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企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50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企业管理
分类号: F406.1
页数: 3
页码: 254-256
摘要: 1991年以来,全县工业管理机构主要有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对工业企业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解下达计划,主要计划经济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及企业发展目标等。
关键词: 临潭县 企业管理

内容

1991年以来,全县工业管理机构主要有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对工业企业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解下达计划,主要计划经济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及企业发展目标等。县属工业企业自实行新一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后,各工业企业对内部各生产车间(班组)实行了内部车间(班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实行了百元含量工资、计件工资制等管理办法,生产及效益不断提高,其中县水泥厂在厂内实行了车间承包责任制和吨水泥销售含工资奖金等管理办法。1993年,全县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共有57个,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41万元,主要企业水泥产量2.09万吨,发电量981万千瓦时。
  1997年至2000年期间,对全县工业企业继续实行统一管理,计划任务指标分解下达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并新增工业增加值考核指标。在此期间,国有工业企业实行了产权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改革形式,各工业企业初步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了各项基础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企业职工由国家职工身份逐步向企业员工转变,并按《公证法》、《劳动法》规定,对入股上岗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岗位责任制,实行劳效挂钩、劳资挂钩的效益工资制。县建华水泥公司实行了内部车间以质量、产量、成本为主要指标的承包经营管理责任制,人员实行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充分调动了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县机械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厂长及财务人员实行岗位工资,推销人员实行吨销售含量工资,生产人员实行吨产量包干工资制,促进了企业发展。县电力公司所属内部各单位均实行了内部成本独立核算制度,实行了岗位、工龄结构工资制,并在各基层经营单位实行区域性工资制,逐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实行同网同价,随后依据国家农电体制改革要求,厂网分家,供发电分营,从而实现了专业化管理。通过股份制改造及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使多数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2000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623.9万元,工业增加值1226.6万元,主要企业水泥产量3.85万吨,发电量1684万度,供电量1768万度。2002年,县政府机构改革后,工业管理职能划转县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全县工业企业实行宏观管理和指导。2003年,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后,企业国家职工身份正式转换为企业员工,产权明确,政企彻底分开。各工业企业均按《公司法》规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及三项制度(劳动、人事、分配)建设得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得以完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至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6673.1万元,工业增加值11133.4万元,其中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7573.1万元,工业增加值2563.4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9100万元,工业增加值8570万元。主要工业企业水泥产量&08万吨,发电量9776万度,供电量2200万度,铁合金6000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