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0959
专题名称: 官学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468.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官学是指中国封建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自治州境内的官学主要在古洮州,在古洮州历史上,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置篮川郡,后改为县。延兴四年(474)置潭川县,后置洪和郡,遗址在今临潭县扁都乡。据《文献通考》载:“北魏献文帝天安初年(466)立乡学,郡置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60人。”以后大郡、中郡、下郡都规定了设置博士、助教和学生的数额,“郡县学始于此”。当时的潭川县、洪和郡均有郡县学之设。隋文帝时,自京师至于四方,皆开黉校。唐代的洮州、迭州均为下州。洮州、迭州都督府均为下都督府。今临潭县属下州中县。唐制:府郡置经学士各1人,掌以“五经”教授,都督府下州中下县学生各35名(《文献通考》)。从《陇右金石录》收录的《洮州钟铭》和《石堡城楼颂》文字以及至今还保存尚好的历史文物《洮州唐李将军碑》来看,当年洮州的文化教育是非常发达的。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洮州卫(今临潭)都督指挥使李达创设卫学,出现过“创墩台瞭望处处农猎,开卫学教化家家读书”的景象。明成化十三年(1477)洮州卫镇守徐升重修卫学。明代洮州卫有进士2人(曹文华、汪大溶)、贡生63人。清朝时各级各类官学与科举紧密相连,甘南藏区也不例外。朝廷在这里特设了举额,分配了学额和考额。在科举考试中“从宽录取”当地人士。如洮州厅学额廩生40缺,增生40缺,岁考取文武生各8名,科考文生8名。据《洮州厅志》记载,清朝时,洮州厅有进士2人、举人12人、武举11人、恩贡13人、拔贡4人、优贡1人、副贡2人、岁贡180人、例贡20人。其中有回族、汉族人士,也有藏族人士。康熙年间,同知汪元綱曾整顿在岷州的洮州学田:在南门额共地12段,共下籽3石8斗5升;西路官磊火石坡地一段,下籽五斗;东路罗卜沟共地10段,下籽2石;边沟共地28段, 共下籽7石2斗5升,外有庄窠一处、场一处、房屋地基2间。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