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碑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033
颗粒名称: 一、碑铭
分类号: K877.4
页数: 18
页码: 120-1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石刻中碑铭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塔院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调解水利争端碑、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铭和居延遗址(金塔部分)抢险加固工程碑铭。
关键词: 金塔县 文物 石刻

内容

塔院寺金塔碑铭重修塔院寺序粤稽梵宫之建,其来尚有创者,不有创者无以作其始,不有继者无以述其后。然作述相承渊源继绪是前人创建有以待继起之作。后人补缺足以全重修之功。由是寺殿籍以永固而庙貌赖以维新。则重修之绩与创始之勋并垂千秋矣!如我金塔寺之有塔,不知仿于何代,然塔以筋砌始名曰筋塔。迨明万历二十三年设堡,其地立官分土,因名其堡曰“金塔寺堡”是堡因塔而名也。至清康熙四十二年,每至夜半塔地击唤鸣磐朗诵经声人或闻之。有昭毅将军孙讳一贵,比丘僧性贵会士耆成彩、黄纤、张有宝、梁弧等议曰:塔地之异征由佛祖之感应,盖於斯地而创建大雄宝刹为一方之呵护。为作善之征兆。佥曰“美举也”。因募化十方鸠工庀材装修宝塔高大其址。建立正殿三间前承抱厦,两庑十间,中殿三间,前殿三间次第兴筑。工程虽云告竣而房皆土覆,终非坚久之图。延今凡三十载,僧弟子可法住持于寺,每思先师创之于前,欲延悠久劝善无穷。然乌鼠穿啄风雨摧残任其颓蔽无以终创者之志。因与善士陶光洛等竭力惮虑苦募资财觅工练土将前后殿宇暨舞殿覆瓦,更建钟鼓楼二座以竟其功,较昔改观庶称永固之禅堂。随寺香火田地一段,东至官边,南至官边,西至官路,北至官路。隶麦一斗八升永做常处香火之资。噫!此等创建自无而有,此等之重修历久而固。是作者建者其功并垂不朽矣!故勒碑。
  雍正十年岁次壬子季秋谷旦吏部侯选训导杨景震熏沐撰。
  化主:性贵、寂慧徒:可法。
  【释文】粤这个地方修建佛教徒诵经的寺院,是一个新的创造。没有第一个创造者,就没有一件事物的开始。没有对这件事物的继承者,就没有以后的发展。开创和继承互相衔接,使一件事物长期不断发展,这是开创和继承前人和后人的互相促动所致。后人在继承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和充实补缺,才能使重修的庙宇更加完美雄伟。由于这个原因,寺院殿堂借以永固,庙貌赖以维新。这是重修者的业绩和创始者的功勋相结合而千古不衰的原因。
  如象我金塔寺内的塔,不知起始于什么朝代创建,但是塔是用筋砌成的,开始时就名叫筋塔。到了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其地建设了城堡,并派了地方官来营理这个地方,堡以寺而名叫做金塔寺堡。到了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每到夜里塔地经常响起打击乐和诵经的声音,有时候人听得很清楚。此地驻军长官昭毅将军孙一贵和老和尚性贵以及老居士成彩、黄纤、张有宝、梁弧等商议说:“塔地出现的奇怪征兆是由佛祖的灵气感应的,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创建大雄宝刹一座,作为对这个地方的保佑者,也成为我们行善的具体表现,和作善的场所。”都说:“这是最美好的创举”。接着就到各地募化捐钱,寻找工匠准备建筑材料装修宝塔使其更加高大雄伟。修建正殿三间,正殿前面修了抱厦廊檐,正殿两面修了十间庙宇,中殿三间,前殿三间,一个接一个地修好了。工程虽然说完工了但是房顶上全部盖的泥土,不是永久之计。至今已经三十年了,僧弟子可法管理寺庙,常思念先师以前修建寺庙是为了长久使用,使行善者无穷无尽的礼佛焚香。但是时间长了,因飞鸟嘴啄,老鼠打洞,再加风刮雨淋,任其自然破旧破烂下去,便无法达到创建者,要长久使用的目的。由于这个原因,僧可法便与善士陶光洛等信佛的老百姓,一心一意谋画,不怕辛苦捐钱捐物,寻找工匠选择好土烧瓦,把前后殿宇配殿盖上了瓦。更建了钟鼓楼二座,用大力超过前人之功。使庙貌比过去大有改变。可称为永远坚固的禅堂。
  随寺的香火田地一段,东至官边,南至官边,西至官路,北至官路,每年租麦一斗八升,永做常处的香火之资。
  哎!这样的创建过去没有,这样的重修会长期坚固,是开创者和重修者的功劳一样可以永垂不朽,因此而刻立了石碑。
  雍正十年(1732年)岁次壬子九月良好吉日吏部候选训导杨景震薰沐撰化主:性贵寂慧徒:可法重修金塔寺塔院寺闻之道非佛不传,法非佛不玄。盖佛之说所以包含玄微契理,真如合万法而归于一者也。佛岂可易言哉,况生迦维远离华夏,不过徒从景慕之思耳,谁能得登堂入室乎?不知佛虽在西域教法流于东土以来,中国之人由是路出入,是不啻亲炙其光辉而游于大觉之门也。于是天子王公至于庶人缺心佛道者竞竞奉法,从此因心生佛因佛设寺。建塔寺者庄严佛法弘道之始基也。吾酒泉郡北有金塔寺焉,不知始于何年创之何帝,迨后倾颓全无,然其基尚存焉。后有孙公一贵,于康熙四十二年躬鹰简命巡守是地,每夜辄闻斯地有鼓钟管龠之音。感化于心,顿然醒悟同山右僧性贵咸登法舟。遂一念之诚,募化十方修寺建塔造立金象。想是举也,固为二公,素为厚善君子奉教之人。考其本然总由我佛智慧广大普度迷津,而使我辈踊跃鼓舞喜归于正觉大法之途也。但其工力浩大未能一举而成。至今年日又久总不能大其观瞻。兹有僧弟子可法者欲光大其寺貌以绪先师之迹,未能克遂。幸有山右张子玉庆者,纯心善道瞻睹其寺欢然发心,将契僧遂破资囊,施苦力所蓄六十金,但独力难成,于是合本地之绅衿、士庶、贵官、长老处心募化勉勉不已。将前后殿宇焕然一新,使其寺宇壮大其观,登斯地者无不啧啧称曰:诚可谓此地之风景金城之保障也。不惟群黎百姓得觐佛法,而且巩固皇家奠安社稷,无不赖佛力之洪麻。今工已告竣但恐泯没无传有负僧徒勤畅之诚,与贵官长老竞竞奉法建寺竞力,遂勒石以铭,以志其不朽云尔。
  吏部侯铨训导杨景震顿首拜撰金塔寺游击仍拖沙喇嘛番功德主孙一贵金塔寺等处地方署都督柬串管游击赵伦直隶广平营署游击管守备事潘云龙署陕西直隶肃州分防水利厅朱邃原任镇夷营中军厅克喜龙金塔寺营中军厅杨富亨金塔寺营中右哨把总朱表雍正十年岁在壬子九月上浣吉旦立主持僧可法【释文】常听说,佛法没有佛象传不开,佛法没有佛象也不灵验。总起来说佛法包括高深莫测教理和永远不变的教义。它可包罗万象合万法而归一。佛教的教理不是很容易就能说清楚的,况且佛祖生在别国离中国太远,我门只能有点景仰爱慕的思想,谁能够见到佛或者自己也成为佛呢?但是佛虽在西域,而教法流传到东方国家以来,中国的人民有这条路进出,不仅亲自受到佛光会照耀,而且畅游于大觉之门,成为懂佛法的高级信徒。于是天子王公甚至于一般老百姓,不懂佛法的人都竞相奉法,皈依教门。人们从此因信佛而心生佛,因心生佛而建设寺院。修建金塔寺的用意就是为了使佛法显得高大严肃,让它成为弘扬佛道的基地。
  我酒泉郡北有一座金塔寺,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创建,什么帝王时修成,到以后倒塌什么房舍也没有了,只有庙基还存在着。再以后有孙公一贵,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受上级委派到这个地方当官,每天夜里就听到这个地方有鼓、钟、管、龠之声音,他的心受到感化一下子醒悟了。他和山右僧性贵想到了一起,共同登上了佛法的大船。为了了却对佛的一片诚心,到处捐款捐物,修寺庙建佛塔,造立佛爷金象。这一举措首功应推二公。其次是后善君子信教的广大人民出了大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我佛智慧广大普渡迷津,使广大人民觉悟了,大家都受到了鼓舞,而乐于勇跃地走上了佛教大法的路途。但是这个工程太浩大不能一次完成。时至今日年久日深总不能扩大它的规模。僧弟子可法,欲想扩大其寺庙的面貌,继续先师创业的足迹前进一步,但是没能够随心。幸亏山右的张先生玉庆真心信佛。他看到塔院寺的情况高兴地发了善心,为老和尚做好事,从钱袋里拿出了用苦力积存下的六十两银子。但是这点钱还是不够用,就和本地有威望的绅士、一般老百姓、有权势的官员、有名望的老人同心劝捐,劝捐的钱陆续不断的送来了。用这些钱将前后庙宇维修,使其焕然一新,并使寺院的庙宇更多更好看了。到这个地方看了的人没有不啧啧称赞的,都说它是这个地方的一大风景,也是金塔城的屏障。不但老百姓凭寺庙能够拜见佛祖金身学得佛法,而且巩固皇家奠安社稷也靠洪大佛力的保护。现在工程已经完结,但是恐怕时间长了,修建之事淹没无传,把僧徒的苦心勤劳和贵官长老的诚心奉佛法,竞力建寺院的精神泯灭,便立碑刻石以便永远铭记,永垂不朽。
  吏部侯铨训导杨景震顿首拜撰金塔寺游击仍拖沙喇叭番功德主孙一贵金塔寺等处地方署都督龠串管游击赵轮直隶广平营署游击管守备事潘云龙署陕西直隶肃州分防水利厅朱邃原任镇夷营中军厅尧克龙(克喜龙)金塔寺营中军厅杨富厚雍正十年岁在壬子九月上浣吉旦立主持僧可法维修古塔序位于县镇五华里处之古塔,乃金塔之奇观,县名之由来,其创建之年虽尚待考查,而记载有康熙四十六年、乾隆四十三年、道光二十五年、民国十二年四次维修之举。迄今时旷日久,经沧桑巨变,风雨摧残,致外表疮痍,且塔体有坍塌之虞。为绍前辈之遥,续延后世之观瞻,故受全县人民之托,遂于一九八六年募工维修,还古塔之原貌,今已工程告竣,奇观重现,特识其事而为之序。
  公元一九八六年岁次丙寅仲秋金塔县人民政府立注:标点符号为本书作者加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雍正八年设立州同官,其旧署原在噶里戈什,乾隆二十七年移住金塔寺堡。借居民房。三十年前任姚公详请建修,请银二千一百两,已准末行。三十九年前任瑚在州库借银七百五十两,作八年流摊,不过略为贴补。五十五年予莅兹任,见衙署窄小。从宅门至头门仅五丈。因详准上宪借得养廉银三百两,於是以银一百余两买添杨、张、李等五家地基,鸩工庀材修盖头门、仪门、大堂、二堂、书房、内宅、衙役房、群房、寅宾馆、土地祠共八十余间。历百七十余日而工竣。共费银一千八百余金。旋奉部驳估变喝里戈什旧署砖瓦木料,饬解银二百一十二两零,估变噶里戈什旧署基饬解银二十两另,二项并解,共费用银二百六十余两。夫噶里戈什自此寸砖片木俱无,旧基尽属沙土,早年为营中所有童叟均知。今日新衙署柱梁皆属大木,椽檐皆构松株、房上脊梁则用兽头筒瓦花砖饰之;壁则饰丹粉、地则漫漫砖镶石、外周垣墉、内启门窗、照壁前峙、辕棚旁列、掘井栽树、安挂匾联,予之力几疲矣,因述之以志其事。
  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无射月立(谭乃熊)【译文】雍正八年(1730年)设立了王子庄州同官,旧的办公地点在噶里戈什。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衙署移住金塔寺堡,借居民房办公。乾隆三十年(1765年)当时的州同官姚墟写报告请求修建衙署,要求拨银二千一百两,上级批准了但未进行修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州同官瑚某在肃州府的州库借银七百五十两。分作八年向老百姓分摊还清。由于钱少只能稍为补贴一下。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我到这个地方担任王子庄州同,见衙署窄小,从住的宿舍到头门才五丈长。因此请求上级同意把我的工资借支了三百两。于是用一百多两购买了杨、张、李等五家的地基,寻找工匠购买建筑材料修养了头门、仪门、大堂、二堂、书房、内宅、衙役房、群房、寅宾馆、土地祠共计八十余间。共计修建了一百七十多天才完工。共计花费银子一千八百余两。同时得到甘肃部堂的批文同意将噶里戈什旧署的砖瓦木料变卖补助得银二百一十二两零,又将噶里戈什旧署的地基变卖,得银二十两零,二项共计得银二百六十余两。这样噶里戈什旧署从此寸砖木俱无,只剩下一片沙土地了。噶里戈什旧署原来为营中所有,住军队,这是老少都知道的事情。现在新修的衙署,柱子大梁都用大木头做,椽子房檐都买松木做,房脊春梁上面用了兽头,筒瓦,花砖进行装饰,墙壁用红粉粉刷,地下一齐铺了砖镶了石块,四周有高大的围墙,房舍有明亮的窗户,照壁在衙门前高高的立着,县衙房舍整齐罗列,挖了井,栽了树,挂上了匾联,我的力气几乎一点也没有了。因此述说一下并刻碑永做纪念。
  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九月立(谭乃熊)鸳鸯池水库碑铭金塔县鸳鸯池水库自建库至今,共树二碑。
  一、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五月,鸳鸯池水库峻工后,当时的县府立碑纪念。碑为铜质,碑名为“甘肃肃丰渠鸳鸯池蓄水库铭”,由甘肃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合肥籍人士郭寄娇撰文,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天水籍人士冯国瑞书丹。碑文如下:甘肃肃丰渠鸳鸯池蓄水库铭甘肃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合肥郭寄峤撰文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天水冯国瑞书丹酒泉金塔二县,北屏嘉峪关,南峙祁连山,故汉酒泉郡地,衍为平原,垦畴弥望,以雨泽稀少,频源灾旱,顾山雪融注,佩带成溪,其著称者曰:讨赖、清水、临水,三河滋泽二县境,皆祁连雪水,鸳鸯池旧地名也。惜未尽沟洫之力,溢多用寡,争灌聚讼,由来久矣。民国二十七年,甘肃省政府始勘测地形,拟於洪水口及鸳鸯池间,筑蓄水库,泯患兴利,复勘决行。三十年八月委托甘肃水利林牧公司董其役,至三十二年六月兴工,迄三十六年五月告成,历时四载,国内土坝工程之巨,尚无出其右者,其可记者有五端:一曰土坝,长凡二一六公尺,顶宽五公尺,底宽一八九•三〇公尺,高三〇·二六公尺,挖沙三一九,三七七•七〇公方,清基三一,七六一·二六公方。填土二九六,八〇〇·〇〇公方。圬工三五•九一公方。木板桥一八二•五〇平方公尺。二曰导水墙,分上下焉,上者长八四•〇〇公尺。高九•〇〇公尺。下者长七九•二〇公尺,高四•〇〇公尺。共土亏工八,七〇五•九八公方。三曰溢洪道,宽凡一〇〇·〇〇公尺,长一八二•五四公尺,挖土三三,二九六•五〇公方。挖石五九,五五三•八〇公方。滚水坝,高二〇〇公尺,长三八·〇〇公尺,挖土一三五•八八公方,挖石五六五•二七公方,圬工二七二•五四公方。四曰给水涵洞,长凡一六四·〇〇公尺,明槽长七六•〇〇公尺,宽三·〇〇公尺,涵洞高二•五〇公尺,顶成方形,共挖土五〇五•八五公方,石四,四六八•二二公方,护砌土亏工三七五•四四公方。五曰进水闸及管制室,闸门两铁门,宽一•七六公尺,高二•六〇公尺,重三吨,两闸门间,为浆砌料石闸墩。高五•五〇公尺,宽一•〇〇公尺,长七•七公尺,室作圆形,圬工三一•六五公方,内装启闭机关一座,亦铸铁制成,两县民工四十三万,共人工计八十六万有余,民工资六亿三千八百万元,共工资计十六亿元。於是两县之田,得灌溉者,凡七万余亩,盖蓄水量为一千二百万立方公尺,命之曰肃丰宜矣,是年七月十五日,落成放水,万从欣欣,寄娇观成盛典。而建议中枢,及设计经营此伟大工程者,则前甘肃省政府主席武进朱公绍良,及安顺谷公正伦也。始终勤恪斯役,历百艰弗懈者,则工程师原君素欣也。爰范金铸词,以昭万祀。铭曰:河西天富宜耕农。祁连绵亘伟目雄。细流奔注雪水融。森漾畦畴悚溃洪。
  鸳鸯旧池涵碧空。酒泉金塔清波通。
  凿辟水库大乃容。胼胝克竟四年功。
  漠漠水田望无穷。渠名肇锡以肃丰。
  卓哉懋绩记考工。河山永固此泽同。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按铭词并序系铜质刊铸,高二尺,宽三尺五寸,四十三行,行三十二字,冯国瑞氏书熹平石经隶书体,亦陇右金石之一新制也。)选自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九日《大公报》宁人。
  二、一九九八年鸳鸯池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后,为了纪念这一福泽千秋惠及桑梓的水利工程竣工,县政府于二〇〇〇年九月立碑纪念,碑文如下:鸳鸯池水库铭金酒原一家,佳山为脊,池水汇三河,鸳鸯游栖。西北本干旱,金塔素缺水,冬天水白流,夏季贵如油,上游截,下游争,纠纷时起,械斗不断,因水起祸端,兄弟成路人,企化干戈为玉帛,先贤宵衣而日干食。一七二六年开通峡谷,一九四七年建成水库,储水千皕万方,首开蓄灌先河。毛凤仪有凿山引水之绩,赵积寿有跪表请命之功,原素欣有躬亲督建之能。王子庄居民未忘。新中国伊始举国欢庆歌盛世,彭德怀西进取道莅临察民情。金塔人民铭记。
  物换量移,光阴荏苒。一代代人为它流血汗,一双双手熬磨出老茧。全县干群同心戮力,社会各界解囊相助。始建半个世纪,历经五次加固,蓄水量十倍于初建,总库容达一点一亿;发电站扩建运营,年供电千皕万度。为使水能再利用,保障电站畅运行,下游先后兴建解放村、板滩两库调节之。千禧告竣,工程永固。
  山涧如镜,泛起轻舟出峡谷;溪流涓涓,淌过龙口润沃土。溢流堰飞瀑流云,恰似银河落九天;发电站机声震耳,喜把光明送万户。皑皑雪峰流玉韵,哺育王子庄灵秀;清清碧潭聚琼液,滋润二万顷良田。金塔受祁连雪之惠,库区有天然俏之形。谷中郁郁葱葱,桃李挂满枝头;水中波光粼粼,银鱼剔透玲珑。人皆云:水是生命之源泉,电乃科学之根基,库系群英之造物,景为人文之荟萃。今日之鸳鸯池已是集蓄水、灌溉、防洪、发电、旅游于一体的大型枢纽工程,它倾注了诸多水利专家、仁人志士、政界要员,热血民众、县外赤子的智慧和心血。“金饭碗”系金塔人民对鸳鸯池水库群之雅称,“生命库”乃社会各界对“母子湖”的厚爱。正是:宝库驻绿波千家受益,青流转电能万户沾恩。池谷开凿数百年,金塔年年出英贤,拙笔难书丰功业,敬留来者续新篇。
  金塔县人民政府
  2000年9月调解水利争端碑清朝乾隆年间,王子庄关坝农户因浇水年年发生水事纠纷,后经直隶肃州左堂亲自调解,定出水规,立碑纪念。碑为沉积砂岩质,圆首长方形,通高1.12米,宽0.48米,厚0.15米。周边阴刻卷云纹,碑额阴刻楷书“皇清”二字。碑阳碑文楷书,记乡里颂直隶肃州左堂调解水利争端事,尾题:“乾隆二十一年(1753年)岁次丙子八月十五日关坝众户旦立”。碑原立于古城大叉庙前,庙早毁,碑1985年被发现。
  毛公墓志铭故承德郎,正五品,监督肃镇等处仓场,临沸府分府。毛公,讳凤仪,字虞来,号抑庵,湖广荆州人也。父养斋先生,忠勇公,以从戎征六诏功,加左都督,议叙,缘亲老不仕。后蒙覃恩封荣禄大夫,母王氏诰封一品夫人,公生而颖异,才智绝伦。弱冠,博极群书,有经济天下志,旋以拔贡应扬州太守熊公聘,一切刑名、钱谷及教养斯民之道,赖公悉心筹画,郡大治。迨熊公入觐,偕公北上,值运河冲崩,简天下才能襄厥事,公与首选。至康熙三十四年,公上书执政,从征噶尔旦,以军功授汉中宁羌州州同。时川省岁歉,委公办挽运,调理悉当。四十二年,授临洮府通判,分治酒泉郡,未之任。圣祖皇帝西巡,大宪简公能,委办差,因得附百职,司侍觐召,对称旨,蒙赐宸、翰、诗章及镜、鱼、参、烟等物。公之在酒泉也,连起废,凡三任,善改不可枚举,修文庙,建仓廒、详免人丁差徭,而其功最大而利最久者莫如开垦王子庄地,招民居种,浚渠引水,以数百年龙荒沙漠之区,一旦而化为鸡犬桑麻之境,平畴弥望,烟火相错,上裕国赋,下育黎元。以故民感公德,建生祠而享祀,至今不衰也。且风雅素擅,尝著《塞上吟》以表以忠。呜呼!以公之才,膺大位晋台阶,天下苍生,无不受其福者,志虽不获大展,而文武才略,凡所设施,亦足彪炳当时而表见后世矣。乾隆庚午冬十二月,嗣君佐卜葬公于酒泉郡之东,乾山巽向,丁亥巳分金,嘱余为文以志,因系以铭曰:天挺异才经文纬武功昭当时名表千古郁郁佳城水环山绕子姓振绳于兹攸肇赐进士杨俊烈撰注:标点符号属编者加点毛公即毛凤仪,字虞来,号抑庵,清代拔贡,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祖籍湖北江陵县。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监授临洮府通判,分治酒泉郡(为肃州通判),至四十九年(1710年)任。五十七年(1718年),又因效力军前有功,复任肃州通判。雍正六年(1728年)因命案挂误解组,本年终,川陕总督岳钟琪保留复任。在肃州前后三任,共二十余年,办了许多好事。而其功最大,利最久者,要数开垦王子庄地方。
  毛凤仪在任期间,发现金塔王子庄一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利于耕牧。由于讨赖河水被夹山阻隔,注蓄于鸳鸯池中,冬、春及洪水期,水从峡口越山而过。农历五、六月,庄稼急需用水时刻,也是上游减流季节,夹山南池水汪洋,碧绿一片,夹山北河道干涸,禾苗枯死。其境西部(今古城、中东、西坝一带)仅有一条水渠(广禄渠),流至威虏,水量太小。大片可垦荒地尚未开发。雍正四年(1726年),呈请川陕总督岳钟琪批准,兴工开发。此时,年逾七旬的毛凤仪,为了稳定民心,首先安置自己的家眷定居王子庄(今西坝乡金马村)地方。并从镇番(民勤)、高台等地招民范英等318户,在王子庄东坝(今中东镇)、西坝(今西坝乡)开垦荒地25顷37亩7分。其间,由于户民初到,住无房舍,耕无牲畜、农具和籽种,除官府拔给补助外,他拿出家产,予以资助。同时,雇用石匠三百名,披星戴月,将夹山水峡口凿深劈宽,使河水无阻地流入金塔境内。又开挖王子庄东坝和西坝两条水渠,各长40或50里不等,总共花费白银2600余两(在占拨盖造回民房屋银内动用)。从此,使数百年荒漠之区变为鸡犬桑麻之境。田园阡陌,烟火相错,农牧业生产迅猛发展。
  雍正七年(1729年)毛公卒于肃州,终年75岁。
  民感其功,划给毛公后代土地数百亩、不交差、不纳税、任意浇灌。并在金塔县城西20里处的西坝龙王庙左侧,修建毛公祠,为毛公铸一黄铜头像。每年春祈秋报,为之念经、唱戏一天。乾隆十五年(1750年)腊月,复将其墓迁于祠旁,并立碑纪念。
  宝水堂碑文宝水堂是我县解放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1957年7月1日开工,11月7日竣工剪彩。
  当年宝水堂工程进行到结尾阶段时,到底叫什么名称好,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就议论起来了。有的说叫:“友好堂”、“文化宫”,有的说叫:“中山堂”、“大会堂”,还有的说“干脆叫礼堂”,众说纷纭。县委第一书记陆为公认为起堂名要含蓄,有意义,符合金塔实际。因金塔地处讨赖河和红水河下游,历来缺水,影响农业发展。(在酒、金两县水利争端未解决之前,要惜水,)主张叫“宝水堂”,以引起全县干部群众惜水灌田意识。此意见经各单位讨论,一致拥护。堂名确定后。随即派员持陆亲笔书信前往兰州,特请清末进士范振绪亲书“宝水堂”三字。撰写碑文时,陆为公又再三说明,做事要有远见,书记、县长、设计、施工、泥木匠都不署名,免得以后一人有事,牵连碑文或碑被毁坏。在众人的建议下,他亲自拟定了宝水堂碑文内容:“金塔素号缺水,但有干部群众不甚惜之。水为农业之命脉,唯独惜水,农业方能增产,人民生活始能改善。故以宝水名堂,既欲今人宝之,复欲后人永宝之意。本堂国家共花费人民币6万余元”。
  随后,隐名埋姓派员去金塔中学征求语文教师意见,一字未改。然后选用原山陕会馆质地最好的一块石碑,由许得荣书写,高生俊雕刻,端端正正镶嵌在东墙第一个太平门南侧。
  居延遗址(金塔部分)抢险加固工程碑铭肩水金关抢险加固工程碑铭西汉初建年,匈奴扰边关,连年刀兵起,朔方民不安。割据中原地,四处起狼烟。烽火传谍报,胡马逞凶悍。到了武帝时,派兵到边关。卫青霍去病,将兵开大战。一战获大胜,边地归中原。又派路博得,建关筑塞垣。大湾地湾城,金关威名传。北据匈奴胡,南卫金酒泉。驻兵设防守,居延始安全。关城雄且威,文物备大全。陶器和兵器,更有汉代简。一九三〇年,科学考察团,一九七四年,考古队辛艰。两次探宝物,掘得居延简,喜获大丰收,得简数万千。考古价值高,关城大贡献。古代史和文,简牍备大全。威名震四海,千载犹灿然。一九八八年,名列国务院,文物得保护,万民喜心田,为保简牍库,献爱金塔县。二〇〇五年,申报做抢险。精心堪测量,预算数十万。国家立专项,专家勇支援。省府来招标,中标敦研院。二〇〇八年,抢险工程完。用材ps,科技当领先。喷洒防蚀浆,又建防护栏。坚固且耐久,瑰宝千载安。遗产得保护,后昆永观瞻。
  偈曰: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国之瑰宝,我之财富。关城胜迹,韶光永放。万世留存,千载敬仰。刊石立碑,以示纪念。
  金塔县人民政府立公元二〇〇八年十月注:碑文由余兴海撰写地湾城抢险加固工程碑铭西汉初年,匈奴扰边,居延地区,烽烟四起。武帝刘彻,雄才大略,骡骑去病,英勇威猛,击溃匈奴,边地回归。太初三年(前102年),强弩都尉,路君博德,奉君之命,沿河筑塞,派兵戍守,巩固边防。置官开渠,移民屯垦,地湾城池,即建于此,肩水侯官,居住此城。城池坚固,气势雄伟,三坞一障,百米见方。三坞虽毁,一障犹存。历经千载,巍然屹立。
  甲寅年秋(公元1974年)、丙寅年夏(公元1986年),两次发掘,出土汉简,三千余枚。居延历谱,展现于世;居延医简,医学大全。全国罕见,价值极高。戊辰一月(公元1988年1月),国保单位,榜上有名。
  为保遗产,文明相传,已酉九月(公元2005年9月),县文体局,尽职尽责,多方争取,申报立项;是年十月(公元2005年10月),敦兰联手(敦煌研究院和兰州大学),专家支援,精心勘测,绘就蓝图。丁亥年底(公元2007年),抢险加固,国家立项,工程预算,五十万元。戊子七月(公元2008年7月),省府招标,敦煌夺魁(敦煌研究院中标)。八月兴工,十月告成,历时叁月。Ps材料,科技领先,喷洒注浆,固化防蚀;防护围栏,坚固耐久。百年大计,一朝告竣。从此以往,古址胜迹,免遭侵蚀,不为人毁,百世留存,千载敬仰。
  文化遗产,国之瑰宝,地湾城址,我之财富。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共同努力,再铸辉煌。
  金塔县人民政府立公元二〇〇八年十月注:碑文由陶玉乐撰写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