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823
颗粒名称: 卷二十七 军事
分类号: D912.12
页数: 6
页码: 517-522
摘要: 至1995年12月,临潭县人武部编制干部12人,设政工科、军事科、后勤科。1996年县人民武装部编制干部12人,撤销人民武装部2名战士的编制。2003年,全军调整改革体制编制,临潭县武装部编制干部7名,科室未变,副部长兼军事科长。1991年至2005年,全县有19个乡(镇)武装部,各配武装干部1名。临潭县武警中队隶属临潭县公安局、甘南州武警支队双重领导。编制38人,配队长、政治指导员、排长、司务长各1名。主要担负临潭县公安局看守所看守、县城治安巡逻等勤务工作。武警中队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配合临潭县公安局维护社会治安,执行逮捕、押解等任务。
关键词: 军事管理 军事制度

内容

至1995年12月,临潭县人武部编制干部12人,设政工科、军事科、后勤科。1996年县人民武装部编制干部12人,撤销人民武装部2名战士的编制。2003年,全军调整改革体制编制,临潭县武装部编制干部7名,科室未变,副部长兼军事科长。
  临潭县人民武装部领导更迭表
  1991年至2005年,全县有19个乡(镇)武装部,各配武装干部1名。2006年, 全县19个乡(镇)合并为16个乡(镇),专职武装干部21名。第二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临潭县中队
  临潭县武警中队隶属临潭县公安局、甘南州武警支队双重领导。编制38人,配队长、政治指导员、排长、司务长各1名。主要担负临潭县公安局看守所看守、县城治安巡逻等勤务工作。武警中队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配合临潭县公安局维护社会治安,执行逮捕、押解等任务。
  第二章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第一节国防动员委员会
  1997年,根据国发〔1997〕63号、甘南州委〔1997〕23号文件精神,经县委、县政府、县人民武装部研究,成立临潭县国防动员委员会。国防动员委员会同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委员会成员由第一主任1人、主任1人、副主任3~4人及委员2人组成。县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一主任、主任、副主任、委员同时为县委人民武装委员会的领导班子。国防委员会下设四个办公室:
  国防动员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政工科,负责承办委员会日常事务和协调办公室工作。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
  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军事科。设主任1人。
  国防动员委员会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武部计划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
  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通局。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
  临潭县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录第二节征兵
  征兵工作是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组成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县征兵领导小组,组长由一名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武装部领导担任。县征兵办公室主任由武装部军事科科长担任,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
  义务兵的征集每年进行一次,征集的人数、时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的征兵命令为准。义务兵的征集对象,一般是当年12月30日以前年满18周岁至22周岁的男女公民。征集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宣传教育,对政审体检人员进行培训、报名登记、目测初审、确定体检对象。第二阶段:进行体检、政审、基层初定兵员。第三阶段:审批定兵、发放入伍通知书,做好重点人员的家访工作,县上集中新兵,发放服装,交接运送新兵。199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全县共向部队输送合格兵员320人。
  第三节民兵工作
  民兵组织建设临潭民兵工作依照《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规定,重点抓了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的正规化建设,在党政机关单位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并按照独立进行应急任务的要求,实行统一编制。重点编组1~2种专业技术分队,以县为单位建成门类较全的民兵专业技术兵合成储备基地,编组坚持农村以行政村、城镇以厂矿企业为基础确定建制,保持了基干民兵队伍的相对稳定。1991-1995年,结合临潭的实际,合理调整了基干民兵人数和年龄结构,逐步形成基干民兵各年龄组保持在总数的10%左右,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2001年,县人民武装部进行调査摸底和组织整顿,使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和步兵分队组织建设得到了落实。应急营、连点验率达到95%以上。军分区投入3.7万元,为全州115个乡(镇)武装部、72个民兵营(连)部统一制作了工作制度牌。40%以上的营(连)部硬件建设达标。2002年,贯彻张掖、平凉“两个会议”精神,县人武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试点,地方政府积极配合,有9个武装部硬件建设达标。2003年,贯彻中发9号文件和“兰州会议”精神,以公路沿线、敏感地区为重点,向乡(镇)辐射民兵组织体系。2005年至2006年,全县共编民兵1200人。民兵应急分队编1个连125人,其中:应急连1排30人为抢险救灾分队;3排30人为反恐排。民兵对口专业技术分队编3个分队170人,其中:医疗救护1个分队60人,汽车维修1个分队50人,水电气抢修1个分队60人。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编7个连454人,其中:82迫击炮2个连114人,通信1个连61人,军械维修1个连36人,防化1个连74人, 工兵1个连85人,12.7高机1个连84人,步兵6个连451人。
  民兵军事训练组织民兵参加军事训练是民兵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年度工作任务。旨在提高民兵的军事素质,保证民兵组织能够随时担负战备执勤、维护社会治安、抢险救灾以及完成各项突发任务,为战时储备了一定军事技能和作战技能的合格兵员。
  1991年至2006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民兵工作进一步缩减,训练以适应“两场”(战场和市场),提高民兵预备役战斗力、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以高科技知识学习和应用为中心,突出抓首脑机关、民兵“一部三队两网”(基层乡镇武装部、民兵应急指挥部、专业技术分队、对口专业分队、民兵情报网、指挥自动化网)和教练员队伍建设。
  在民兵应急分队训练中,重点突出了以反恐和抢险救灾为主要内容的训练,共训练民兵3800名,其中对口专业分队908名,民兵应急分队2500名,专业技术分队392名,超额完成了训练任务。2004年,人武部组织进行了退伍军人应急征召演练。2005年全县共训练民兵191人,其中民兵应急分队125人,通信分队46人,医疗救护分队20人,参训率达100%。2006年,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参加了“甘南州反恐维护稳定实兵演习”,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第四节民兵武器装备概况
  临潭县的民兵自组建以来装备的武器分三种类型。即步兵武器类、炮兵武器类、通信器材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武器,装备有一定数量的弹药,还配有部分手榴弹和其他兵种的器材。主要有:“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五六”式冲锋枪、“五六”式轻机枪、“五四”式手枪、“六七”式82迫击炮等,由人武部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实行统一保管。民兵个人手中不再持有武器。这一措施的贯彻,保障了民兵组织武器装备的安全性,加强了民兵组织的作战能力。
  第五节武器装备的管理与使用
  对武器的安全检査,坚持连每月、营团每季度、师半年检査或抽查的办法进行,确保了民兵武器始终无锈蚀、无损坏、无霉烂变质,经常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1994年7月,结合驻地实际,下大力抓了民兵武器仓库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先后投资10余万元,在县人武部院内新建了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于1995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配齐了看管人员6名、饲养警犬3条。1997年被省军区评为“民兵武器库建设先进达标单位”。2000年后,相继安装、更换了铁丝网、铁皮柜、脉冲电网、红外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完善了各种安全设施,达到了军分区提出的武器装备仓库“硬件”建设“123456”的要求(一道电网,二条狗,三套报警设备,四名以上看管人员,五道锁,六面坚固)。在武器、弹药的管理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落实了枪支弹药管理的 “五项制度”、“五种登记”和“六不准”等项制度。经上级检査验收,民兵武器弹药库均符合达标条件。第六节军事设施建设
  1991年,在县城北郊建成了民兵训练基地,建筑面积为1860平方米,有民兵宿舍26间,各类库室12间,训练基地有简易战术训练场、射击场、障碍场等。至此,基干民兵每年由县人武部集中组织实施,进行基地规范化训练。1995年,为民兵训练基地购置了120套盾牌、警棍和120套水壶、挎包。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人武部2006年开始动工兴建新的办公楼、铺面房及其附属设施,改变了以前武装部营房破旧的面貌,为武装部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拥政爱民
  第一节拥政爱民活动
  1991年以来,在重大节日期间,人武部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进行拥政爱民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遵守政策法令和群众纪律,尊重地方干部,向人民群众学习,虚心听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并对大家进行教育。临潭县的拥政爱民活动主要体现在组织民兵参加抢险救灾、植树造林、支援重点工程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开展3一部一校、一干一生”等活动,建立和发展了新型军政军民关系。2004年以来,县上举办的重大活动,县人武部都组织民兵参加值勤,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节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是军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军民关系,体现和平时期人民军队、民兵预备役地位和作用的有效形式。
  支援农业建设重点是组织和发动民兵积极开展修渠打井、抗旱防雹工作。鼓励民兵带头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地膜覆盖、药剂拌种等新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2001年8月,临潭县政府决定在城关镇部分地块进行梯田改造,县人武部在受领任务后,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调用挖掘机一台,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了梯田改造任务。
  支援重点工程建设临潭县人武部积极组织和发动民兵参加和支援重点工程建设,如青石山水电站、徐合公路临潭段、鹿儿台电站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近千名民兵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同时参建民兵开展争先创优和评比竞赛活动,成为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的骨干力量。第三节抢险救灾
  临潭县自然灾害频繁,水、旱、雹、震等灾害连年不断。临潭县驻军和全县广大民兵,每当出现灾情,就义无反顾,奔赴抗灾、救灾第一线。2003年,参加了冶力关“7•29”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2003年11月13日,临潭县陈旗、店子、三岔、龙元、石门、总寨、新堡遭受地震灾害后,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参加了抢险救灾。
  灭火救灾2006年3月,冶力关林区发生森林大火,县人武部在接到灾情报告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组织和发动民兵参与灭火救灾工作,做到了决策快、动员快、开进快。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及参加救灾的民兵苦战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灭火任务,受到了地方党委和军分区的通报表彰。
  抗洪抢险水灾是临潭县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因而抗洪抢险也是临潭驻军和民兵救灾的主要任务。2003年7月29日晚11时许,冶力关镇突降特大暴雨,暴雨持续3个小时,降雨强度为203毫米,洪水流量为每秒280立方米,平均深度为1.2米。暴雨使冶力关镇5个村880户3809人不同程度受灾。县人武部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组织冶力关65名民兵开展搜寻失踪人员及遇难者家属安置工作。据统计,共搬迁重灾户76户,搭建帐篷45顶,疏通、清理河道6处1.8公里、涵洞14处,为灾区群众捐献迷彩服60套、现金1500元,受到了在场省、州、县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第四节军民共建
  从1998年起,县人武部、武警中队每年参加县上组织的植树造林活动,至2006年,累计植树近20万株,县人武部发动民兵带头退耕还林(草)近800亩。2003年5月,县人武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及城关镇民兵30人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以质量高、速度快、成活率高受到了县政府的肯定。县人武部在长川乡建起国防林1处,面积达1100亩,并于10月上旬与县政府联合在该处设立“国防林”标志牌一块。
  1995年以来,临潭县人武部积极开展“一部一校、一干一生”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为卓洛乡日扎小学12名特困学生捐款500元,为学校送去价值1000元的学习用品,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和在校师生的好评。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