采集。魏晋时期的人体佩饰,质地为铜质,呈花瓣状,由两对对称的桃形花瓣组成,纵、横均为10厘米。花瓣形态逼真,反映了汉代高超的加工技术。
  铜盘(三级):1987年县文物普查队在东沙窝臭芦草窝汉墓群采集。为汉代的随葬品,铜质,敞口,平底,口径14厘米,高2厘米。
  战国铜矛(三级):2003年我县公安局追缴,出土于我县东沙窝古墓群,为战国兵器。
  铜壶(三级):1987年县文物普查队在东沙窝臭芦草窝汉墓群采集,随葬品。质地为铜质,平口,短颈,平肩,肩部有对称双耳,壶身为扁平状,平底。纵1.8厘米,横13.5厘米,高4.8厘米。
  双环铜壶:征集,汉代。青铜烧铸,侈口高领,圆腹凹底,腹中上部有对称双环形耳。口径11厘米,腹径17.5厘米,底径11.5厘米,高26.5厘米。整个壶身造型美观,结构合理,线条流畅,是一件难得的青铜工艺精品。
  铜釜:出土于我县臭芦草窝汉墓群,铜质。整个釜呈圆球型,腹径17.5厘米,高12厘米。中间有一周突起,将釜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正中开有一圆形洞口。靠近洞口处有一残破的小洞。
  铜羽人灯:出土于我县臭芦草窝墓群,铜质。通高31.5厘米,底座为圆形,中有镂空花纹,已残破;中间有一站立的人形,双手上举一圆形铜盘。整个羽人灯造型独特,人物形态逼真,脸部五官分明,衣服纹饰清晰。反映了汉代铸造技术的精湛和高超。
  铜刀:出土于我县臭芦草窝汉墓群,铜质,兵器。通长63.5厘米,刀把为半圆形,刀身为长条形,已残断为三段。
  铜耳杯:出土于我县臭芦草窝汉墓群,铜质,随葬品。杯为椭圆形,长9.5厘米,高2.5厘米,曰沿两侧有耳,敞口,向下渐收,平底。
  铜簇:民间征集,汉代兵器,呈箭簇状,长3.5-4.5厘米。
  铜钟:出土于我县农行大楼地基。清代。通高36厘米,口径32厘米。
  铜火锅:出土于我县农行大楼地基。清代。通高13.2厘米,底径16.3厘米。
  铜钱币:我县博物馆内收藏有汉、唐、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各类铜钱币400余枚。其中汉代五铢钱币300余枚,外圆内方,直径约2.5厘米左右,汉代大泉十五、货泉7枚;唐代开元通宝14枚;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朝各类钱币20余枚。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