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矿冶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024
颗粒名称: 六、矿冶遗址
分类号: K928.724.2
页数: 4
页码: 105-1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矿冶遗址中火石梁遗址和白山堂古铜矿遗址的详细情况。
关键词: 金塔县 遗址 矿冶

内容

六、矿冶遗址
  火石梁遗址
  火石梁遗址,位于我县大庄子乡头墩村九组东北14公里处,距县城东北约40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70米,面积约9.5万平方米,地表遍布夹砂红陶片、彩陶片和少量细泥红陶片。远眺,整个遗址如烈火通红,故名。普查时发现和采集有陶器、石刀、石勺等。石器通体磨光,制作精细,陶器有精细的几何花纹,属四坝文化类型,距今约3900年左右。遗址内东北部直径约30米的灰堆中有大量的炭结块、孔雀石和碎铜片,文化层厚度为0.3—2.2米,并出土有类似冶炼工具坩埚的两把石勺。充分证明,这是一处青铜时期的陶器烧制作坊和青铜冶炼场遗址。也说明了本县古铜矿开采的矿石就是在此处冶炼加工的。在遗址中发现了诸如陶质双耳罐、簇形纽盖、单孔、双孔石刀等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说明了当时居住在此地的先民已经进入到了金石并用的时期,他们已掌握了简单的冶铜术。
  这处古铜冶炼遗址的发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就生产、生活在金塔这片热土上,并使用着原始而艰辛的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商周青铜器文化,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北方古代铜矿开采、选矿、冶炼、铸造技术及发展水平提供了实证。同时,据考证,这处古铜冶炼遗址的时代相当于我国青铜时代的发端时期,这无疑为我们研究古代冶炼铜器手工的萌芽和发展状况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火石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科学价值,1993年3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山堂古铜矿遗址
  2008年6月,金塔县博物馆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本县境内的白山堂铜矿(现名亚泰有色金属公司)西北2.2公里的低山丘陵地带发现了一处古铜矿遗址,遗址中心坐标为东经99°25′42.6″,北纬40°38′17.6″,海拔1370米,四周环绕山脉。古铜矿遗址南北长382米,东西宽185米,总面积27925平方米。在遗址中心位置遗存有原始矿坑一座,南北长19.7米,东西宽9.1米,深4.8米。矿坑壁面有原始工具凿挖的痕迹,四周散见铜矿石和磨制的开采用的硬石工具。石器通体磨光,制作精细,有石凿、石锤、石斧、石刀等。地表残留有极少量的红陶残片。在古铜矿遗址东南约200米处的一座丘陵山上发现大量用于打制开矿石器的硬石块,虽已风化但石质坚硬,并在山坡地带发现已打制好的原始石器。
  这处古铜矿遗址到底开采于何时呢?2008年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辉副所长与中科院专家一行5人前往该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经专家们考察后确认,该遗址从类型结构和采集的石器分析,属青铜时代的四坝文化类型(相当于商周时期),距今约3600—3900年。
  古铜矿遗址分布在荒无人烟的低山丘陵地带。白山堂铜矿厂部建造在距遗址东约2公里处的一片开阔地;东北约1公里为白山堂铜矿厂房和采矿作业区;东南有一处变电站;遗址东约2.2公里处酒泉一额济纳旗公路由南向北通过。此处属温带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年风力为3—10级,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遗址周围长有极少量的野生碱性杂草、白刺、红柳等耐旱植物。野生动物有黄羊、野兔等。
  白山堂铜矿古遗址的发现,表明金塔县在距今约3600—39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境内就有先民居住。并印证了县境内的青铜时期青铜冶炼厂遗址——火石梁遗址的炼铜矿石可能就来源于本县白山堂的古铜矿。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