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养护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52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养护与管理
分类号: U418
页数: 5
页码: 270-274
摘要: 1991年全线养护里程为127.2公里,在该年的养护中,临潭公路段建立了经常上路巡査制度及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下基层检査制度,真正做到了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该年完成桥涵维修12道,处置桥涵跳车6处;清理泥石流及塌方3078立方米,搞砂土封层样板路24公里;新建1米以下小涵洞6道;开挖边沟55公里。
关键词: 临潭县 公路养护

内容

第一节公路养护
  一、干线公路
  1991年全线养护里程为127.2公里,在该年的养护中,临潭公路段建立了经常上路巡査制度及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下基层检査制度,真正做到了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该年完成桥涵维修12道,处置桥涵跳车6处;清理泥石流及塌方3078立方米,搞砂土封层样板路24公里;新建1米以下小涵洞6道;开挖边沟55公里。填补路基缺口5处,加宽改造刷坡600米;改造差等路1公里;窄路加宽2公里;改善路基1.1公里;处治路面跳车15处。2006年底所辖7个道班改制为城关、新城两个养管站,该年各项指标完成为:1.平均好路率95.64%,综合值78.69;2.平均出勤率96.09%,出工率92.2%;3.标准化养路127.2公里;4.完成处治翻浆6813.46平方米、油路填补14838.17平方米,采备油路沙1930立方米,清理塌方4463立方米,填补路基缺口3529立方米,油路乳化性沥青稀浆封层93220平方米/14公里。
  截至2006年底,该段养护的127.20公里沙砾路面已全部建成沥青路面。
  二、县乡公路
  1991年底全县通车里程达237.77公里,其中省养公路1条,全长85.74公里;地养公路7条,120.76公里;乡管公路4条,31.27公里。该年完成自力更生公路1.2公里,开挖边沟30公里,标准化养路11公里,保持达标路线里程115.82公里,补栽行道树8公里3200株。完成民工建勤0.98万个劳动工日,平均好路率达到50.9%,综合值63.2,主要养护路线好路率达60.7%。
  1993年县交通局改变养护方式,与各道班签订公路养护承包责任合同书,建立健全了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奖罚制度,对道班养护继续实行包三定”的养护承包制,即“包干养护经费,定好路率,定养护里程,定道班人员”的办法。在实行中采取“一清、二数、三看”的办法,即一是清理塌方是否彻底,二是数路面坑槽,三看边沟涵洞有无堵塞,构造物是否完好,路面是否积水等。按照《甘南州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勤检査、勤指导,每月按时上路进行检査,每季度进行路检,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年终按每次检査结果认真兑现奖罚制度,并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浮动养护经费的办法,从而调动了全县道工的养护积极性。该年自力更生改造路1.2公里,开挖路基边沟30公里,标准化养路11公里,保持达标路线里程60公里,植树18公里,民工建勤9807个工日(包括临卓、牙八、古术、敏长等路建勤工日),主要养护路线指标好路率达60.7%,年平均好路率达50.9%。
  1995年,临潭县公路水毁较为严重,定新公路218公里+20米处泥石流覆盖公路农田达20多亩,全县冲毁涵洞9道,塌方4400立方米,经济损失15.8万元,是年在水毁抢修中全县投入民工建勤工日1.87万个,拖拉机190台次,收取以现金代劳款2万元,疏通堵塞危险路段7处,修复涵洞7道,加固护坡1200立方米,清理塌方1.5万立方米。共投资18万元。
  1996年公路养护实行“五定”措施,即定领导、定道工、定路线、定指标、定经费,使全年养护工作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平均好路率40.9%,综合值61。并与19个乡镇签订了民工建勤责任书,全年完成民工建勤6万个工日,备沙1.2万立方米。修复水毁2.5个工日。
  2000年在全县大搞民工建勤活动中,全县整修公路11公里,标准化养路211.96公里,采备养护沙54.74公里4050立方米,自力更生改造公路1.2公里,建成县级文明样板路70.2公里,整修乡村道路31条85公里,铺备养护沙1218立方米。该年获得省交通厅《2000年度民工建勤“筑路月”活动先进单位》。
  2005年全县公路养护进行了体制改革,由原来的长年性养护转变为季节性养护和突击性养护。2006年底全县公路养护里程为270.127公里,其中省道1条S311定新公路85.74公里,县道6条123.82公里,乡道6条60.33公里,全县共有永久性桥梁605.6米、27座,其中大桥146.5米、2座,中桥199.8米、6座,小桥259.3米、19座,临时性桥9米、1座,共设大小涵洞288道。
  第二节路政管理
  一、干线公路
  1991年,临潭公路段有路政管理人员2名,专用三轮摩托车1辆,管护里程为127.20公里,在管理中,贯彻了管养结合、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依法治路的原则,在管理人员少的情况下,聘请了路政员1名,进行义务路査工作。全年上路巡査163天,195次,制止侵占、蚕食公路3278平方米/232处,拆除损坏路基路面及公路设施355.05平方米、1处,清理打场晒粮520平方米、11处,收缴各种赔偿费360.00元。到2006年,共有路政管理人员4名,专用路政车一辆,共管理沥青路面127.20公里。主要整治了公路打场晒粮不良现象,出动宣传车22个台班、洒水车13个台班,行程157公里,重点解决了一些蚕食公路的不法行为。全年共查处蚕食侵占公路1251平方米、207起,处罚路政案件2起,上路巡查529天,出动宣传车400公里、30次。
  二、县乡公路
  1991年,交通局成立路政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管理人员2名,维护全县206.50公里的路产路权任务。路政人员以“保障公路畅通、维护路产路权”为职责,在全县的每条道路上进行巡查,该年清理侵占路面摆摊设点13处,计285平方米。2006年以来重点进行路政管理的宣传工作,结合“四五”普法活动及“安全生产月”活动,主要以宣传路政法律、法规为主,加大上路巡查力度,在群众比较集中的城关、新城、冶力关等地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2006年全年共出动宣传车33次945公里,制止公路打场晒粮85次,制止违章建筑256平方米、40处,查处违章建筑130平方米、6处,查处损坏路基3平方米、1处、损坏路面15平方米、3处,查处侵占公路164平方米、29处,查处损坏桥栏杆2处,查处填埋公路边沟20平方米、1处,查处乱堆乱放151平方米、43处,当场没收工具11把。查处利用公路用地洗车5处,查处超限车辆1起1辆,查处墙体广告、门架各2起,全年共收缴补偿费767元。
  第三节交通规费征稽
  一、汽车养路费用
  1991年,全县拥有汽车256辆,收缴养路费683590.0元、建设费146009.6元,滞纳金4929.3元,合计834529.3元。
  到2006年底,全县营运车辆达458辆,其中货车357辆32313个吨位,客车101辆(大客车1辆,中型客车30辆,出租车70辆)计1250个吨位,该年收缴养路费5759566.20元、建设费1001809.90元、滞纳金58000.35元,合计6819374.45元。
  1991-2006年度交通规费征收表二、车辆运管费
  1991年,全县拥有各种汽车156辆,当年完成客运量6.85万人、客运周转量287.3万人/公里,当年征收运管费8.1万元、客运附加费1.14万元。
  1992年,全县拥有各种汽车288辆,其中有大型客车5辆,小客车1辆,有大小拖拉机378台,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277.7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3.9万吨、货物周转量5085万吨/公里(含民间运输)。
  到2006年底全县营运车辆达458辆,其中货车357辆3213个吨位,客车101辆(大客车1辆,中型客车30辆,出租车70辆),计1250个吨位。全县完成客运量62.7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768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508万吨、货运周转量3360万吨/公里。全年征收运管费63.5万元、客运费10万元。三、农用拖拉机费用
  1991年,全县拥有拖拉机250台,征收拖养费1.42万元。到2006年底,全县拖拉机发展到1919台,大多数拖拉机为农业服务。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