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86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小学教育
分类号: G61
页数: 5
页码: 552-556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临潭县小学教育蓬勃发展。1991年1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临潭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按照乡镇的文化经济状况,具体制定了全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骤。2001年,根据临潭实际,县教育局制定了《临潭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5所小学撤并,11所村学调整为教学点,18所小学调整为复式教学,19个乡镇的学校布局趋于合理。1998年,临潭县城关镇新建了临潭县后川希望小学,1999年开始招生,首批招生670人,在校教师24人。在校学生2292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9%,其中女童入学率97.6%,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临潭县小学由县乡两级分级管理。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学校教育

内容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临潭县小学教育蓬勃发展。1991年1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临潭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按照乡镇的文化经济状况,具体制定了全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骤。文化经济较好的城关、新城、古战三乡(镇)于1991年普及小学教育;文化经济一般的卓洛、长川、羊永、流顺、新堡、扁都、陈旗、店子、冶力关、羊沙10乡,于1995年普及小学教育;偏僻分散的术布、总寨、陇原、八角、三岔6乡,于2000年普及小学教育。1991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85.7%,小学毕业率为93.5%,在校学生11038人。2001年,根据临潭实际,县教育局制定了《临潭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5所小学撤并,11所村学调整为教学点,18所小学调整为复式教学,19个乡镇的学校布局趋于合理。1998年,临潭县城关镇新建了临潭县后川希望小学,1999年开始招生,首批招生670人,在校教师24人。2002年,在酒泉地区安西县疏勒河七道沟临潭县移民基地建立了移民区九年制学校,2003年增设初中部,在校学生130人,教师13人。2006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小学131所(不含11个教学点)。其中完全小学39所,六年制复式小学39所,四年制复式小学28所,二年制复式小学25所。在校学生2292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9%,其中女童入学率97.6%,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
  2006年,各完全小学和六年制小学基本建立了远程教育单点站,有计算机教室23个。
  临潭县1991—2006年各类小学概况一览表二、小学的设置与管理
  临潭县小学由县乡两级分级管理。每个乡(镇)称为学区,设乡(镇)教育委员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小学分为:完全小学、六年制复式小学、四年制复式小学、二年制复式小学(教学点)。学校的人事任免、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和教学计划的实施均受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领导。教学业务由县教育局统一指导,通过学区中心小学组织实施。
  临潭县小学名录三、学制与编制
  1997年,临潭县教育局根据教育部规定将全县小学学制统一改为六年制。2002年7月,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临潭县小学教职工编制比例为:县镇小学教师和学生比例为1:21,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23,小学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不得超过所有教职工总数的9%。
  2006年小学办学条件概况一览表四、教学
  1996年,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在原设课程的基础上从2002年开始,小学三年级增设英语和信息技术两门课程。
  五、会考
  2001年开始,全县小学考试实行毕业会考制。
  临渾县2001-2006年小学会考情况一览表
  单位:人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