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恰如种畜场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1020220000554
机构名称: 李恰如种畜场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789.pdf
起始时间: 1961年1月

机构描述

李恰如牧场建立于1961年1月,一部分牲畜从已撤销的尕海畜牧学校牧场接收,一部分牲畜从全县没收牲畜中调集。1970年,县办鼻疽马场并入李恰如牧场,1975年病马全部处理完毕。1971年,县办三合牛场撤销,16头三合牛并入此场。1976年,经碌曲县委决定,正式定名为“地方国营李恰如种畜场”。全场有草山面积12.96万亩,可利用面积9.1万亩。1963年,各类牲畜存栏3000头(只),其中羊2000只,牛800头,马200匹。全场有牧工39人,干部8人。至1979年,共向地方财政上交利润30万元。年底各类牲畜存栏8528头(只),其中牛2706头,马174匹,羊5647只(其中杂种羊4661只),驴1头、鹿1头。场内有房舍206间,其中宿舍、仓库、会议室82间,学校7间,羊舍97间,马棚15间,人工授精站5间,帐蓬15顶,活动铁皮房3个,水磨1座,畜圈31座,拖拉机2台,剪毛机、割草机、马车等牧业机具15部,所有资产折价75.4万元。1975年,定为全州半细毛羊培育基地之一,并进行了杂种羔羊育肥屠宰试验。2001年,实行了草场承包,草场面积17万亩,其中牧工承包冬春草场99960亩,夏秋草场70035亩,场内留用牛羊选育科研草场1万亩,“天池”景区自然保护待开发面积1万亩。2007年,被州政府列为牦牛种公畜基地。2007年以来,该场积极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开展本地优良种公畜鉴定、交换,引进半野血种公牦牛,购置引进优质种公牦牛200头、雌牦牛40头,从青海大通购进野血耗牛冻精为150头优质母牦牛进行了人工授精,授配母牦牛6440头,母羊21238只,并选育鉴定和向周边配送种公畜1325头只。按照要求对选育、选购、投放的种畜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并建立种畜档案。目前,李恰如种公畜基地现有草原面积24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1万亩,载畜量为3.8万个羊单位。场内有牧户52户286人,有技术人员4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技术员3人。存栏各类牲畜15800头只,其中牛10260头(场部选留种公牛600头),羊5540只(场部选留种羊520只);组建适龄母牦牛群300头基础核心群1个。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