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拥政爱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83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拥政爱民
分类号: E225
页数: 2
页码: 521-522
摘要: 1991年以来,在重大节日期间,人武部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进行拥政爱民活动。临潭县的拥政爱民活动主要体现在组织民兵参加抢险救灾、植树造林、支援重点工程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开展3一部一校、一干一生”等活动,建立和发展了新型军政军民关系。2004年以来,县上举办的重大活动,县人武部都组织民兵参加值勤,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及参加救灾的民兵苦战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灭火任务,受到了地方党委和军分区的通报表彰。
关键词: 拥政爱民 军民关系

内容

1991年以来,在重大节日期间,人武部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进行拥政爱民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遵守政策法令和群众纪律,尊重地方干部,向人民群众学习,虚心听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并对大家进行教育。临潭县的拥政爱民活动主要体现在组织民兵参加抢险救灾、植树造林、支援重点工程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开展3一部一校、一干一生”等活动,建立和发展了新型军政军民关系。2004年以来,县上举办的重大活动,县人武部都组织民兵参加值勤,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节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是军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军民关系,体现和平时期人民军队、民兵预备役地位和作用的有效形式。
  支援农业建设重点是组织和发动民兵积极开展修渠打井、抗旱防雹工作。鼓励民兵带头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地膜覆盖、药剂拌种等新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2001年8月,临潭县政府决定在城关镇部分地块进行梯田改造,县人武部在受领任务后,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调用挖掘机一台,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了梯田改造任务。
  支援重点工程建设临潭县人武部积极组织和发动民兵参加和支援重点工程建设,如青石山水电站、徐合公路临潭段、鹿儿台电站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近千名民兵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同时参建民兵开展争先创优和评比竞赛活动,成为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的骨干力量。第三节抢险救灾
  临潭县自然灾害频繁,水、旱、雹、震等灾害连年不断。临潭县驻军和全县广大民兵,每当出现灾情,就义无反顾,奔赴抗灾、救灾第一线。2003年,参加了冶力关“7•29”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2003年11月13日,临潭县陈旗、店子、三岔、龙元、石门、总寨、新堡遭受地震灾害后,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参加了抢险救灾。
  灭火救灾2006年3月,冶力关林区发生森林大火,县人武部在接到灾情报告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组织和发动民兵参与灭火救灾工作,做到了决策快、动员快、开进快。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及参加救灾的民兵苦战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灭火任务,受到了地方党委和军分区的通报表彰。
  抗洪抢险水灾是临潭县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因而抗洪抢险也是临潭驻军和民兵救灾的主要任务。2003年7月29日晚11时许,冶力关镇突降特大暴雨,暴雨持续3个小时,降雨强度为203毫米,洪水流量为每秒280立方米,平均深度为1.2米。暴雨使冶力关镇5个村880户3809人不同程度受灾。县人武部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组织冶力关65名民兵开展搜寻失踪人员及遇难者家属安置工作。据统计,共搬迁重灾户76户,搭建帐篷45顶,疏通、清理河道6处1.8公里、涵洞14处,为灾区群众捐献迷彩服60套、现金1500元,受到了在场省、州、县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第四节军民共建
  从1998年起,县人武部、武警中队每年参加县上组织的植树造林活动,至2006年,累计植树近20万株,县人武部发动民兵带头退耕还林(草)近800亩。2003年5月,县人武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及城关镇民兵30人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以质量高、速度快、成活率高受到了县政府的肯定。县人武部在长川乡建起国防林1处,面积达1100亩,并于10月上旬与县政府联合在该处设立“国防林”标志牌一块。
  1995年以来,临潭县人武部积极开展“一部一校、一干一生”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为卓洛乡日扎小学12名特困学生捐款500元,为学校送去价值1000元的学习用品,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和在校师生的好评。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