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抗震减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85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抗震减灾
分类号: P315.94
页数: 3
页码: 536-538
摘要: 1991年以来,发生于临潭县境内的地震灾害有两起。2003年11月13日上午10时35分发生地震,震中在临潭、岷县、卓尼三县交界处,震级为MS5.2级,临潭19个乡镇均有震感,特别是接近地震中心的陈旗、石门、龙元、三岔、总寨、店子、新堡7个乡震感较强,造成灾害。据统计,全县共有7个乡、39个村、195个合作社受灾,受灾人口5259户21796人;受伤4人,倒塌房屋200户1000间,造成严重危房3803户19015间,造成房屋裂缝1256户8792间,造成乡镇机关和校舍危房755间,毁坏桥梁1座、公路7公里、水渠9100米,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75.5万元。经估算,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80.85万元。县委、县政府在家领导立即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时赶赴灾区,开展灾情摸底和抗震救灾工作。
关键词: 防震减灾 抗震减灾

内容

1991年以来,发生于临潭县境内的地震灾害有两起。
  2003年11月13日上午10时35分发生地震,震中在临潭、岷县、卓尼三县交界处,震级为MS5.2级,临潭19个乡镇均有震感,特别是接近地震中心的陈旗、石门、龙元、三岔、总寨、店子、新堡7个乡震感较强,造成灾害。据统计,全县共有7个乡、39个村、195个合作社受灾,受灾人口5259户21796人;受伤4人,倒塌房屋200户1000间,造成严重危房3803户19015间,造成房屋裂缝1256户8792间,造成乡镇机关和校舍危房755间,毁坏桥梁1座、公路7公里、水渠9100米,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75.5万元。
  2004年9月7日20时15分49.8秒发生的地震,震中在临潭县与卓尼县柏林乡交界处,震级为MS5.0级,全县19个乡镇均有震感,陈旗、石门、龙元、羊沙、三岔、总寨、店子、新堡、冶力关、八角等10个乡镇震感强烈,造成灾害。据统计,全县共有10个乡镇61个村284个合作社受灾,受灾人口7359户31951人,重伤3人,轻伤4人,民房倒塌838户4215间,严重损坏民房3184户12373间,造成民房裂缝3975户21176间;校舍倒塌19间,严重损坏72间,造成裂缝193间;乡镇机关单位房屋倒塌316间,严重损坏27间,造成裂缝106间;损毁水渠2508米、乡村道路125.1公里、农电线路560米、人畜饮水7350米,因灾死亡羊50只、猪26口。经估算,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80.85万元。
  二、抢险救灾
  2003年“11・13”地震灾害发生后,省政府副省长罗笑虎和省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和州有关部门领导赶赴受灾现场,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县委、县政府在家领导立即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时赶赴灾区,开展灾情摸底和抗震救灾工作。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县民政局、地震办等21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并下设了灾情调査组、医疗救治防疫组、治安保卫组、道路抢险组、救灾物资调配组、灾后重建组和宣传报道组7个工作小组,明确了各组的工作职责,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同时,从县委、县政府抽调8名副县级领导分别承包陈旗等7个受灾较严重的乡,从县直机关抽调48名科级干部赴48个重点行政村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救灾中,采取政府救济、社会各界捐助和亲邻互帮与自救的方式,县上拨付社会救济事业费5万元,民政部门调拨帐篷250顶,社会各界捐赠现金16.35万元、面粉1020袋、方便面860箱、棉衣棉裤1190套、单衣单裤28130件、帐篷36顶、棉大衣380件、棉被704床、块煤14吨、药品价值5.1万元、医疗设备11台。
  2004年“9・7”地震灾害发生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于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立即电话指示各乡镇组织干部深入村组,调査灾情,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并向州委、州政府汇报了震灾的初步情况。随即,于当晚召开了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在县上参加培训的各乡镇负责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对本次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组成6个工作组,由县四大班子和县人武部领导带队, 连夜赶赴震中附近震感较强的陈旗、龙元、羊沙、石门、三岔、店子、新堡、总寨、八角、冶力关等10乡镇,深入了解灾情,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于9月8日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赶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对本次抗震救灾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县上下拨应急资金10万元,州上拨付30万元,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整个救灾过程中,上级部门共下拨全县救灾口粮款100万元,县财政列支救灾款1万元,县民政局下拨救灾资金80万元,共安排特困灾民7022户31600人,基本保证了春荒期间受灾群众生活未发生大的问题,共收到省、州、县社会各界为灾区捐款13.447万元,捐面粉2759袋、方便面56箱、棉被420床、饮料13箱、羊毛衫300件、单衣裤920件,这些款物全部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
  “11•13”和“9•7”地震灾后重建中,2004年共完成灾民建房1352户4056间,拨付补助资金499.18万元;2005年共完成灾民建房722户2166间,拨付补助资金275万元。通过两年的灾后重建,解决了全县相当一部分特困灾民的住房困难,帮助灾民度过了难关。三、地震科普
  临潭县地震局每年举办3次定期科普宣传,并在新城端午节盛会、冶力关农历六月六“花儿”会和洮州风情旅游节、县城物资交流会和“7·28”唐山地震纪念日期间,利用播放影视资料,播放宣传录音,悬挂横幅,展出挂图,发放宣传品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从1991年至2006年,县地震局(地震办)共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40余次,播放影视资料和录音60余次,悬挂横幅40余条,展出挂图40余次,发放宣传品7万余份(册),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200余条。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