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0957
专题名称: 私塾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467.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塾有多种:有塾师自己办的教馆、学馆、村校,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自治州境内的私塾名盛一时的有:洮州厅(今临潭)新城陡达夫,店子乡范绳武,旧城范玉麟等创办的私塾;西固分州(今舟曲)也设有私塾几处。清末民初,卓尼县几代土司都“幼习汉书”,在土司衙门内设立私塾请教师教习汉文。洮州厅马启西(回族)于光绪十六年(1890)在临潭县旧城西凤山麓的家中“开馆授徒”,创办私塾,取名“金星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更名为“西道堂”。此外,洮州厅还有昝土司和小杨土司也曾设立私塾,请教师教其子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幼学故事琼林》,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在管理上,一所私塾一般由一、两名教师授课,由教师指定读书时间长、识字多的学生为学长,教师只教给学长识字,其余学生由学长管理,没有学制。有的私塾还设在寺院,学习内容主要是藏文和经文以及文法等。私塾学习年限一般二至三年,学生多是贵族、土官、头人子弟,毕业后贵族子弟多数到僧俗官学继续学习,其余学生多数回家劳动。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