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干部调配工作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0910
专题名称: 甘南州干部调配工作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394.pdf
专题类型: 政策法规、税收

专题描述

干部调配工作干部下放:建州以来的各个不同时期,全州人事部门重视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下放基层锻炼工作。自1980年以来,州、县均抽调一批长期坐办公室的干部,带职下放到基层工作,担任乡的副书记、副乡长。有的保留原职,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担任原职务,有的调离现职,保留原级,在基层工作一定时间后,再按原级分配其他工作,有的兼职下放,保留原级,在基层长期“落户”。既加强了基层工作,也锻炼了干部,密切了上下级关系。从1980年至1990年,下放“面向基层,加强生产第一线”的共299人;解决夫妻分居:从自治州建立以来,就按照先急后缓,采取单调、对调等办法,解决了一批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1980年以来,按照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公安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发出《关于逐步解决职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的通知》精神,更加重视这一工作。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此类问题尤为重视。据统计,从1983年至1989年的7年中,全州解决了561名知识分子的夫妻分居问题。同时,在粮食体制下,企业亏损,“农转非”(农业人口转城镇人口)政策紧缩情况下,也为2474名知识分子干部解决了7053人的粮食、户口关系,使其从农村迁入城镇;专业技术人员归队:对全州分散在各条战线以及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按其专业特长,逐步调配归队。1980年,对夏河、卓尼、舟曲、临潭等县分散在医疗所的藏医、中医11名,调配到州县医院、藏医院工作,加强了医疗力量。1980-1990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归队38人;干部交流:1980年至1990年的11年中,全州共交流调动干部1022人,其中有西藏内调干部9人;控制人才外流:自1982年以来,州内知识分子要求调动频繁,人才外流严重,自治州根据1985年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关于当前我省人才流动中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精神,下发了《关于干部调配工作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和强调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调动,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逐级报批,并要求各有关单位严格把关。同时,在全州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尽量解决其困难问题,解除后顾之忧,控制人才外流;编余人员调配:建州以来,根据各个时期建设的需要,随时进行余缺调剂,对编余人员统筹统调。在大炼钢铁、平叛反封建斗争及支援西藏等重点工作中,都抽调编余人员进行充实加强,1963年在加强农业战线中,抽调大批干部,以保证重点急需和加强薄弱环节。至于县与县、州与县、州直部门之间的干部调配工作,随工作需要正常进行。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