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羌道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地理名称: 氐羌道
唯一号: 292633020220000814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938.pdf
地名类型: 道路
层级分类: 陆路

介绍

据史书记载,洮州古为“禹贡雍州之地域,古西羌地也,自秦汉至于魏晋皆诸羌所居”,被现代人称之为氐羌族的道路,以古洮州为轴心展开。在古洮州形成之前,这一地带的道路就已经存在,称之为原始氐羌道。秦汉以前的氐羌道,可分为东道与西道,东道自临潭新城开始(新城古称洪河城,为羌人活动中心),沿洮岷古道,经宕昌、西固、武都(今西和县)、清水、越陇坂(陇山)进入关中。西道自洪和城东行,经铁城,在漳县殪虎桥过漳水达陇西,沿渭水东下至陇坂与前路相接。碌曲为洮西一隅,在氐羌道的西部诸道中,碌曲为其西通河湟,南下益州的咽喉之道。从古洮州出发,沿洮河北岸西行,经加门关、博拉(今夏河境)、拉仁关(碌曲境)、漒川(今碌曲尕海境内)、河曲抵达青海;另从拉仁关向西南经郎木寺可抵四川若尔盖,再行以远,可达益州(成都)。这条氐羌古道,亦可称之为汗羌古道,氐羌道位于西段,为氐羌之主要道路,自汉以前,汉羌各民族在这条道上的活动极为频繁。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