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教育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86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教育经费
分类号: G46
页数: 3
页码: 542-544
摘要: 1991年后,临潭县教育经费主要靠县财政拨付,其次是社会集资和教育费附加。中小学经费开支由县政府做出预算,财政拨付。学杂费每学期收缴一次,独生子女、两女户免收学杂费。2006年,县财政补助寄宿生生活费63.4万元,使“两免一补”阳光工程确实得到了落实。甘肃省兰州热电二厂对口帮扶临潭四中。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投入资金4万元,救助贫困学生105名,并于2005年暑假将11名学生邀请到兰州进行夏令营手拉手联谊活动。同时,省教育厅、省教科所、兰州大学三家联合投资18万元为四中修建能容纳58人同时上课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个。县上各包校帮扶部门共捐款11.9万元,捐物折价1.5万元。
关键词: 教育管理 教育经费

内容

—、财政拨付
  1991年后,临潭县教育经费主要靠县财政拨付,其次是社会集资和教育费附加。中小学经费开支由县政府做出预算,财政拨付。
  1991-2006年临潭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统计表
  单位:万元
  二、学校收费、勤工俭学、校办企业
  1991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学杂费实行统一收费标准,县教育局、财政局和物价委联合做出决定,城镇学校高中每名学生30元,初中每名学生10元,小学每名学生4元。2000年后,学校办公经费主要靠学杂费弥补,高中每名学生学费150元,初中每名学生杂费120元,小学每名学生杂费40元,农村学校收费稍微低一些。学杂费每学期收缴一次,独生子女、两女户免收学杂费。2006年,临潭县根据《甘南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费用公示表》甘政发(2006)6号文件精神,初中生免收学杂费、信息费、教育费和取暖费。按照甘价费(2004)404号文件代收课本费,城镇初中每生60元,作业本费13元;农村初中每生课本费23元,作业本费10元,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独生子女、两女户、低保、孤儿、残疾儿童、烈属子女减免学杂费、课本费及作业本费。2006年,县财政补助寄宿生生活费63.4万元,使“两免一补”阳光工程确实得到了落实。
  勤工俭学在农村中、小学主要由村社划给适量耕地,作为勤工俭学基地,多用于集体福利和弥补公务费之不足。1991年起至2006年,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有100多所,年均收入3万多元,生均2.6元。
  临潭二中于1984年建立了校办印刷厂,当年获利润3万元,以后逐年增长,至2006年,利润达8万元,并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厂长承包制。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04年,临潭县教育局根据《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制定出台了《临潭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开展“两免一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免除绝大部分学生的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工作。该活动中享受国家免费提供中小学课本学生,初中10767人次,小学14621人次。2004年至2005年,投入资金568万元,寄宿生生活住宿补助65.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为了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更好地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确有困难交不起学杂费、书费的采取减、免、缓的办法使其就学,同时在现有救助办法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逐步解决贫困学生的困难,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06年起,国家实行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从经费上彻底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缓解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困难。
  四、捐资助学
  临潭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临潭县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的规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捐资助学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工作。1997至2001年,五年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464.6万元。鼓励个人企业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学生修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甚至资助读完大学。1996年,临潭县热心支持教育的各界人士发起成立了“教育基金会”。2006年11月临潭县委、县政府在此基金会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了新的教育基金会,制定了《临潭县教育基金会管理暂行办法》,基础资金累计已达230万元,县财政局在2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增长20%,划拨县教育基金会,用来奖励每年的高考状元及重点上线考生,奖励高考成绩突出的优秀校长、优秀科任教师及优秀班主任,资助特困大学生上学。县政协委员、城关后川砖瓦厂厂长敏世昌捐资8000元,修建了石门乡元化沟村学,并配置了课桌凳、办公桌,救助城关二小儿童12名,已投资4800元。2004年浙江“宜禾公司”在临潭县实施“助学助创”活动,资助孤儿、残疾少年儿童80名,资助经费2.4万元。经过共青团临潭县委的倡导和多方努力,全县干部职工及省内外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方人士,为临潭县“希望工程”捐款累计378万元,救助贫困学生初中1681人、小学2928人。企业、个体、农民的教育费附加基本用于校舍的修缮。200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若干规定》,全县终止了教育费附加的征收。
  五、省、州对口帮扶
  甘肃省兰州热电二厂对口帮扶临潭四中。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投入资金4万元,救助贫困学生105名,并于2005年暑假将11名学生邀请到兰州进行夏令营手拉手联谊活动。同时,省教育厅、省教科所、兰州大学三家联合投资18万元为四中修建能容纳58人同时上课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个。2004年,甘南州电力公司在店子学校投入资金1.5万元,购置篮球架1幅、办公桌椅6套、沙发1组、单人软床6张、办公用品及图书、作业本等,捐赠打印机1台,救助贫困学生12名。县上各包校帮扶部门共捐款11.9万元,捐物折价1.5万元。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