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马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157
专题名称: 河曲马
其他名称: 又名:乔科马;南番马;唐克马;柯生马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763.pdf
专题类型: 动物
分布: 小适中,鼻孔大、鼻翼稍薄,唇厚灵活、下唇略下垂,颌凹宽可容3-4指。颈宽直、长中等、颈形稍斜、肌肉发育不充分,颈、肩结合尚好,颈础正常。鬐甲高长、厚实,背腰平直而少数稍长,尻倾斜而稍短,腹形正常不下垂。前肢正常,后肢略成刀状肢势,系长中等,具弹力而软。卧系少见。膝以下管后侧丛生短毛,四肢肌肉丰满、关节强大、筋腱发育充分,蹄大小适中、蹄质疏松,多呈广蹄,有蹄裂。公马性悍威,母马性温驯。河曲马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首曲部,包括甘肃省玛曲县、碌曲县西部、夏河县西南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久治县东北部、泽库县大部分地区、同仁县东南部;四川省若尔盖县大部分地区。中心产区在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四川省若尔盖县。河曲马产区总量约19万匹,其中甘肃有10万匹,四川有6万匹,青海有3万匹。河曲马以户养为主,终年放牧,冬春季节给少数瘦弱马、骑乘马补饲少量野干草。草场分为冬春草场和夏秋草场,冬春草场建有简易土围棚圈。每年5月迁入夏秋季草场轮牧,11月底回到冬春草场过冬。放牧管理贯穿于马的配种、保胎、产驹、育成的生产全过程,是养马最基本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河曲马的放牧管理,基本上是按冷季(冬春季节)和暖季(夏秋季节)区分。至2007年底,境内共有河曲马5.08万匹,适龄母马1.57万匹,其中玛曲县2.12万匹,占全州马匹总数的41.73%;碌曲县0.65万匹,占12.80%;夏河县1.14万匹,占22.44%。1980年8月,中央农业部、财政部提出对河曲马进行“保种”,以便使本品种得以永久保存下去。

专题描述

又名乔科马、南番马、唐克马、柯生马。因产于甘肃、四川、青海三省交界处的黄河第一弯曲部,原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于1954年将其定名为河曲马。河曲马经济类型为挽乘兼用型。生态类型属于高原森林草原生态型。河曲马是我国良种马之一,在唐、宋时已见雏形,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中国养马史载,远在北魏时期(约公元400年)吐谷浑部落由辽东迁徙进入黄河首曲的青海、甘南等地,居留很长时间,他们可能将蒙古马带进河曲草原。唐代以前和盛唐时期,从西域和西南亚购入及外国进贡的良马,主要养于陇右。唐末安史之乱后,吐蕃、羌、吐谷浑等部落攻陷唐代养马基地陇右,唐马、波斯马、大宛马、乌孙马等名贵马种大量西移,在河曲草原落户。元代,蒙古族人进入河曲地带,再一次带进蒙古马,这些马种对河曲马有一定的影响。自元代起,再无外血进入,完全是自群繁殖,迄今已有600多年了。由于产区交通闭塞,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经过藏族群众长期的选择培育,加之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作用,形成河曲马这一优良的地方品种。河曲马外形匀称,全身结构良好。头中等或稍大,直头居多,亦有兔头或半兔头,头长约为体高的三分之一。耳长、尖为桃形,眼大小适中,鼻孔大、鼻翼稍薄,唇厚灵活、下唇略下垂,颌凹宽可容3-4指。颈宽直、长中等、颈形稍斜、肌肉发育不充分,颈、肩结合尚好,颈础正常。鬐甲高长、厚实,背腰平直而少数稍长,尻倾斜而稍短,腹形正常不下垂。前肢正常,后肢略成刀状肢势,系长中等,具弹力而软。卧系少见。膝以下管后侧丛生短毛,四肢肌肉丰满、关节强大、筋腱发育充分,蹄大小适中、蹄质疏松,多呈广蹄,有蹄裂。公马性悍威,母马性温驯。河曲马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首曲部,包括甘肃省玛曲县、碌曲县西部、夏河县西南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久治县东北部、泽库县大部分地区、同仁县东南部;四川省若尔盖县大部分地区。中心产区在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四川省若尔盖县。河曲马产区总量约19万匹,其中甘肃有10万匹,四川有6万匹,青海有3万匹。河曲马以户养为主,终年放牧,冬春季节给少数瘦弱马、骑乘马补饲少量野干草。草场分为冬春草场和夏秋草场,冬春草场建有简易土围棚圈。每年5月迁入夏秋季草场轮牧,11月底回到冬春草场过冬。放牧管理贯穿于马的配种、保胎、产驹、育成的生产全过程,是养马最基本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河曲马的放牧管理,基本上是按冷季(冬春季节)和暖季(夏秋季节)区分。至2007年底,境内共有河曲马5.08万匹,适龄母马1.57万匹,其中玛曲县2.12万匹,占全州马匹总数的41.73%;碌曲县0.65万匹,占12.80%;夏河县1.14万匹,占22.44%。1980年8月,中央农业部、财政部提出对河曲马进行“保种”,以便使本品种得以永久保存下去。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