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沟古栈道遗址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地理名称: 石门沟古栈道遗址
唯一号: 292633020220000567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632.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介绍

石门沟古栈道遗址位于舟曲县大川镇石门沟村东北约200米处的沟谷中。石门沟是由沟内溪水下切形成的两座石崖,在沟谷中东西对峙,形成“一线天”,酷似一巨大石门,故得名“石门沟”。东侧石崖高岀沟溪约150米,西侧高出约160米,东西石崖平均间距约20米,纵深约70米,东西峭壁上均有略呈正方形古栈道桩孔4层,从石门北侧峭壁与沟溪平行延伸到石门南侧,为三国名将姜维屯田“沓中”时为北伐中原而开凿的蜀陇通道。栈道桩孔高出沟溪0.3至7.5米,每层桩孔分布均匀,大小基本一致,大部分桩孔呈水平状开凿,最大16厘米x18厘米,深度20厘米。最小桩孔8厘米x8厘米,深度10厘米,间距1.2米至3米。现存桩孔80多眼,桩木和栈道无存。东侧石崖高于沟溪90厘米处还有宋皇祐四年(1052)摩崖石刻1处,刻文记述了宋时诸官员经此栈道出入巡查舟曲县境内各寨堡的情况。该古栈道遗址处于峡谷地带,呈东南 —西北走向,为古时陇蜀交通要道和茶马古道。近年来山洪、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随着石门沟泥沙越积越厚,河床不断升高,致使部分栈道桩孔埋入沙层,常年遭受洪水、泥石流冲刷。加之年代久远,历经风雨浸蚀,个别桩孔现已残损。被省文物局专家组确定为甘肃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大新发现,为研究古代陇蜀交通、茶马商贸、文化交流、民族关系及军事、政治提供了新的史料。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