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藏獒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167
专题名称: 河曲藏獒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772.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产地: 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地带.

专题描述

藏獒原产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地带,属犬科,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为大型猛犬,是世界珍稀犬种之一。河曲藏獒是藏獒中最优秀的类群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被誉为“东方神犬”。玛曲县是河曲藏獒的中心产地之一,也是河曲藏獒的原产地,其祖先是在距今8000—10000年前活动在青藏高原黄河首曲的野犬和狼。由于产区相对闭锁的条件和高海拔、低气温、强辐射等自然条件的磨炼,使河曲藏獒具备了对原产区恶劣环境高度的适应能力,及高大威猛、熊风虎威的悍威与气质品位。根据河曲藏獒的整体外观,可分为狮型和虎型两种。狮型又可分为大狮子头式和小狮子头式。大狮子头式:头顶后部及脖子周围鬃毛直立,毛长度大约有20厘米左右,看上去就像雄狮一样威武,威严肃穆。小狮子头式:头顶脖子周围鬃毛较短,头峰稍小,表情平静,看上去有狮子模样。虎型:犬头大,头顶脖颈鬃毛没有或过短,嘴宽,鼻短,形状如虎。河曲藏獒毛色繁多,以铁包金、纯黑色、红棕色、杏黄色、纯白色、狼青等为六大主色,其中,红棕色、纯白色极少,被视为珍品。黑背黄腹又称铁包金或四眼:下颌及颌下黄色,前胸呈“V”字形黄色条纹,四肢内侧及尾下黄色,双眼眉框有圆形黄斑,背部、体侧、肢外侧、前胸、尾上部均为黑色。黑色与黄色界线分明的,质量上乘。纯黑色:前胸部有白星,其他部位均为黑色。红棕色:通体红棕色,前胸可有白星,耳缘、嘴筒浅黑色,尾帚中间有一黑斑。杏黄色:肷窝、肢内侧浅黄色,背及体侧部均呈杏黄色。纯白色:通体雪白,鼻镜粉红。狼青色:即青灰色。全身一色,毛尖较黑,毛根渐灰白。决定犬毛色的基因属融合遗传,黑色犬与黄色犬交配,后代中多出现狼青色。河曲藏獒头部宽阔,巨大和强健。头骨部分厚重,具有强健明显的后枕骨和头峰。从后枕骨到头峰部分与头峰到鼻镜端的比例匀称(1:1),而口吻部分尺寸比头顶部尺寸稍短(2:3)。口吻相当宽阔,充实,短钝并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均呈方形。宽阔的鼻子,开放式的鼻孔。嘴唇有适度下垂,成熟期后,头部可能有褶皱,从眼睛上部开始延伸至嘴角。面部的短毛发逐渐增长为头顶部和肩部的鬃毛,环绕头部和颈部。眼睛非常具有表现力,中等大小,各种深浅的棕褐色眼睛是最好的,多数下陷而不突出,眼间距离适当,呈卵形,并稍倾斜。耳朵中等或稍大,呈三角形悬贴头部,位置较高,静止时贴近头部,当警戒时,耳朵前倾,向头顶提起,耳皮带有软短毛发。嘴部前上齿和前下齿咬合紧密,下唇呈方形。根据嘴形可分为平嘴、吊嘴和包嘴。平嘴:上嘴皮末吊于下嘴垂。吊嘴:合嘴时上嘴皮下吊于嘴下方5厘米左右,下嘴皮中后部打折下垂。包嘴:合嘴时上下如包裹状。胸宽,腰长而宽。脚掌较大,对称,从爪的上部至犬腿后上部长有绯毛,爪如虎爪紧包。尾长度中等,不超过踝关节,自然卷起,形如菊花,俗称菊花尾,可分为斜菊和平菊。斜菊:尾毛长,卷起紧,斜卷于犬背上。平菊:尾毛长,尾根紧卷,平卷放在后背上方,看似大菊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大量河曲藏獒被外销,使该犬的种质资源迅速流失。地方畜牧部门加大了河曲藏獒品种资源保护的力度,使河曲藏獒优良基因得以保存,纯种个体的数量有所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州河曲藏獒种群数量为63000条,按《河曲藏獒一甘肃省地方标准》规定的一级以上纯种优良个体不足1000条。州藏葵原种场于2001年由国家农业部立项批复,于2002年被省农牧厅确认为省重点种畜场,并核发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编号0000801)。原种场由州畜牧科学研究所承建,同时成立“甘南州藏獒原种选育研究中心”,制定了《河曲藏獒保种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方案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河曲藏獒保种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实行纯种繁育的保种方式,在藏獒原种场组建保种核心群。原种场位于合作市南郊,距市中心2公里,占地10亩,交通、通讯、能源便利,供给充足,场内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分开,有良好的防疫隔离条件。全场现养殖纯种河曲藏獒80条,其中种公犬25条,基础母犬55条,犬只均按《河曲藏獒一甘肃省地方标准》进行选种,品系血统数据完整清楚,记录档案详实准确,年繁育纯种河曲藏獒幼犬200条。藏獒原种场建立了藏羹品种登记制度,目前已登记藏獒种犬125条,其中种公犬35条,基础母犬90条。登记内容包括犬主情况、产地、性别、出生日期、血统来源、色别、体尺、体重、主要外貌特征及失格情况等。引入原种场后,记录该犬的适应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对种犬做详细的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并对其后代做详细记录。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