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第三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1020220000269
机构名称: 合作市第三小学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478.pdf
起始时间: 1970年6月

机构描述

合作市第三小学1970年6月,自治州政府决定筹建甘南州第三小学,划拨食品公司东北侧猪场地皮37亩作为教学用地,同时成立5人筹备组,潘金盛任筹备组组长,开始筹建工作。同年7月成立甘南州第三小学临时领导小组,潘金盛同志任组长,按照师生1:1.5比例,配备教职员工15人。1972年成立甘南州第三小学党支部,张嘉福同志任书记,实行一元化领导,隶属于州教育局。1998年合作市成立,移交合作市,更名为合作市第三小学。学校位于合作市桑曲路6号,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教学用房为东、南、西教学楼各一栋,教学用功能室齐全。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1618名,教职工9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9人,小学一级教师35人,未评18人,职员1人,工人1人;具有本科学历57人,专科学历29人,中专7人,高中1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备课网络化、教学现代化。学校实行规范管理、量化考核,奖优罚劣、末尾反思的管理体制,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在德育工作中突出了团队作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形成了富具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十个我能行”。现有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名,州级骨干教师2名,州级“青年教学能手”12名,45名教师在国家、省、州、市优质课学科竞赛中获奖,86名教师在论文,案例展评中获奖,教师发表论文达120余篇。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深入教学研究。1988年承担“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项目;2002年学校被列为首批省级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学校,2003年被确定为“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学校”,八个省级课题的立项与研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奠定理论基础,已连续编印出版校刊9期,科研辐射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连续九年在全市小学升学会考中成绩名列第一,得到州、市教育局的表彰奖励。学校两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获“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优秀家长学校”、“甘肃省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家长学校”、“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党支部多次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中队获全国红旗中队称号;2个中队被团州委授予“优秀中队”;团支部被团州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少先大队被团州委授予优秀少先大队。6名学生获得全州“草原十佳少年”称号。学校在全市教育系统目标责任考核中连续9年获得第一名,并荣获教研教改先进集体,校园安全先进集体、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在“两基”攻坚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得到了州、市政府表彰奖励。学校先后被州教育局评为“甘南州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学校”、“甘南州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甘南州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甘南州德育工作示范学校”、“甘南州教育科研示范学校”;2010年被州委、州政府命名为全州民族团结示范教育基地、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园丁奖”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沿着“全面发展,争创特色”的发展思路,已成功举办了九届艺术节,使特色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

相关人物

潘金盛
相关
张嘉福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