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耕地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44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耕地保护
分类号: F301.21
页数: 2
页码: 200-201
摘要: 临潭县境内耕地的主要危害因素是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关键词: 临潭县 耕地保护

内容

临潭县境内耕地的主要危害因素是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自然条件中,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因素是造成境内耕地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原因;而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则是引起耕地次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毁林开荒,坡地开荒;重用轻养,采用掠夺式经营;铲草皮、挖药材及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等。面对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临潭县积极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此外,临潭县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将大部分耕作条件好、产量较高的水浇地、梯田、河滩川地划成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截至2003年底,全县已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并绘制保护区图件,登记造册,建立了档案。县与乡、乡与村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各乡(镇)有保护措施,各村有村规民约。现累计划定基本农田279块,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40个,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8.2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3%,共涉及16个乡(镇)、120个村委会、503个合作社、保护责任人481人,基本农田档案全部备案至县,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1.9亩。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