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牦牛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158
专题名称: 甘南牦牛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765.pdf
专题类型: 动物
分布: 甘南州境内海拔2800米以上高寒草原。

专题描述

甘南牦牛是青藏高原古老而原始的畜种,分布在州境内海拔2800米以上高寒草原,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广大牧民群众的辛勤培育,逐步形成能适应高寒牧区严峻生态环境少数几种特有畜种之一,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遗传资源和极为宝贵的基因库,2010年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有“高原之舟”和“全能家畜”的美誉,成为境内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独立板块。甘南牦牛的经济类型为肉乳兼用型。据古代藏文献《五部遗教》、《嘛尼嘎绷》记载:“驯服凶猛的野牦牛曾是古代藏王从事的活动之一。”据《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载:“公元前5195年牛、羊已经人工饲养(黄河、长江流域)。高原地带大致相同。”可见藏族先民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开始了驯养牦牛的活动。又有资料表明:约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西藏高原等地带,已有“高原牧人”在那里生活,驯养着成群“牦牛”。这说明公元前4世纪前后,耗牛不但已经被驯养,而且成群的存在于青藏高原,真正成为高原的特殊畜种之一。甘南牦牛属青藏高原型牦牛,它是在高寒草原上繁育的地方类群,由于长期自群繁育,故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基本一致。甘南牦牛体质结实,结构紧凑,头较大,额短而宽并稍显突起。鼻孔开张,鼻镜小,唇薄灵活,眼圆突出有神,耳小。母牛多数有角,形秀丽细长,公牛角粗长,角距较宽,角基部先向外伸,然后向后内弯曲呈弧形,角尖向后或对称。颈短而薄,无垂皮,脊椎的棘突较高,背低稍凹,前躯发育良好,胸椎较黄牛多1节,肋骨多1对(14对)。后躯发育不良,腰椎比黄牛少1节(5节)。尻斜,腹大,四肢较短,关节明显,粗壮有力,后肢多呈刀状,两飞节靠近。蹄小坚实,蹄裂紧靠。母牦牛乳房小,乳头短,乳静脉不发达。公牦牛睾丸突圆小而不下垂。尾较短,尾毛长而蓬松,形如帚状。牦牛遍体着生细而有弹性的绒毛。头顶、额部、鬐胛、腹下、腹侧、前肢的肩关节至肘关节,后肢的膝关节至飞节、臀端着生粗而富有弹性和光泽的长毛,外貌较粗野雄壮。毛色较杂,黑色者居多,次为黑白花、灰褐、黄褐,纯白者稀有。甘南各地牦牛的体尺、体重虽有差异,但相近似。成年牦牛平均体高:公牛 126.58厘米,母牛107.56厘米,公阉牛126.14厘米;平均体斜长:公牛140.98厘米,母牛118.81厘米,公阉牛138.70厘米;平均胸围:公牛187.92厘米,母牛154.67厘米,公阉牛182.13厘米;平均管围:公牛21.34厘米,母牛16.32厘米,公阉牛21.09厘米;平均体重:公牛334.57公斤,母牛211.00公斤,公阉牛314.79公斤。甘南牦牛在全州七县一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玛曲、碌曲、夏河三县的纯牧业乡(村)及合作市、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的部分纯牧业乡(村)。玛曲县阿万仓牦牛是甘南牦牛群中的一个特殊群落,由于当地丰茂的水草使得阿万仓牦牛体格健壮、生产性能优良。申小云(2001)对阿万仓牦牛调查结果表明,阿万仓成年牦牛平均体高:公牛127.36厘米,母牛112.38厘米,公阉牛126.89厘米;平均体斜长:公牛142.60厘米,母牛124.86厘米,公阉牛139.96厘米;平均胸围:公牛191.51厘米,母牛158.69厘米,公阉牛184.33厘米;平均管围;公牛22.66厘米,母牛18.03厘米,公阉牛22.06厘米;平均体重:公牛356.11公斤,母牛213.45公斤,公阉牛330.60公斤。到2007年底,全州共存栏牦牛80.20万头,其中玛曲县34.24万头,占42.69%;碌曲县11.97万头,占14.93%;夏河县13.81万头,占17.22%;合作市5.00万头,占6.23%;卓尼县9.80万头,占12.22%;临潭县1.93万头,占2.41%;迭部县2.81万头,占3.50%;舟曲县0.64万头,占0.80%。据统计,2012年底全州存栏牦牛127万头,其中母牦牛60万头左右。现有甘南牦牛的品种标准为:《甘南牦牛一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489-2002,《绿色食品牦牛饲养技术规程一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1350-2005,《甘南生鲜牦牛乳一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1599—2007,《甘南酥油一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1500—2007。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