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489
颗粒名称: 卷十三 工业
分类号: F427.42
页数: 21
页码: 243-263
摘要: 临潭县国有工业分全民所有制县属工业和省属工业,行业分类有水泥制造业、机械设备修理修配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煤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
关键词: 临潭县 工业经济

内容

第一章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国有工业
  临潭县国有工业分全民所有制县属工业和省属工业,行业分类有水泥制造业、机械设备修理修配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煤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1991年全县全民所有制县属工业企业10个,从业人员677人,主要企业有县新城水泥厂、县新城农机修造厂、独山电站、冶海电站、供电公司、县粮油加工厂、城关粮站副食加工厂、糖烟酒公司清真食品厂、新城粮站油料加工厂、煤炭公司蜂窝煤厂。其中独立核算企业6个,非独立核算单位4个。全民所有制省属工业供销企业2个,从业人员23人,主要企业是临潭县农业机械供销公司,隶属省农业机械总公司,由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代管;临潭县石油公司,隶属省石油公司,由县计划委员会代管,均为独立核算单位。是年,全民所有制县属工业企业继续推行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和目标管理。1992年后全县国有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多数工业企业因受体制、管理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全县国有工业处于扭亏增盈时期,尤其是多数非独立核算企业因无后续改造投入资金,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随后新城粮站油料加工厂、城关粮油副食加工厂因受市场变化及收购因素影响停产停办,全县国有工业仅剩8个。1997年新增县食品公司冷库、县供水公司,均为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企业,全县国有工业发展到10个。
  1997年至1998年,县属国有工业全面推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改革工作。其中:电力生产供应企业实行产权重组,将县供电公司、独山电站、冶海电站合营组建为供电、发电为一体的电力公司。县新城水泥厂利用闲置厂地、厂房及设备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县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锑业有限责任公司、石膏有限责任公司、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其余各企业以租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改制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0年,新增临潭县青石山水电站,供电、发电又分营,并依据国家农电体制改革要求,组建了临潭县水利发电集团公司,为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单位,公司下辖青石山、独山、关街、冶海、新庄五座小水电站。至此,临潭县国有工业企业共有12个,其中股份制企业有建华水泥、锑业、石膏、复合肥4户,国有工业有发电、供电、供水、粮油加工厂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机械、清真食品厂、食品公司冷库、蜂窝煤厂4户。
  2003年至2005年县属国有工业推行了企业职工全员身份置换及深化产权改革工作。除县供电公司外,县粮油加工厂、煤炭公司蜂窝煤厂因长期亏损、债务较大进行了安置破产。糖烟酒公司清真食品厂予以拆迁停办。三河水利发电集团公司所辖电站以部分及整体产权转让于本县私营户和外地企业、客商,公司予以注销。供水公司通过全员身份置换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工业企业。其余国有工业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兼并等改制形式转为民营经济。
  与此同时,全民所有制省属的2户工业供销企业自1998年以来进行了深化产权改革工作。其中:县石油公司于1999年被撤销县级公司法人实体后上划省、州公司,县农业机械公司于2004年产权整体转让给个体私营企业。
  第二节集体工业
  临潭县集体工业分城镇集体工业和乡(镇)办工业,行业分类有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饲料工业、缝纫业、皮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煤制品业、建材业、金属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4类。
  1991年全县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52个,其中城镇集体企业11个,主要企业是锑冶选厂、清真牛肉罐头厂、草原站兔肉罐头厂、畜牧局饲料厂、建材厂、水利电力局修配厂、手工业联社;乡(镇)办工业企业41个,主要有城关皮革厂、扁都乡花炮厂、城关翻砂一厂和二厂、新城石膏装饰板厂、各乡(镇)砖瓦厂、乡地毯厂、乡村石膏石灰石、锑矿开采等企业。是年,县属企业二轮承包改革开始,县手工业联社实行承包经营,未纳入二轮承包的锑冶选厂、建材厂、飞天地毯厂等集体企业均实行了目标管理,即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承包经营和目标管理后全县集体所有制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企业总数有所减少。
  2002年以前,临潭县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多数企业为发展乡镇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多数集体工业企业通过体制转换,逐步演变为个体私营经济。但是,多年来这些企业实为私营仍挂集体企业牌子。2003年至2004年,在全县消除“红帽子”集体企业改革中,多数集体工业企业进行了产权界定和变更,建材厂等15户企业变更为个体或个体合伙的私营企业,暂保留了县手工业联社、飞天地毯厂、二中印刷厂、新城石膏板厂、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5户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在全县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清真牛肉罐头厂与甘肃省首曲公司进行了联营,县淀粉厂产权转让于原企业法人,转为民营企业,县矿产公司改制安置职工后解体。
  第三节个体私营工业
  临潭县个体私营工业是由原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发展演变而形成。1991年,全县有个体办工业企业733个,从业人员1060人。1993年后,随着市场逐步放开搞活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岀台,以个体私营业为主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多数城镇集体、乡(镇)办、村办及联办的工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演变为个体私营经济实体。通过多年发展,县境内个体私营工业迅猛增长,一批私营工业企业如县顺达公司、永和加工厂、硅铁厂等通过扶持发展及招商引资逐步发展壮大。2003年,全县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669个,从业人员2664人,其中个体工业639个,从业人员1164人;私营工业企业30个,从业人员1500人。
  2003年至2004年期间,县境内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有了较大的转变,15户乡镇集体工业企业在消除“红帽子”集体企业改革中,通过产权界定,全部变更为个体私营经济。9户国有工业企业在全县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实施中通过产权转让、兼并、破产等改制形式,全部退出了国有经济序列,转为民营经济。2005年,全县共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678个,从业人员3058人,其中个体工业650个,从业人员1448人;私营工业企业28个,从业人员1610人。
  第四节股份制工业
  临潭县股份制工业起步较晚,从1997年开始县属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及实施后才有了不同程度地形成和发展。
  1997年,根据《甘南州城镇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试行办法》,县水泥厂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剥离分立的改革方式由水泥厂部分职工集资入股并租赁水泥厂部分资产、土地,组建成立了县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县锑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石膏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共安置原水泥厂职工138人,吸收职工个人股股金62万元。1998年县农机厂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了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吸收职工个人股股金15万元。是年,县内股份制工业企业共有5户(国有控股),职工人数190人。
  1999年开始,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影响,县锑业公司、石膏开发公司相继停产解散,多数职工回到建华公司上岗。复合肥公司、机械公司连续亏损,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建华水泥公司在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租赁水泥厂回转窑生产线,组建为新的建华水泥公司。
  2003年后,县属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使县属股份制工业企业经营体制有了较大转变。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县水泥厂由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兼并,重组为股份制合伙私营企业,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原企业法人,转为民营企业。县供水公司按股份制改制形式组建为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与此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组建了县洮珠水电有限责任公司(青石山水电站)、甘肃华羚集团临潭鹿儿台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份制工业企业。
  第二章工业门类
  第一节采矿冶炼
  一、采矿业
  临潭县探明并已开采的非金属矿主要是石灰石和石膏石两种。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县境新城大石山和黑房崖、白土坡两处,其中大石山矿一直由水泥厂组织开采,黑房崖、白土坡矿由当地群众零星开采。石膏石矿分布在扁都乡红崖及新城乡、流顺乡、羊永乡等地区,主要由各乡组织当地群众开采,1992年开采量5000吨,石膏石原料除供应本县新城石膏装饰板厂外,还销往邻近市县。
  金属矿种类较多,1992年初步探明县境内有金属矿4种,即锑、汞、铁粉、铜矿,其中锑矿石在县内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新城石头沟,长川达寺坡、大沟,三岔石沟,龙元黑石咀,扁都口子下等地方,均由当地群众零星开采。
  1994年11月成立县矿产公司后,对已探明开采的原有矿点进行了管理,并探采结合寻找出多类矿种,矿化点100多处,勘探设立金矿点3处、锑矿点5处、汞矿点1处、铜矿点1处。从1998年开始公司因后续投入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加之设备老化而严重亏损,随之部分地方矿点相继出让给外商开采。
  二、冶炼业
  县内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原有临潭县锑冶选厂一户,由县财政投入40多万元投资组建,固定资产达53万元,生产期职工人数达30多人。主要产品为锑氧,即三氧化二锑,企业自成立第二年起由于锑品市场变化,产品滞销停产两年多。1992年甘肃省经济技术实业公司将该厂实行了承包经营,当年生产三氧化二锑17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万元;1993年生产锑氧10吨,产值4.83万元;1994年产量22吨,产值10万元。1996年县锑冶选厂拍卖给兰州投资商经营;1998年后又由于锑品市场变化,企业停产关闭。
  2000年,在州、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牵引下,甘肃慧达商贸公司在本县新堡乡境内投资兴建了又一家冶炼企业,即临潭硅铁厂。该厂拥有6300千伏安和5000千伏安矿热炉两台,总占地25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有职工128人,有化验室、机修班、电修班、水泵房、冶炼车间等。2001年8月建成投产,2002年生产硅铁293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055万元、增加值285万元,上缴税金70多万元。
  甘肃慧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临潭硅铁厂生产年份产量及产品情况表
  第二节电力
  临潭县电力工业发展较快。1991年县境内正常发电的电站共有4座,即独山电站、冶海电站、冶力关电站、新庄电站,装机7台,总容量2150千瓦。电力供应企业有临潭县供电公司,公司下设城关、新城2个变电所,有固定资产(原值)129万元,职工68人。
  1992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全县发电量943万度,工业总产值76.76万元,供电量1080万度,工业总产值21.3万元。
  1993年在省、州的扶持下投资140万元对独山电站首渠及进水口进行了改造,改变了独山电站建站以来“三不发电”(水小不发电、水大不发电、春冬季不发电)的状况。从1996年开始电力生产供应企业实行产权重组,将县供电公司、独山电站、冶海电站等组建为发电、供电为一体的电力企业,即临潭县电力公司。1999年至2001年,兴建了总装机1.2万千瓦(3X4000千瓦)的青石山水电站。2000年,依据国家农电体制改革要求,发电、供电分营,组建了临潭县水利发电集团公司(三河水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管理青石山、独山子、冶海、关街、新庄5座水电站的运行发电,拥有固定资产1.48亿元,总装机容量1.533万千瓦,有职工246名,其中管理人员23名。2002年按当年价格计算,全县完成发电量6870万度,实现工业总产值840万元,工业增加值420万元;完成供电量1856万度,实现工业总产值892万元、工业增加值518万元。
  2003年后,县水利发电集团公司在国有企业改革实施中,其所属电站相继产权转让于县内外民营企业投资商。通过招商引资,由临潭县和甘肃金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甘肃华羚集团公司投资兴建了总装机容量1.22万千瓦的鹿儿台水电站。并通过招商引资开工兴建术布电站,总装机容量0.42万千瓦。县电力公司自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厂网分家后,公司拥有职工223人,部室7个(经理工作部、市场营销部、生产技术部、安监部、财务部、校验室、线路队),35千伏变电所4座(城关、新城、冶力关、术布),总容量1175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4条,长154公里,供电所3个(城关、新城、冶力关),供电营业面积3150平方公里,成立乡镇供电营业所19个。2005年全县通电用户达27800户,电网覆盖面积达98.5%,各乡(镇)14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网改造。2006年,全县完成发电量9889万度、工业增加值771万元,完成供电量2300万度、工业增加值215万元。
  第三节建材
  1991年全县有建筑工业生产企业7户,其中国有建材工业企业1户,即县新城水泥厂;集体建材工业企业2户,即县建材厂、新城石膏装饰板厂;乡(镇)办及村办建材企业4户,即扁都砖瓦厂、八路川砖瓦厂、古城砖瓦厂、城关砖瓦厂。企业主要生产水泥、砖瓦、石膏及水泥预制件等。1992年,县内建筑工业生产企业总产值281.2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24万元的34.13%。1993年后,县水泥厂经多次改造发展,生产规模和产量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新建乡(镇)办及村办砖瓦厂也相继增多,并有了较大发展。建材厂、石膏板厂经营状况有所下降。至2005年,国有、乡镇集体建材企业通过体制转换及市场演变发展为民营经济。是年,全县砖产量3115万块、水泥8.08万吨,其中水泥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2390.6万元,工业增加值834.1万元。
  第四节木材加工
  20世纪90年代初,临潭县集体、个体木材加工业较有规模的是县手工业联社木器组。1992年该组生产工人数达20人,主要产品有办公桌、课桌、卷柜、单双人床、沙发等生活及办公用具,当年各类家具产量达1210件,实现工业总产值9.43万元。另外,县境内各乡、村均有民间木工匠人,从事建房,有各样式木材加工及各类木器家具、农具的制作,其加工的产品基本满足了乡、村人民生活的需求。
  1993年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型板材及成品新式家具的逐步引进冲击了县内木材加工业发展。随后,以纯木材为原料的木材加工逐步退出了市场。
  第五节纺织缝纫
  临潭县纺织业主要以地毯制造为主。1991年,全县地毯加工制造企业共有15个,即甘肃临潭飞天地毯厂1个,各乡办地毯厂14个,主要产品为飞天牌波斯地毯,其主要原料毛线及加工图样均由甘肃飞天地毯总公司提供,加工的地毯均由省总公司验质收购。是年,织毯业产量2329平方米,工业总产值87.85万元。
  1992年是全县织毯业完成产品产量最好的一年,是年,完成波斯地毯产量2470平方米,工业总产值99.02万元,其中:飞天地毯厂产量704平方米,工业总产值27.28万元;各乡办地毯厂产量1766平方米,工业总产值61.74万元。
  1994年后因市场竞争,产品销售不畅,产量逐年下降,一部分乡办地毯厂也相继停办。至1997年全县地毯制造企业减少到7户,当年仅实现工业总产值35万元。1998年后,因地毯市场变化,产品滞销,县内地毯企业逐步停产停办,随之飞天地毯厂少数职工利用闲置厂地转行从事餐饮旅馆业。
  临潭县织毯业部分年度经营情况表
  临潭县缝纫业发展较早,至1991年全县从事缝纫业的企业有县手工业联社缝纫组、民贸公司缝纫组和县城及部分乡、村个体、联营缝纫铺,主要加工各类服装及鞋、帽生产等。1992年全县缝纫业工业总产值37.6万元,生产服装16036件,其中,衬衫4017件、西装2089件、童装2675件。1993年后,缝纫业因受市场冲击,经营亏损,产量逐年下降,至2001年,县手工业联社缝纫组、县民贸公司缝纫组等企业相继停产解散,部分职工随之转为个体私营从事缝纫裁剪。2006年,县内从事缝纫业的个体私营户达20多家,其中一部分是外来个体商户,主要生产加工不同品种新款西服、童装等。
  近年来,临潭县帐篷缝制业比较兴盛,全县从事帐篷缝制的主要有格桑花帐篷加工销售公司、草原魂帐篷加工厂等企业,主要加工、销售各类帐篷。格桑花帐篷加工销售公司成立于1996年,企业负责人马旭林。该厂集帐篷设计、加工、制作于一体,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德国等国,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等省和临潭邻近几县,年产军用帐篷40000顶、民族帐篷3000顶、羊围栏50万米。企业在西宁、临夏设有厂房3处,操作车间占地2400多平方米,年产值500多万元。草原魂帐篷加工厂,成立于1997年,主要生产人字形帐篷、彩花方形帐篷、蒙古包、军用棉帐篷、军用单帐篷等,产品主要销往青海、四川、西藏及甘肃各牧区,年产值150多万元。
  第六节食品加工
  1991年临潭县食品加工业有了一定发展。食品加工制造的各类生产企业16户,其中:国有食品制造业4家,即县粮油加工厂、新城粮站油料加工厂、糖烟酒公司清真食品厂、草原站兔肉罐头厂,主要加工小麦、油料,生产醋、酱油、各种糕点、粉条、粉面及兔肉罐头等。集体食品制造业3户,即县清真罐头厂、骨粉和榨油厂、城关粮站副食加工厂,主要产品有牛羊肉罐头、杏子、糖水梨及草莓罐头、骨粉、食用植物油、食醋、酱油等。乡(镇)办食品制造业共有9家,即县新城食品厂、城关醋厂、城关西大寺醋厂、城关综合厂、流顺乡综合厂、冶力关综合厂、新堡乡综合厂、新城乡油坊、长川乡粮油加工厂,主要从事面粉加工、食用植物油、食醋、酱油、豆腐、各种糕点等。是年,县内食品加工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61.7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083万元的15%。1992年,草原站兔肉罐头厂因市场变化及原料不能保证实际生产期而停产。全县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发展为15户,当年全县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工业总产值106.02万元,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24万元的12.87%。
  1993年至1995年期间,县内多数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因市场竞争,产品销售不畅,产量逐年下降,少数企业因亏损较大,相继停产关闭。1993年全县食品制造企业减少到10户,工业总产值36.92万元,1994年工业总产值32.1万元,1995年工业总产值37万元。从1996年开始,通过加强管理,企业效益有所回升,当年全县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4万元,1997年工业总产值119万元。1998年,企业经营效益又有下降。国有、集体、乡(镇)办食品加工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因无后续投入更新改造资金,设备老化,亏损逐年增大。至2002年,县内多数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因严重亏损,停止生产经营活动。2004年,全县国有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其中县粮油加工厂进行了破产改制,县清真罐头厂、骨粉榨油厂通过联营、兼并等改制形式转换了经营体制,县精淀粉厂通过产权转让转为民营企业。同时,部分乡(镇)办食品制造企业通过产权界定和变更转为个体私营。至此,县境内食品加工制造业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第七节药业
  临潭县境内中草药资源丰富,但未能充分利用。1991年,县境内药品加工生产企业仅有畜牧局兽药厂一家,以加工中成药为主,当年该厂工业总产值2.03万元。1992年后因原料供应不足,加工技术薄弱停办。县医药公司虽进行中药材饮片加工炮制,但生产规模和产量较小。
  第八节机械
  1991年,临潭县机械工业在国家扶持下有了一定发展,全县机械工业企业发展为8户,主要企业有水利电力局修配厂,新城乡综合修理厂,城关镇翻砂一、二厂,县手工业联社,农机修造厂,城关镇汽车修配厂,城关镇退伍军人修配厂。1992年增加城关镇汽车修理部,企业发展个数增加到9户,是年,全县机械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15.2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24万元的14%。1993年后,因市场竞争及县城规划拆迁等因素,水电修配厂、城关镇退伍军人修配厂等企业相继停办。与此同时,城关联运队汽车修理厂、冶力关综合加工厂等企业成立发展起来。至1997年,县内金属制品及机械工业企业共有7户,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070万元的14%。1999年后,多数企业因自身经营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企业设备的陈旧老化,经营状况逐年下降,亏损严重,有的企业已停止经营。2004年,县农机厂通过国有产权改革转为民营,城关翻砂一厂、翻砂二厂等企业通过产权界定和变更转为个体私营。
  第九节金属制品业
  临潭县金属制品业兴起较早,有农用金属制品和日用金属制品,1991年后主要有县手工业联社、恒泰铁件加工厂等企业。县手工业联社主要进行金属制品生产,机械加工及维修。1991年该社实行了承包经营,从1993年开始,企业经营状况有所下降,1998年后,企业因受市场竞争,亏损逐年增大,多数职工陆续调离,仅有少数职工以现有几间铺面进行铁件加工。2000年后较具规模的金属制品业为恒泰铁件加工厂,成立于1986年,企业负责人魏恒泰。该企业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打出了“魏氏民族烤箱”品牌,产品远销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自治区等邻近省份和临潭邻近几个县,是临潭县钢门、钢窗、玻璃暖廊的生产加工第一人,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造就了一批个体企业,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企业年产值500多万元。
  第三章工业管理
  第一节机构
  临潭县经济贸易委员会1991年以来,县境工业管理机构主要有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其中县属工业由县计划经济委员会管理,乡(镇)办、村办、联办及个体办工业企业由县乡(镇)企业管理局管理。2002年,依据县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组建了临潭县经济贸易委员会,并将临潭县乡(镇)企业管理局设置为县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机构。2005年,设立县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县经济贸易委员会合署办公,工业管理职能逐步转为经济调节、监管、协调和服务为主。2006年,成立县中小企业局,与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全县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服务。2006年,临潭县经贸(国资)委有干部职工9名,其中书记1名,主任1名,副主任2名,其他干部5名。内设办公室、经济综合股、生产流通股、国资股。临潭县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管理局有干部职工9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干部职工6名。
  第二节工业企业体制改革
  临潭县工业企业自1987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得以增强。
  1991年,县属企业第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工作开始,其中纳入第二轮承包的县属国有工业企业有6户,即县农机厂、独山电站、冶海电站、粮油加工厂、煤炭公司、手工业联社,承包合同坚持“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自补”的原则,承包期限为3年(1991年至1993年),未纳入二轮承包的县水泥厂、供电公司、锑冶选厂、建材厂、飞天地毯厂等企业均实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确定了具体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等目标,并制定了奖罚责任制,使厂长的责、权、利落到了实处,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
  县属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后,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各企业均对内部各生产车间(班组)实行了内部车间(班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实行了百元含量工资、计件工资制等办法。
  1993年后,各工业企业继续加强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先后实行了车间承租、门店承租及设备租赁经营等内部改革形式,1997年至2000年县属工业企业试点推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改革工作。1997年,县水泥厂在停产2年多的情况下,按照剥离分立的改革方式,动员职工入股集资,利用厂部闲置的场地、厂房及生产设施组建了县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锑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股份制工业企业,共入股140人,股金总额68万元。建成年产1万吨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和600吨复合肥生产线,并形成了一定的锑品采选和石膏建筑产品加工能力。随后电力生产供应业实行产权重组,将县供电公司、独山电站、冶海电站合营组建为发电、供电为一体的“电力企业”,增大了企业资本营运量,促进了发展。
  1998年,国有企业深化产权制改革全面推行,县农机厂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为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入股职工45人,股金总额15万元。随后将实行“一厂两制”的淀粉厂从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将其生产线所属人、财、物和部分国有资产分离出来,实行独立核算,实现了专业化生产与管理。县矿产公司、供销系统所属工业企业等全面推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和目标管理。国有独资企业县电力公司自组建以来,主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建立了乡电管站管理体系,发展第三产业并搞好内部发电站及第三产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1999年,县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水泥产业政策的变化,关闭土立窑生产线,租赁了县水泥厂闲置多年的5万吨回转窑生产线,重新组建了新的建华水泥公司,即旋窑承租团体。租赁后经多次技术改造,经营效益逐年提高。2000年,依据国家农电体制改革要求,发电、供电分营,并组建了临潭县水利发电集团公司。
  2004年至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进行了改制实施工作。改制选择了产权转让、兼并、股份制改造、破产等改制形式。实行产权转让的5户,即县供热站、水利发电集团公司、机械公司、复合肥公司、淀粉厂,产权转让价款950万元;股份制改造1户,即县供水公司,股本总额206万元;破产企业1户,即县粮油加工厂;兼并企业1户,即县水泥厂,对水泥厂及原有的锑业开发公司、石膏开发公司由县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债务式整体兼并。列入改制的8户工业企业资产总计2524万元,其中土地资产397万元;负债合计3759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140万元;净资产-1235万元;置换职工身份548人,发放置换金862万元。
  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后,国有工业企业逐步退岀了国有经济序列,彻底实现了政企分开,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006年,继续对已存续的工业企业实行了改制后的规范、完善及收尾等改制工作。
  2003年至2005年临潭县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基本情况
  第三节企业管理
  1991年以来,全县工业管理机构主要有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对工业企业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解下达计划,主要计划经济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及企业发展目标等。县属工业企业自实行新一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后,各工业企业对内部各生产车间(班组)实行了内部车间(班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实行了百元含量工资、计件工资制等管理办法,生产及效益不断提高,其中县水泥厂在厂内实行了车间承包责任制和吨水泥销售含工资奖金等管理办法。1993年,全县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共有57个,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41万元,主要企业水泥产量2.09万吨,发电量981万千瓦时。
  1997年至2000年期间,对全县工业企业继续实行统一管理,计划任务指标分解下达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并新增工业增加值考核指标。在此期间,国有工业企业实行了产权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改革形式,各工业企业初步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了各项基础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企业职工由国家职工身份逐步向企业员工转变,并按《公证法》、《劳动法》规定,对入股上岗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岗位责任制,实行劳效挂钩、劳资挂钩的效益工资制。县建华水泥公司实行了内部车间以质量、产量、成本为主要指标的承包经营管理责任制,人员实行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充分调动了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县机械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厂长及财务人员实行岗位工资,推销人员实行吨销售含量工资,生产人员实行吨产量包干工资制,促进了企业发展。县电力公司所属内部各单位均实行了内部成本独立核算制度,实行了岗位、工龄结构工资制,并在各基层经营单位实行区域性工资制,逐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实行同网同价,随后依据国家农电体制改革要求,厂网分家,供发电分营,从而实现了专业化管理。通过股份制改造及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使多数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2000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623.9万元,工业增加值1226.6万元,主要企业水泥产量3.85万吨,发电量1684万度,供电量1768万度。2002年,县政府机构改革后,工业管理职能划转县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全县工业企业实行宏观管理和指导。2003年,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后,企业国家职工身份正式转换为企业员工,产权明确,政企彻底分开。各工业企业均按《公司法》规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及三项制度(劳动、人事、分配)建设得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得以完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至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6673.1万元,工业增加值11133.4万元,其中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7573.1万元,工业增加值2563.4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9100万元,工业增加值8570万元。主要工业企业水泥产量&08万吨,发电量9776万度,供电量2200万度,铁合金6000吨。
  第四节技术改造
  1991年以来,临潭县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技改扩建,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企业效益,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
  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建华水泥公司是原水泥厂改制的一家股份制企业,组建于1997年,1999年至2000年,企业投资80万元,租赁恢复5万吨回转窑生产线。2002年投资968万元,进行窑外分解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2004年投资60万元,将水泥磨扩大为2.8x8.6米,产量提高到8吨/小时,并投资60万元将单筒冷却机改为复合式蓖冷机。2005年投资80万元增设增湿塔,窑产量提高到12万吨。2006年,依据国家节能降耗工作要求,企业编制了《临潭县建华水泥公司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投资1920.68万元,主要改造内容:石灰石矿山建设;回转窑、单冷机等大型设备的维修及部分更换;石灰石破碎系统及生料系统的完善改造;窑尾粉尘综合治理技术改造遗留问题的处理;全厂高压补偿装置更换。该项目技术改造完成后,年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
  独山电站1993年县上在省、州的扶持下投资140万元对独山电站渠道及进水口进行了改造,改变了独山电站建站以来“三不发电”(水小不发电、水大不发电、春冬季不发电)的状况。1997年县电力公司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对独山电站尾水系统及1#、2#机组进行了大修改造,并新增了第3号发电机组,经过改造独山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700千瓦,至1999年发电量达到1566万度。
  县农机厂1992年,该厂在县计委的扶持下,先后投资7万元,建设了铸钢生产车间,年设计产量300吨,并在县农村能源办的扶持下投资1.2万元,建设了太阳灶生产车间,年产太阳灶100台。
  县淀粉厂该厂于1998年从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分设划出实行独立核算后,筹集资金13万元,增加了洋芋精粉皮生产线。为扩大生产规模,2005年,论证编制了《年产3000吨马铃薯精淀粉及100吨精粉皮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底开始实施,前期初步投入30万元。
  县电力公司2000年,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厂网分家,即供发电分营,电力公司恢复单纯供电业务后,紧抓农网改造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更新改造。其中:新建了冶力关、新城供电所办公楼,新城变电所厂房,更换了部分设备,改建了城关变电所厂房及设备,修建维修了各乡镇供电营业所3处,为城关供电所收费室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电脑收费程序。至2005年,公司下辖供电所3个(城关、新城、冶力关),乡镇供电营业所19个,供电营业面积3150平方公里,全县通电用户27800多户,电网覆盖面积达98.5%。
  甘肃达临潭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始建于2001年,2002年扩建改造,投资80万元修建了进厂大桥及供水设施。2005年至2006年,对4000千伏安炉子改造为6300千伏安炉子,设备投资80万元。由宜兴中宇电冶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0万元对两台6300千伏安炉子进行了断网改造。2006年底,开始进行环保改造投资。
  靑石山水电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企业筹集资金210多万元,对厂房及三台发电机组进行了更新维修,确保了机组正常运转。
  第五节工业规模
  临潭县工业生产行业较多,但生产规模都比较小,根据生产企业设计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总产值等因素考核,处于第一位的是建筑材料业,第二位是食品加工业、电力工业,第三位是机械加工及维修工业,其他各行业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小。至1991年,各工业行业企业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加工生产及供应,初步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7户,即县水泥厂、独山电站、冶海电站、供电公司、县粮油加工厂、县农机厂、县手工业联社。
  1992年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县内工业企业受产品无销路及生产线设施陈旧老化等因素制约,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多数工业企业亏损经营。至1998年,全县工业总量及规模逐步扩大。其中:供电、发电合营,增大了企业资本营运量。水泥厂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了建华水泥公司、复合肥公司、石膏开发公司、锑业开发公司,建成年产1万吨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和600吨复合肥生产线,并形成了一定的锑品采选和石膏建筑产品加工能力。开工兴建了青石山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3x4000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8579万度。县淀粉厂从机械公司分设出来,以洋芋精淀粉加工为主,年生产能力1000吨。1999年,建华水泥公司因水泥产业政策变化,租赁水泥厂年产5万吨回转窑生产线,并进行了综合节能改造,使年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
  2000年,供电、发电分营,并组建了临潭县水利发电集团公司,有职工246名,固定资产1.48亿元,总装机容量1.63万千瓦,管理青石山、独山、关街、新庄五座小水电站的运行发电,年发电量10179万度。供电公司恢复单纯供电业务后,有职工223人,35千伏变电所4座(城关、新城、冶力关、术布),总容量11750千伏安,供电所3个(城关、新城、冶力关),乡镇供电所19个,供电营业面积3150平方公里,通电用户27800多户,电网覆盖面积达98.5%。至2006年,全县有重点工业企业7户,工业总产值8107万元,工业增加值2764万元,主要企业水泥产量8.2万吨,硅铁6300吨,发电量9889万度,供电量2300万户。其余乡镇工业企业在全县工业总量中占有比例较大,但生产规模较小,并通过招商引资修建装机容量1.22万千瓦鹿儿台水电站,装机容量0.42万千瓦术布电站等企业即将竣工建成发电。
  第四章乡镇企业
  第一节机构
  临潭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成立于1985年,是全县乡镇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2002年之前为县人民政府序列局。临潭县乡镇企业管理局设置为县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部门管理机构,为县政府二级局(名称未变)。内设办公室、行政财会、企业管理、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行政编制为3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1名。另核定后勤服务事业编制1名。
  临潭县中小企业局2006年,成立临潭县中小企业局。临潭县中小企业局与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方式,不增加编制。
  第二节发展规模
  1991年至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八五”初到“十五”末,全县乡镇企业增长292个,新增从业人员2816人,新增固定资产27714.8万元,培训职工3000多人(次),创省局名牌产品2项,创省级文明乡镇企业4户,产权制度改革35户。2001年以来,临潭县有1名企业家获全省第七届乡镇企业家称号,有2个乡(镇)、3个行政村、3户企业和5名企业家受到州委、州政府的表彰奖励。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达2310户,其中私营企业57户,个体2253个,从业人员8758人。当年新增资产5625万元,培训职工198人。
  第三节经营管理
  1999年至2003年开展了甘南州“双十计划”实施工作,实施单位分别为新城乡、临潭县精淀粉厂、临潭县城关镇皮革厂,2003年通过州政府考核验收。
  2001年至2006年,共组织参加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产品展示展销会5届(次),共签约合同项目5个,签约项目金额3.14亿元。2000年申报并成立了全州唯一的省部级乡镇企业示范区一甘肃省新城乡镇企业示范区,2004年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临潭县新城乡镇企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事业单位,编制5名。2004年至2006年开展了“12345”工程及四级办企业工作,起草了《临潭县实施“12345”工程及四级办企业考核目标及奖励办法的实施意见》,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并以潭政字〔2004〕75号文批转执行。
  2005年和2006年组织全县重点乡镇、非公企业开展了对省、州部门、县政府工作绩效的评议活动,参与企业累计达到118户。开展“乡镇企业宣传月”活动,召开座谈会、表彰会、培训会,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各类实施意见、建议,发展规划等20多个,并开展全县乡企、非公经济调研工作。
  2004年,开展了全县乡镇企业“红帽子”集体企业产权变更工作,是年完成这项工作。共改制企业35户,注销5户,保留4户,从体制上为企业的发展排除了障碍。
  1991-2006年临潭县乡镇企业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四节重点企业
  甘南华新现代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4月10日正式开工新建。公司总投资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是建设一个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科学化养殖培训示范基地;二期工程主要是带动八乡一镇的农牧户进行奶牛到户养殖,进而带动区域周边乡镇农户进行奶牛小区养殖、家庭养殖,最终达到万头奶牛的养殖规模。
  2006年底,一期养殖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已基本完成,占地面积276亩,建筑面积52700平方米,建成了采用德国现代工业养殖先进理念设计的现代工业化牛舍3栋;建成集中控技术、高视频技术、远程控制系统技术的高科技中央控制室和多功能展示厅;建成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挤奶厅,安装调试完成了徳国进口具有全记忆系统、监视系统、自动计量系统等高科技含量的电脑操控转盘式挤奶机。已初步形成功能齐全、设施一流、布局现代、流程科学的现代奶牛养殖示范区域。临潭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76年,其前身为城关副业队,1991年注册成立为临潭县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临潭县建筑行业中的龙头乡镇企业,业务范围也扩大到建筑安装、建材加工、建材实验、商业贸易和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是一个以建筑为主的综合性乡镇企业,被省建委认定为四级企业。公司下辖8个建筑队,施工期职工达千人,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有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5人,技术员20人,各种技术工人350人。可承建16层以下,跨度24米以下,高度50米以下的构筑物的施工。历年来,共承建大中型工程300多项,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0%。
  临潭县顺达集团公司1998年公司注册成立,公司现拥有总资产2亿多元,其中固定资产1.3亿元,从业人员358人,年实现销售收入4300万元,实现利税1300万元。主要经营物流运输、农区畜牧业和小水电等业务。物流运输方面,在兰州、成都、广州、重庆、深圳、义乌、板桥、桐乡、福建、晋江、厦门等地设有物流信息办事处,并以兰州为集货枢纽中心,集中运往西藏樟木口岸。近3年来,每年的物流运输收入都在4000万元以上,利润750万元,上缴国家税费43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268人,年支付职工工资约250万元。农区畜牧业方面,目前主要建有金洮良种牛繁育基地和在建的1000吨牛羊肉屠宰冷藏生产线,两项总投资2820万元,主要以养殖荷斯坦奶牛、鲁西黄牛、育肥牛为主营业务,并进行奶产品加工、干酪素粗加工和肉产品分割加工、冷藏等,是临潭县乃至全州农牧互补战略的重点项目。水电业方面,目前有临潭明珠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康乐明珠发电公司2个子公司,在建的术布水电站和康乐县莲麓水电站,待建的洮滨上川水电站和资堡木耳水电站。这4个水电站共计划投资3.74亿元,总装机容量4.14万千瓦,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发电2.5亿度以上,年新增销售收入6000万元。
  临潭县酒厂企业成立于1993年,职工20多人,资产300多万元。企业结合县境内汉、藏群众几百年的以青稞为主料的烧酒酿造工艺,依托当地丰富的原料资源和酒类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合作和交流,使得所酿造的白酒在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推出的“高原粮液”、“高原魂”等系列产品,已达到省检优级产品标准和名牌产品的荣誉称号。
  临潭县雷古泉酒厂是从古老传统烧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艺和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生产原浆白酒。与黑龙江省哈尔滨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技术合同和长期回收原浆白酒的合同,生产的白酒连续三年为合格产品,并达到符合国家 GB10781—1989浓香型标准要求。
  临潭县世昌砖瓦厂成立于1988年,是临潭县建材生产企业中成立最早,也是发展规模最大的乡镇企业之一。企业现有资产320万元,职工人数150多人,年生产砖瓦450多万块、空心砖50多万块,产品主要有机制黏土砖、瓦和空心砖等。企业在捐资助教,回报社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作岀了一定贡献。
  临潭县路通公司法人代表:申占锋。1985年,临潭县古战乡工程队组建成立,主要业务为道路、桥梁的修建。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范围遍及合作、夏河、张掖、武威、敦煌、嘉峪关、定西、天水等地。企业现有大型机械设备9台,资产总额500多万元,年平均职工人数100多人,年累计发放职工工资50多万元,上缴税金10多万元,完成产值300多万元。承接过合作国道过境路、江迭路及省内其他地区主要公路及桥梁建设等项目。2003年申请注册为临潭县路通公司。
  临潭县永和土特产加工厂是一家以开发、加工、销售当地名优土特产及中药材加工的综合性企业。1997年成立,资产总额97万元,职工23人。
  企业结合临潭境内植被茂盛,物产丰富,当地出产的野生食用菌、中药材及山野菜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丰富,品位极高的优势特点,以市场为依托,推出了高原三大系列产品:野生食用菌、山野菜和中药材。其中野生食用菌有冬虫夏草、羊肚菌等;山野菜有蕨菜、人参果等;中药材有雪莲、锁阳等。产品市场反应良好,认可度高。2006年该厂生产加工野生食用菌50多吨、山野菜200多吨、中药材350多吨,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
  临潭县高原绿色食品加工厂位于临潭县新城镇企业示范区。该厂成立于2004年,主要以生产青稞麦索为主。2006年企业总投资98.04万元,购置了燕麦片、燕麦冲剂、豌豆粉、蚕豆粉、青蚕豆、人参果等纯天然高原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设备。改进和完善杂粮的生产、加工工艺,开拓销售市场,为促进“名牌”农产品的形成和发展“订单”农业,继续采用和改进传统的生产工艺流程,保持了杂粮食品原汁原味的营养成分。企业现有固定资产38.6万元,职工25人。
  临潭县华荣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甘南州内新建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企业,也是西北地区牲畜软骨资源加工增值、开发硫酸软骨素钠盐唯一的企业。硫酸软骨素是一类存在于动物软骨中的酸性粘多糖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医疗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药品及功能性食品、化妆品及添加剂。
  公司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生产区占地面积16675平方米,年计划生产硫酸软骨素30000公斤,年产值可达2100万元,销售收入达595万元。
  临潭宾馆成立于2004年,现有职工40多人,资产630万元,企业主要业务为餐饮、住宿、会议、停车和供热,是县城所在地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服务一流的一星级宾馆。企业同时兼营县城部分居民楼和办公楼的供热采暖。2006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0多万元。
  1991-2006年临潭县重点乡镇企业一览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
新城乡
相关地名
流顺乡
相关地名
羊永乡
相关地名
临潭县新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