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211
专题名称: 退耕还林工程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876.pdf
专题类型: 工程

专题描述

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视察甘肃、宁夏时,针对林业发展新的形势和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州上从2000年开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试点,2002年在全州舟曲、迭部、卓尼、临潭、碌曲、夏河、合作等6县1市正式启动实施。4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计划、财政、粮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建设方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各级林业部门全力实施,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全面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实施以来全州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积59.7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15万亩,荒山造林36.5万亩,封山育林7.1万亩。工程覆盖到全州除玛曲以外的7县(市)81个乡(镇、林场、街道办)485个行政村4.4万户20多万人,占全州农牧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二是森林明显增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多年以来,国家共投入甘南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及巩固成果专项资金3.86亿元。历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各工程区县(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林业部门全力实施,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实施的退耕还林地和荒山造林地郁闭成林后,使全州的森林覆盖率提高0.6%左右,植被覆盖率提高4%左右,获得显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目前,在退耕还林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比1998年减少40万亩左右,灾害气候发生次数和持续天数有所下降,一些多年绝迹的野生动物再度出现,多种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林地植被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生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四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在舟曲、迭部、卓尼、临潭等地有4.5万亩工程造林地郁闭成林,开始发挥效益。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各县(市)因地制宜,培育和开发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其中经济林果、种草养畜、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粗具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又兼顾生态效益,对有效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壮大全州林业产业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退耕还林实施前,劳动力转移人数为13052人,人均收入在600元左右。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经走访调查,工程区农牧业剩余劳动力明显增加,经积极组织和培训,年劳务输出人数为32960人(次),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数量不断提高,收入也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明显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