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粮油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55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粮油经营
分类号: F717.5
页数: 2
页码: 292-293
摘要: 1994年以前,全县粮食经营由县粮食局操作,自身管理,自身经营,基本处于垄断。1994年以后,全县多渠道经营格局基本形成。1998年6月6日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正式颁布,标志着粮油市场管理开始迈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管理主要由工商行政部门牵头,粮食部门协助配合,对经营粮油主体作了硬性条件限制,实行了粮油准运证制度。
关键词: 临潭县 粮油经营

内容

第一节市场管理
  1994年以前,全县粮食经营由县粮食局操作,自身管理,自身经营,基本处于垄断。1994年以后,全县多渠道经营格局基本形成。1998年6月6日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正式颁布,标志着粮油市场管理开始迈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管理主要由工商行政部门牵头,粮食部门协助配合,对经营粮油主体作了硬性条件限制,实行了粮油准运证制度。2004年5月19日国务院令(第407号)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授予粮食行政部门的职权是: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査。以此为契机,县粮食局对全县粮食经营户进行了详细调査摸底,多次宣传粮食政策,个体户都能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没有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违法现象发生。
  第二节国家经营
  1991-1993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粮食企业经营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不存在亏损。1994年以后,粮食行业逐渐放开,国有企业开始市场化运作,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从1998年开始,国有粮食亏损企业营业税全部取消。
  临潭县1991-2006年国有粮食企业粮食经营统计表
  临潭县1991—2006年国有粮食企业油脂经营统计表
  第三节个体经营
  全县的粮食经营个体户,从1993年以后逐渐发展起来,1998年以后迅速增多,规模不断壮大。经营区域有城市的,有公路沿线乡村的;经营范围有搞面粉销售的,有收购粮油的;经营方式有常年定点挂牌的,有短期走村串户的;经营品种有单一收购的,有混合收购青稞、蚕豆、豌豆、油料的。2006年初步统计,全县常年挂牌收购粮油,销售面粉、大米的个体户有30多户,其中业务量在千吨以上的有9户(购销环节以批发为主),在秋季粮油收购高峰期,搞乡村兑换、上门服务、预约定购的不完全统计有70多户。
  1998年粮油体制改革以后,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和粮食总产量的不断增长,全县出现了这样一种新景象,农民大面积种植的青稞、蚕豆、豌豆等小杂粮除留足种子、饲料和少量食用外,大量出售,同时又大量购进面粉作口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户适应了市场需求,他们一方面大量收购农民余粮,一方面大量调进面粉、大米供农民食用。全县的青稞大部分销往青海、西藏、四川等地,蚕豆、豌豆大部分销往沿海地区。全县个体户的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经营和优质服务,既获得了可观经济利益,又牢牢地占领住了市场。同时,在国有粮食企业退出市场后,为活跃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方便生产者和消费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西藏
相关地名
四川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