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49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分类号: F421.3
页数: 4
页码: 243-246
摘要: 临潭县国有工业分全民所有制县属工业和省属工业,行业分类有水泥制造业、机械设备修理修配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煤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
关键词: 临潭县 工业经济 所有制结构

内容

第一节国有工业
  临潭县国有工业分全民所有制县属工业和省属工业,行业分类有水泥制造业、机械设备修理修配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煤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1991年全县全民所有制县属工业企业10个,从业人员677人,主要企业有县新城水泥厂、县新城农机修造厂、独山电站、冶海电站、供电公司、县粮油加工厂、城关粮站副食加工厂、糖烟酒公司清真食品厂、新城粮站油料加工厂、煤炭公司蜂窝煤厂。其中独立核算企业6个,非独立核算单位4个。全民所有制省属工业供销企业2个,从业人员23人,主要企业是临潭县农业机械供销公司,隶属省农业机械总公司,由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代管;临潭县石油公司,隶属省石油公司,由县计划委员会代管,均为独立核算单位。是年,全民所有制县属工业企业继续推行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和目标管理。1992年后全县国有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多数工业企业因受体制、管理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全县国有工业处于扭亏增盈时期,尤其是多数非独立核算企业因无后续改造投入资金,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随后新城粮站油料加工厂、城关粮油副食加工厂因受市场变化及收购因素影响停产停办,全县国有工业仅剩8个。1997年新增县食品公司冷库、县供水公司,均为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企业,全县国有工业发展到10个。
  1997年至1998年,县属国有工业全面推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改革工作。其中:电力生产供应企业实行产权重组,将县供电公司、独山电站、冶海电站合营组建为供电、发电为一体的电力公司。县新城水泥厂利用闲置厂地、厂房及设备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县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锑业有限责任公司、石膏有限责任公司、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其余各企业以租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改制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0年,新增临潭县青石山水电站,供电、发电又分营,并依据国家农电体制改革要求,组建了临潭县水利发电集团公司,为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单位,公司下辖青石山、独山、关街、冶海、新庄五座小水电站。至此,临潭县国有工业企业共有12个,其中股份制企业有建华水泥、锑业、石膏、复合肥4户,国有工业有发电、供电、供水、粮油加工厂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机械、清真食品厂、食品公司冷库、蜂窝煤厂4户。
  2003年至2005年县属国有工业推行了企业职工全员身份置换及深化产权改革工作。除县供电公司外,县粮油加工厂、煤炭公司蜂窝煤厂因长期亏损、债务较大进行了安置破产。糖烟酒公司清真食品厂予以拆迁停办。三河水利发电集团公司所辖电站以部分及整体产权转让于本县私营户和外地企业、客商,公司予以注销。供水公司通过全员身份置换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工业企业。其余国有工业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兼并等改制形式转为民营经济。
  与此同时,全民所有制省属的2户工业供销企业自1998年以来进行了深化产权改革工作。其中:县石油公司于1999年被撤销县级公司法人实体后上划省、州公司,县农业机械公司于2004年产权整体转让给个体私营企业。
  第二节集体工业
  临潭县集体工业分城镇集体工业和乡(镇)办工业,行业分类有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饲料工业、缝纫业、皮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煤制品业、建材业、金属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4类。
  1991年全县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52个,其中城镇集体企业11个,主要企业是锑冶选厂、清真牛肉罐头厂、草原站兔肉罐头厂、畜牧局饲料厂、建材厂、水利电力局修配厂、手工业联社;乡(镇)办工业企业41个,主要有城关皮革厂、扁都乡花炮厂、城关翻砂一厂和二厂、新城石膏装饰板厂、各乡(镇)砖瓦厂、乡地毯厂、乡村石膏石灰石、锑矿开采等企业。是年,县属企业二轮承包改革开始,县手工业联社实行承包经营,未纳入二轮承包的锑冶选厂、建材厂、飞天地毯厂等集体企业均实行了目标管理,即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承包经营和目标管理后全县集体所有制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企业总数有所减少。
  2002年以前,临潭县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多数企业为发展乡镇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多数集体工业企业通过体制转换,逐步演变为个体私营经济。但是,多年来这些企业实为私营仍挂集体企业牌子。2003年至2004年,在全县消除“红帽子”集体企业改革中,多数集体工业企业进行了产权界定和变更,建材厂等15户企业变更为个体或个体合伙的私营企业,暂保留了县手工业联社、飞天地毯厂、二中印刷厂、新城石膏板厂、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5户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在全县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清真牛肉罐头厂与甘肃省首曲公司进行了联营,县淀粉厂产权转让于原企业法人,转为民营企业,县矿产公司改制安置职工后解体。
  第三节个体私营工业
  临潭县个体私营工业是由原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发展演变而形成。1991年,全县有个体办工业企业733个,从业人员1060人。1993年后,随着市场逐步放开搞活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岀台,以个体私营业为主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多数城镇集体、乡(镇)办、村办及联办的工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演变为个体私营经济实体。通过多年发展,县境内个体私营工业迅猛增长,一批私营工业企业如县顺达公司、永和加工厂、硅铁厂等通过扶持发展及招商引资逐步发展壮大。2003年,全县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669个,从业人员2664人,其中个体工业639个,从业人员1164人;私营工业企业30个,从业人员1500人。
  2003年至2004年期间,县境内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有了较大的转变,15户乡镇集体工业企业在消除“红帽子”集体企业改革中,通过产权界定,全部变更为个体私营经济。9户国有工业企业在全县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实施中通过产权转让、兼并、破产等改制形式,全部退出了国有经济序列,转为民营经济。2005年,全县共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678个,从业人员3058人,其中个体工业650个,从业人员1448人;私营工业企业28个,从业人员1610人。
  第四节股份制工业
  临潭县股份制工业起步较晚,从1997年开始县属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及实施后才有了不同程度地形成和发展。
  1997年,根据《甘南州城镇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试行办法》,县水泥厂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剥离分立的改革方式由水泥厂部分职工集资入股并租赁水泥厂部分资产、土地,组建成立了县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县锑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石膏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共安置原水泥厂职工138人,吸收职工个人股股金62万元。1998年县农机厂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了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吸收职工个人股股金15万元。是年,县内股份制工业企业共有5户(国有控股),职工人数190人。
  1999年开始,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影响,县锑业公司、石膏开发公司相继停产解散,多数职工回到建华公司上岗。复合肥公司、机械公司连续亏损,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建华水泥公司在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租赁水泥厂回转窑生产线,组建为新的建华水泥公司。
  2003年后,县属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使县属股份制工业企业经营体制有了较大转变。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县水泥厂由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兼并,重组为股份制合伙私营企业,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原企业法人,转为民营企业。县供水公司按股份制改制形式组建为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与此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组建了县洮珠水电有限责任公司(青石山水电站)、甘肃华羚集团临潭鹿儿台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份制工业企业。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