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45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环境质量
分类号: X821.42
页数: 1
页码: 202
摘要: 水土流失严重。全县绝大多数土地面积为山地,山大沟深,植被稀疏,到夏、秋雨水集中季节,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流失使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下降,调洪作用减弱,土地肥力下降,造成草地沙化、塌方、滑坡等各种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 临潭县 环境质量

内容

水土流失严重。全县绝大多数土地面积为山地,山大沟深,植被稀疏,到夏、秋雨水集中季节,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流失使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下降,调洪作用减弱,土地肥力下降,造成草地沙化、塌方、滑坡等各种灾害的发生。
  林草等天然植被脆弱。多年来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因素,导致林线后退,自然林带缩小,削减了大气降水再分配和水源涵养能力,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频繁,部分河流断流甚至干涸。全县123万亩草场由于管理工作滞后,过度放牧和鼠害危害,加上人为开垦破坏,致使大部分草场退化,草场生态系统恢复能力降低。
  环境污染加剧。因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和县城冬季采暖排放的废气造成大气污染。由于投资不足,县城等主要城镇未建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大小河流,造成水体污染加剧。
  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公路、水电、矿山等的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监管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开发建设造成的环境破坏恢复工作严重滞后。
  白色污染加剧。农用地膜、废弃的塑料袋加剧了环境污染,生产、生活垃圾只有少量经浅埋处理,大量的堆放在河道,污染了环境。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