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65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分类号: F830.34
页数: 5
页码: 380-384
摘要: 1985年临潭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在组织货币资金回笼,稳定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地方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信用合作社 城乡金融机构

内容

1985年9月临潭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1997年和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1998年底经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批准撤销了术布、流顺、三岔、龙元4家信用社,业务和债权债务就近并轨,并对卓洛、长川、新堡、总寨、八角5家信用社降格为信用分社。2004年底又对这5家分社进行了撤销,全县信用社减少到10个、营业部1个。2003年原人民银行开办的宏达信用社归并为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和人、财、物也交由县联社统一管理。截至2006年底,临潭县农村信用联社所属19个乡(镇)共有城关、古战、羊永、新城、扁都、石门、店子、陈旗、羊沙、冶力关、宏达、联社营业部等11个信用社、1个营业部,有职工93名。全县信用社各项资产达32168.89万元,负债31080.93万元,自有资金1087.95万元,固定资产860万元,各项存款16980.11万元,各项贷款12265.47万元。临潭县信用合作联社有党委书记、理事长、主任各1名,副主任2名,监事长1名。内设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市场发展部、稽核监察安全保卫部、营业部6个部门。
  存款1991年底,各项存款余额376.16万元。临潭县农村信用联社建立健全了组织存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1996年底各项存款余额947.43万元,到2006年底各项存款余额16980.12万元。10年间,存款增长了17.93倍,平均每年增长1603.27万元,在组织货币资金回笼,稳定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地方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潭县农村信用社历年存款一览表
  单位:万元
  贷款1991年底全县信用社各项贷款达348.98万元,2006年底贷款余额达12265.47万元,1991年至2006年底全县信用社共发放农业贷款11048.27万元,是1991年全县各项贷款余额的31.67倍,从1991—2006年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6.5亿元。为了加大支农力度,满足支农需求,农村信用社在组织存款的同时,累计借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76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临潭经济的发展。2001年县联社还被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授予”全省农村信用社支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临潭县农村信用社1991-2006年贷款及发放、收回一览表
  单位:万元续表
  股金1991年底全县农村信用社股金总额为8.39万元。2006年底股本金余额达819.73万元,是1991年的97.70倍。从1991年到2006年累计向社员分红达155.07万元,百元股金平均分红比例达4.18%(不包括对1998年规范前旧股金支付的利息)。
  临潭县农村信用社1991-2006年股金余额及分红一览表
  单位:万元续表
  经营效益临潭县农村信用社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原则,1991年至1998年全县信用社亏多盈少。从1998年体制改革后,1999年至2001年盈余不断扩大,亏损不断缩小。2002年以后全县12个营业机构实现社社盈余,盈余额平均每年以55.16%的速度增加。全县信用社累计盈余309.87万元。到2006年底全县12个机构当年实现收入达1353万元,净利润额达88.65万元,累计上缴税金244.48万元。
  临潭县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一览表
  单位:万元续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