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系绵羊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159
专题名称: 甘南藏系绵羊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766.pdf
专题类型: 动物
分布: 青藏高原。

专题描述

藏系绵羊是由古羌族驯化培育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野生羱羊形成古羌羊,最终繁衍生息下来,是我国最古老的羊种之一。这种羊的育成和扩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随着羌人的迁徙,经累世繁衍,青藏高原已成为藏系绵羊的中心产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纷繁多样,藏系绵羊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培育下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类型。据《夏河县志》记载:“草地番民不事农耕,专以牧畜牛羊马匹为主,皮毛奶酪衣食原料,多所倾赖。”“羊为小尾藏羊,禀性灵活,并能耐高寒,或以体躯高大,肉质肥美见称,或以毛质纤密羔皮秀丽知名”。由此可见藏羊是青藏高原牧区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当地牧民长期选育的产物。由于产地高寒,在终年放牧的粗放管理下,形成了体质结实、四肢矫健、禀性机警,能耐严寒等优良特性。又因各地牧民对肉、皮、毛的需要不同,在人工选择的影响下,甘南藏羊又形成了三个地方类型:(1)乔科型,在乔科、郎木寺等地区,被毛以两型毛为主,体大、毛长,产毛量略低,死毛含量中等;(2)欧拉型,以玛曲县欧拉地区为中心,被毛以绒毛为主,体大、毛短、死毛含量多,产肉量高;(3)甘加型,以夏河县甘加地区为中心,被毛以粗毛为主,体小、毛长、死毛含量少。其中甘加型藏羊和欧拉型藏羊亲缘关系最近。藏系绵羊大多数全身覆盖辫状粗长毛被,公、母羊均有螺旋状向上向外弯曲的大角,头呈三角形,鼻梁隆起,四肢高大,体躯呈矩形,尾为楔形小尾。长久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系绵羊,由于自然生态因素不断的作用和影响,形成了许多具有适应海拔高、气候冷、气压低、枯草季节长等特殊生态环境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藏系绵羊头部大多数有杂色斑块或全部为黑色或褐色,有对高原地区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多雪山等起着保护机体和防止雪盲的作用。藏系绵羊的群居行为很强,很容易建立起群体结构。在羊群出圈、入圈、过河、过桥、饮水、换草场、运羊等活动时,只要有头羊先行,其他羊只即跟随头羊前进并发出保持联系的叫声。藏系绵羊在采食和休息时,稍闻异常声音,即惊群奔跑,但也能识别放牧员的呼唤,并按其指令很快集中在一起,或调换采食方向。因此,也容易放牧管理。2008年,经鉴定,甘南藏系绵羊(以下简称甘南藏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宝贵畜种资源,具有耐寒、耐渴、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是不可替代的优良品种。甘南藏羊肉蛋白含量高、脂肪低,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肉色深红,大理石纹好,肌纤维较细,嫩度高,在食用品质、加工性能方面均有良好的特性,与其他羊种(如蒙古羊)相比,甘南藏羊肉具有高能量、髙蛋白质、高矿物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维生素丰富等特点,并富含铜、铁、锌、钾等矿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其肉质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具有较强的能量转化能力,是较符合消费者食品营养需要的羊肉品种。同时甘南藏羊肉挥发性风味成分有57种,比普通羊多10种,风味鲜美,也是藏羊肉重要的产品特性之一。据统计,2012年年底全州存栏藏羊230万头。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