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青年喇嘛职业学校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1020220000264
机构名称: 拉卜楞青年喇嘛职业学校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475.pdf
行业类型: 教育
起始时间: 1943年
结束时间: 1947年

机构描述

民国三十二年(1943)秋,拉卜楞寺当局向国民党中央建议在其寺内设立青年喇嘛职业学校,其宗旨是对藏文研究有素的青年喇嘛得以接受现代教育,从事边疆大业之推进,此建议被国民党当局“立即应允”。民国三十三年(1944)秋,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任五世嘉木样大师、黄正清、绳景信、黄景文、郭中央等5人为筹备委员,并以嘉木样大师为主任委员,郭中央为秘书,黄景文为工厂筹备主任。其时,黄景文、郭中央均未到职,实际由黄正清、绳景信着手筹办。民国三十四年(1945)二月,黄景文、郭中央到职,并由郭中央负责积极筹办。三月,嘉木样下令“议仓”转令各扎仓选派优秀青年喇嘛100名来校报名。四月,国立拉卜楞寺青年喇嘛职业学校正式开学,校长为嘉木样大师,所有教职员由校方聘请通晓藏文藏语的5名人士担任。学校设教导、事务两处,教导主任由教育部选派,事务主任由校长聘任。教导处下设教务、训导、体育、卫生等组,事务处下设文书、出纳、庶务等组。另外,还设有经济稽核委员会、课外活动委员会、补充教材编辑委员会,分别承担学校的经济稽核、课外活动指导、教材编辑等工作。学生系由拉卜楞寺青年喇嘛中征选。课程设置分普通科目和职业科目两类。普通科目有《公民》《国文》《藏文》《常识》《算术》《音乐》《体育》《图画》《习字》等。职业科目设有《编物学》《纺织学》《整理漂染学》《物理》《化学》《工厂实习》等。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有学生100名,分甲乙两班上课。办学初,因学生公费无着,每日仅上午上课,而教育部则认为“半日制不便公费,倘能按照《普通职校章程》办理,公费待遇则无问题”。是年秋天,遂按普通职校编制每日授课7小时。民国三十五年(1946)春天,又续招新生一班,学生42名,全校合计142名,分甲、乙、丙三班上课。因为学生系青年喇嘛,“语文固属隔阂,习俗亦复各异”,故一般教材很不适用,于是学校从地方需要出发,编辑汉藏文各科教材,并采取新法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同年,教育部根据该校代理校长、教导主任黄明信所呈拟的改进校务意见书,决定将这所学校改为师范。自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第二学期起,将三年制纺织科改为四年制边疆师范卫生、印刷两班,将纺织科二上级改为边师二上级,原纺织科一上级改为二年补习二年级。课程设置方面取消纺织课,加授英语课。学生来自甘肃、青海和四川3个省,而以甘肃学生最多,校名沿用未变。按规定,边师科4年内共开设公民、国文、数学、藏文、美术、音乐、体育、历史、地理、博物、化学、物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地方自治、教育通论、边地知识、卫生、医事、实用技艺和教育实习等21门课程,其中实用技艺课又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印刷组,乙组为医药组,由教师指导学生任选习一组。每周教学时数为34至38学时。按规定补习班两年内共开设团体训练、音乐、体育、美术、国语、藏文、算术、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和劳作等12门课程。民国三十六年(1947)四月,嘉木样大师圆寂,学校因种种原因停办。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