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0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史沿革
分类号: K872.42
页数: 4
页码: 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四千年的新石器时期。据传说,大禹在治理弱水时在合黎山下开辟了镇夷峡,这个地方就是金塔的故土。在夏朝时期,金塔地区属于古西戎地,主要居民是羌族和戎族。战国时期至秦代,金塔为乌孙王的领地。汉朝统一后,金塔成为匈奴的势力范围。汉武帝时,卫青大败匈奴,金塔正式纳入西汉版图,建立了会水县。隋朝改会水县为福禄县,唐朝改福禄县为肃州。元朝设立肃州、甘州等行政单位,明朝设立威远卫和威虏卫,金塔地方分属其中。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改制,设立肃州直隶州和王子庄州,金塔地区成为其属地。民国时期,金塔县和鼎新县相继成立,后来合并为金塔县。1949年解放后,金塔县属于酒泉专区,后又成为酒泉市的一部分。
关键词: 金塔县 沿革 历史

内容

金塔是中华母亲身躯中的一滴殷殷热血,据出土文物与古史传说相印证,金塔的历史可向上追溯到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
  相传尧舜时,弱水(即黑河)泛滥,大禹奉舜之命“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尚书•禹贡》)。合黎,即金塔县东部的合黎山。据修肃州志》载,黑河在合黎山下的镇夷峡,即大禹所开。据传,禹治理弱水过程中,在两岸“尽力乎沟洫”。开辟农田之间的水道,使大片的土地排水后变为可种农田。禹导弱水的传说,说明了金塔故土历史的悠久。
  夏时,划全国为九州。金塔一带为古西戎地,属雍州。当时,在这块土地上定居的先民,主要是羌和戎这两个古老民族,他们兴起于甘肃、青海,史称“南山羌”,祁连山和黑河流域是他们的活动场所。他们的经济以牧业为主,并有了简单的农业、纺织和制陶业及商业活动。
  战国后期至秦代,金塔为乌孙王领地。秦朝统一中国后,月氏逐渐兴盛起来,月氏打败乌孙后,其地又归月氏王所领。
  西汉文帝时(约前174年前后),闯入河西的匈奴族打败了大月氏,至此整个河西全被匈奴人占据。河西被匈奴占据后,为匈奴政权的“右臂”,酒泉、金塔为浑邪王所领。
  汉武帝即位后,派大将军卫青兵出云中,拉开了汉匈战争的序幕。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骡骑将军霍去病大败匈奴,整个河西地区正式纳入西汉版图。金塔建置县最早始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书•地理志》为太初元年(前104年),当时叫会水县,属酒泉郡。王莽篡汉(建新9年),曾改会水县为萧武县。东汉末年,酒泉郡统隶凉州府。
  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改福禄县(今酒泉市)为会水县,属酒泉郡。孝昌二年(526年),复置酒泉郡,废会水县,按水系将金塔县境西部(王子庄)并入酒泉,金塔县境东部(毛目县)并入张掖。
  隋朝,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年),改郡为州,设置酒泉镇,属甘州。仁寿二年(602年)改酒泉镇为肃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两级制,裁肃州为福禄县(包括酒泉、金塔、鼎新、高台),并入张掖郡。
  唐朝统一,高祖(李渊)武德二年(619年),改郡为州,复置肃州,领酒泉(含金塔)、福禄(含高台、鼎新)、玉门三县,初属陇右道,后属河西道。
  广德二年至大历元年(764—766年),吐蕃先后占领凉、甘、肃、瓜四州。金塔地方被吐蕃奴隶主控制。
  懿宗咸通四年(863年),河西全境复归于唐,金塔由“归义军”管理。
  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号大夏,金塔地方属西夏国。其中黑水镇燕军司驻今金塔县航天镇境内。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设甘肃路总管府,驻甘州(张掖)。元世祖至元七年至十五年(1270—1278年),在河西先后改设和增设甘州、肃州、沙州、永昌等路,今金塔全境分属甘州路和酒泉路。明洪武九年至二十八年(1376-1395年),在河西先后设立肃州卫、威远卫和威虏卫。其中威远卫辖金塔县天仓、毛目等所。威虏卫辖金塔县王子庄全境。明永乐三年(1405年)裁威虏卫,并入肃州为右、中二所。不久,又裁威远卫,并入镇夷千户所。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兵备副使王仪等修复王子庄。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在金塔堡设守备一员兼管地方。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肃州卫守备曹锡钺驻扎金塔堡。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甘肃省布政司。河西卫开始改制,裁高台、镇夷所,置高台县(含毛目),仍属甘州。清雍正四年(1726年),肃州通判毛凤仪劈山引水,开垦了王子庄东、西两坝。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肃州卫为直隶州,将高台县划属肃州,并增置肃州直隶州王子庄州同(也称肃州直隶州王子庄分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毛目城屯田县丞(又称高台分县),治毛目城(今鼎新镇友好村),均属安肃道。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金塔寺游击营为协镇营。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王子庄州同治所由威鲁堡移驻金塔寺堡。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王子庄州同彭以懋扩充金塔堡,改称金塔城。清同治八年(1869年),毛目县丞李彭监修营尔堡(后改鼎新城)告竣。
  民国2年(1913年)改肃州直隶州王子庄分州为金塔县,改高台分县为毛目县。民国18年(1929年),改毛目县为鼎新县。民国25年(1936年)6月1日,酒泉公署正式成立。金塔县、鼎新县均属之。
  1949年9月26日和9月28日金塔县、鼎新县先后和平解放。金塔县和鼎新县解放后,属酒泉专区。1955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酒泉、武威专区合并为张掖专区。1956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金塔、鼎新合并为金塔县,仍属张掖专区。1958年12月,金塔、酒泉合并为酒泉市,直属甘肃省。1961年11月2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酒泉、武威、庆阳、武都四个专区。同年12月1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金塔县,属酒泉专区。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坚
相关人物
李渊
相关人物
忽必烈
相关人物
曹锡钺
相关人物
毛凤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